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说:“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其实靠河也能吃河。同山上、海里一样,河流里面也有大量的资源,有人就是靠着这些“野生”无主的资源赚钱养家,有的甚至靠此部分收入发了家。
要说到河流里的资源,多数人脑海里的第一反应是鱼类。据统计,我国共有鱼类2831种,其中淡水鱼有800多种,在大小湖泊和河流种分布着大量的鱼类。有人就盯上了这些“不花钱”的资源,早些年不论你采取什么方式,只要在野外捕到鱼那就是你的,就可以用来卖钱。为了将捕鱼效率最大化,人们已经不能满足于钓鱼、网鱼这种传统的捕鱼方式了。在这种大的背景下,电鱼风靡一时,只需要一台简单的电鱼机就能将一条河流里的鱼一网打尽。
可随着电鱼的流行,不少人死于电鱼机之下,再加上电鱼是种“竭泽而渔”的捕鱼方式,不仅会对河流里的鱼类资源造成危害,还会影响河流里的其他生物,导致河流生态系统失衡,严重时甚至会出现“死水”现象。为了保护各地河流里的鱼类资源,我国已经全面禁止电鱼活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规定:使用电鱼等破坏渔业资源方法进行捕捞的、或者使用禁用的渔具、捕捞方法进行捕捞的,没收渔获物和违法所得,处5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没收渔具,吊销捕捞许可证,情节特别严重的,可以没收渔船,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当然,河流里的资源远不止鱼类一种,河沙也是一种重要的资源。河沙最大的用途是用于建筑领域,前几年我国房地产行业飞速发展,河沙的需求也大幅提升,而河沙被大量采挖之后,危害也逐渐体现了出来,河沙对河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过度采挖后在雨季很容易引起河堤塌陷,进而引起水灾。河沙还是很多水生动植物的“温床”,被采挖后会对水生动植物造成影响。此外,很多地方的河沙采挖并不规范,会在河床上留下深坑,形成漩涡,影响航道的安全。
河沙在我国属于矿物资源,为了保护河沙,我国已经禁止私自采挖河沙,如果不经允许采挖将会被按照违法采矿进行处罚,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河流里面“最值钱”的当属金子了,当然河流里的金子并不是纯黄金,而是被称之为砂金,属于含金量比较高的矿石,多是黄金矿石经过上亿年的雨水冲刷流入河流之中。所以早些年就有人在河流中洗沙,目的就是将沙子中的砂金洗出来,虽然相比于像缅甸伊洛瓦底江、加拿大的克朗代克河而言,我国河流中的金子含量还是比较低的,但依然是一本万利的买卖,只要是采购一辆洗沙船就可以一天24h得进行洗沙,一年下来的收入也是不菲的,当然在我国洗沙捞金也是违法行为。
虽然电鱼、挖沙、捞金都被禁了,但最近几年部分地区又兴起了另一种“黑色产业”,那就是捕捞红虫。红虫最大的经济价值是被认为是最优良的热带鱼饲料,营养丰富,晒干的红虫40%-60%都是蛋白质,还有2%-8%的脂肪,而且其本身就有一种浓烈的腥味,加工成鱼饵可以很大程度增加鱼类的摄食欲望,是钓鱼的绝佳材料。
捕捞红虫有多赚钱呢?据一名从业人员介绍,底层捕捞红虫的人一晚上能捕捞几十斤甚至上百斤,商贩通常会以10-30元每斤的价格进行收购,也就是说捕捞人员一晚上能赚几百上千元。但这同中间商的利润相比只能是小巫见大巫了,中间商从捕捞人员那里收购红虫后供应给渔具店、水族馆等时的价格将会飙升到80-200元/斤,一天能轻松收入几千元。捕捞红虫一年能赚6、7万,而收购红虫2年时间就能赚一套房出来。
当然,高利润的背后是有一定风险的,下河捕捞红虫的过程中被玻璃、铁丝划破手脚都属于小伤了,最可怕的是发生感染,虽然红虫本身无毒,对人体也没有危害,但是红虫营养丰富,捕捞上岸死亡后很容易就会滋生大量的细菌,如果捕捞人员身上有伤口接触到了被细菌滋生的红虫就会出现瘙痒、疼痛的感觉,有时候钓友在用红虫制作饵料时会出现指尖瘙痒问题就是这个原因导致的。
红虫对生活环境的要求可能不太一样,越是肮脏的水体红虫越喜欢,因为红虫的食物是一些藻类、有机碎屑,而这些是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所以对河流来说红虫属于益虫,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耗污水中的污染物,降解河流中的氨、氮等营养物质,从而起到净化水质的效果。而掠夺性捕捞红虫对水体也是一种危害,尤其是使用机械捕捞红虫需要翻动河流底部淤泥,会破坏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损害底栖动物、浮游生物、水生植物和鱼类资源。
很多地区是禁止捕捞红虫的,只是处罚相比电鱼、采挖河沙等行为要轻,如果是钓友为了钓鱼捕捞一些红虫,或者是为了养殖热带鱼而捕捞红虫一般都不会受到处罚,不过如果是机械性掠夺式捕捞还是会受到罚款处罚的。2021年5月11日,安徽蚌埠6人因使用机械方式掠夺性捕捞红虫,被判承担鉴定费用3000元,并赔偿66400元用于修复水生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