如何用互联网思维让馒头店上市?
卖馒头很简单,一个买一个卖,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最基本的商业模式就形成了,但如果是用互联网思维,比如“馒头本身不能收费”又或者“没有中间商赚差价”,会出现怎样的奇观?一起来看看!
馒头盒上还印上了各种漂亮的二次元小姐姐,想收集一套,可以,花钱摇号吧,一次十盒,爆率不同。
这就要看消费者买不买账了。
如果买账,那恭喜你,你终于开始赚钱了,顶多被消费者骂一句:馒忽悠或者狗馒。如果不买账,那更要恭喜你,这个时候投资人会告诉你不赚钱也没关系,把数据做好看准备美股上市,再圈一笔!
很快,你的馒头铺美股上市了。早期投资人套现离场了,而后续的投资人会开始问你要业绩。所谓的业绩,要么是你能继续维持高增长,拿上市融来的钱继续补贴用户,继续把你的馒头产业做大。要么就是你想办法赚钱,把财务报表做好看。
前面我们说了,赚钱盈利的法子你都试了,没用。但是馒头铺已经做得很大了,再来个翻倍增长已经是不可能的了。
这个时候,你想到了一个好主意,可以造个假数据,告诉他们我们的付费馒头卖得很好,消费者已经不怎么买免费馒头了。
于是你的股价又起飞一波。
随后,你的馒头铺被做空机构盯上,他们派人到你的铺子门口去数顾客量,甚至数他们每个人买了几个馒头,分别是什么款式什么馅儿的。然后发布一份做空报告,说你的财务报表造假,你的黄金限定款馒头根本没人买。
于是,你的馒头铺股价大跌,被勒令退市。
当然,还是要恭喜你,这个时候你已经获得了一个名号:国馒之光。所有人都在传颂你让美国人吃上了韭菜馅儿馒头的丰功伟绩。
而你需要为此负责,被公司踢出了局。
至此,你的第一次馒头创业宣告失败。
04
但是你不甘心,你决定东山再起,这次,你要用另一种互联网思维改造馒头行业。
2015年,瓜子二手车成立,喊出了那句著名的口号:没有中间商赚差价。
这句广告语,随着无孔不入的电梯广告和贴片广告,经由孙红雷和罗永浩之口传入千家万户。
从此,中间商就成为了中国互联网公司的公敌,一个全新的剥削阶级,在创业者的BP里被打倒了一万遍,从而证明他们的创业项目是革命的,正义的。
也就在同一年,O2O风口吹遍互联网行业,美甲,美容,按摩,洗衣,买菜,等等等等,一切服务都在告诉你,不要出门啦,我们来帮你解决最后一公里。
无论是打倒中间商,还是解决最后一公里,底层逻辑都是一样的:取消一切中间环节,直达消费者。
这也是互联网思维的一种体现。
为什么要取消一切中间环节,这和互联网本身的性质有关。
说到底,互联网是一种信息传递的手段,并且随着传输速度不断提升,传输的媒介也在越来越丰富。可以说,互联网天然带有一种效率工具的属性,整个互联网行业,也从诞生开始,就具备了浓厚的效率主义色彩。
那么,什么东西是反效率的呢?那就是商业模式中一切的中间环节,一切的资源错配,以及依靠信息差存在的中间商。
这个逻辑其实没什么问题,毕竟多一个环节,就多一点沟通成本,多一点资源浪费。
所以干掉中间商,实现和消费者的直接对接,这个想法很互联网。
但是,商业世界里,一切事物的存在都必然有其逻辑,各种商业模式的中间环节也不例外。
旧事物可以被颠覆,但新事物必须比旧事物效率更高,体验更好,并且能赚到钱。
拿中介举个例子。为什么我们买房卖房租房都要找中介。本质上是因为,这个行业是一个信息极度不对称,并且极度分散的行业。
中介的存在,首先解决了「收集供需」的问题。在没有中介的情况下,求租的人需要跑遍大街小巷问有没有房子出租,卖房的人也得满大街贴小广告。而中介的价值,就是帮双方剩下了这中间的劳动成本。
除此之外,中介还提供了一个「信任担保」的作用。当然,这份靠谱是要用中介费来换的。
虽然实际情况下中介良莠不齐,坑人的也不少,但在整个商业环节里,它确实扮演着这份角色。
至于中介的服务能力和专业建议,都属于附带的,有的话最好,但是大部分时候是没有的。中间环节提供的核心价值,就是解决供需信息流通,以及提供一定的信任担保能力的。
比如你开了个馒头店,既做堂食,也提供外卖。
但是你有外卖服务,怎么让周边的消费者知道呢?像十年前的餐馆一样发外卖单肯定是不行的。
于是你找到外卖平台。通过在平台上参加活动或者充值,你的店获得了非常靠前的排序,于是有了源源不断的外卖订单。
在这里,外卖平台起到的就是「收集供需」的作用。
而消费者看到你在大平台上排名靠前,也更愿意放心买你的馒头,毕竟是平台筛选过的,如果出了事,还有个客服可以要说法。
这个时候,平台又起到了「信任担保」的作用。
而且平台还有外卖小哥,有大数据规划的送货路线,只要你把馒头交到外卖小哥手上,总能帮你送到。
到这里,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也被解决了。
说到最后一公里,在几年前,很多人都觉得这里面有创业机会。
用最后一公里的极致服务来建立用户习惯,让用户从此迷上一开门,一切生活服务就能送到门口。外卖和打车不都是这么做的吗?
但是事实上,这里面其实是有个大坑的。
因为最后一公里的服务,成本是最高的。
毕竟都到最后一公里了,都进家门了,服务对象必然是分散的,一对一的服务,就没有规模效应可以发挥的余地了。
但论收益,就不见得高了。毕竟对城市用户来说,很多服务进不进家门其实区别也不大。现在城市生活已经非常方便了,不管是干洗店,美甲店,修脚店或者按摩店,从家里出发,半小时往返的步行半径内,基本上都能找到。
而对一个普通人来说,半个小时值多少钱呢?大家可以自己算一下。
最简单粗暴的算法,拿你的月薪除以352就是你半小时时间的价格(22个工作日,每天8小时),一切溢价超过这个数字的上门服务,就都不太划算了。
那这个中间,能有多少盈利空间,就不用提了。
就像你开一个馒头铺,和外卖平台合作以后,它每单都要抽一笔服务费,差不多三块钱到五块钱毕竟中间环节,肯定不是免费的嘛。
但是馒头是个便宜东西,一个两块,十个也就二十块。三口之家再大的胃口,也不可能一顿早饭吃十个馒头对吧。
要是换成山东馒头,或许一个就够了。
本来客单价就不高,馒头的成本也比较透明,除了皮就是馅儿,卖贵了就没人买了。加一笔抽成,更没得赚了。
所以开着开着,你就能想清楚一个道理:我就一个卖馒头的,干嘛非得送餐上门自己卷自己呢?你想吃你下楼来买不就行了吗?
「取消一切中间环节」这种逻辑的悖论也就在于此。
需不需要中间商,需不需要服务到最后一公里,这件事情其实是个很复杂的成本论证过程。
各种新消费品牌为什么喜欢用小程序电商,用DTC模式?是因为电商平台的广告费和线下门店的店租实在贵到离谱。
电动车品牌为什么不用4S店来卖车,是因为它们产能有限根本造不出那么多车,不需要4S店帮它卖货。
打车和外卖能支撑最后一公里,是因为消费频次够高,天天都要用,能建立用户习惯,产生足够的规模效应。
只要中间环节能让一个商业模式成立,那它就有存在的价值。如果取消中间环节会让成本上升,那么这种取消就是不可持续的。
05
在我看来,所谓的互联网思维改造一切,某种程度上算是一类教条主义。
互联网思维可以改造很多东西,但不是一切都可以改造。它可以改造零售端,但很难改造制造端。它可以创造需求,但不可能让一个伪需求变成真需求。
况且,很多时候根本不是互联网思维改造一切,而是资本改造一切。互联网没办法让不赚钱的公司活下去,但投资人可以。互联网不可能让所有人开始喝咖啡,开始在App上买菜,但是烧钱补贴可以。
而过去十年里,许多泡沫破灭,公司倒闭的故事,说到底也很简单。
如果你拿着个锤子,看什么都是钉子,那这个现实世界一定会让你碰钉子。
商业的本质是赚钱。
赚钱不仅意味着公司可以活下去,可以给员工发工资,更意味着在市场的机制下,社会资源被有效分配了。
相反,如果一家公司持续赔钱,但还能存活下去,意味着市场机制被扭曲,本该被充分利用的资源流向了不能发挥价值的领域。
还是说回馒头铺,如果你的馒头铺开在荒郊野岭,方圆五公里都找不到居民,那就意味着资源的浪费。而资本强行为你的馒头铺续命,就是强化了这种浪费。
哪怕你在资本的加持下开发出了鲍参翅肚馅儿的馒头,提供美女外卖员送馒头上门的服务,而且承诺馒头的综合利润率不超过5%,你的馒头铺也是不应该存活下去的。
真正应该活下去的馒头铺,是那种能满足街坊邻里的三餐需求,能让路过的上班族不再饿着肚子进公司的。哪怕每个人都需要下楼过个马路才能吃上,哪怕馒头就是平平无奇的白面馒头杂粮馒头和肉馒头。
说到底,哪有这么多复杂的互联网思维,不就是买个馒头的事儿嘛?
作者:IC实验室;公众号:IC实验室(InsightPlusClu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