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傅雷家书》,我是不会知道傅聪这个人的,毕竟对于钢琴来说,笔者是一个门外汉。
在傅雷给儿子傅聪的家书中,笔者一直好奇,那个傅聪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那个一心追求事业的人,到底有怎样的经历,才会如此优秀?
金庸曾经这样评价《傅雷家书》:“傅雷先生的家书,是一位中国君子教他的孩子做一个真正的中国君子。
除了在傅雷给傅聪的家书中,这个人有一丝鲜活外,其余时间,这个人也只是人名而已。
可是在2020年的年末,这个名字再一次回到了大众的视野当中,这一次他是来和这个世界道别的。
2020年,我们经历过太多的告别,也经历过太多的悲伤,12月28日,在过几天新年的钟声就将敲响,而这一天却让傅聪的生命永远定格在此。
在英国的萧瑟寒风之中,傅聪走完了这一生,也告别了他的终身“情人”——钢琴。
一个把钢琴当做诗歌来演绎的人,一个对音乐有着执着追求的人,终于还是在新冠肆虐的时期倒下了,这一年他86岁。各大媒体相继报道了傅聪去世的消息,著名钢琴家李云迪也转发了这个消息。
把钢琴弹成诗
这个世界上有许多美好的东西,花朵、朝霞、夕阳、鸟鸣、虫唱等等。
如果把这些美好的事物都描绘成画,编成音乐,书写成诗歌,那一定是一件有趣的事情。
傅聪喜爱钢琴,就像一个执迷于童话的孩子,他把灵魂与爱都装进了那小小的音符之中。
从爱上音乐,爱上钢琴那一刻起,他的灵魂就与它们融为一体了,每天11个小时间,傅聪都在与它们“共舞”,让它们从指尖流淌出最美好的东西。那是山涧的流水,那是山河的眷念,也是情人的私语。
因为有了钢琴的陪伴,傅聪的情感世界显得有些孤独,能把钢琴与音乐变成诗歌的男人,内心一定是极其浪漫与敏感的。
他一生经历过三段婚姻,第一段是美国小提琴演奏家梅纽因之女——弥拉;一位是韩国摩洛哥大使的女儿;另外一位就是来自厦门鼓浪屿的女钢琴家——卓一龙。
傅聪与弥拉
对于傅聪来说,这一生是一个矛盾异常的组合,幸运与不幸像一对孪生姐妹,缠绕着他的生活。
20岁的傅聪意气风发,凭借着超强的天赋赢得了去波兰深造音乐的机会。
要知道他是一个连音乐学院的大门都未曾进去过的人,他的演奏技巧,以及灵性都是凭借努力换来的。
可是谁的青春不燃烧,此时的傅聪正处在热恋之中,大家都知道,恋爱虽然美好,却在某些时刻会让人迷失方向,得知傅聪的情况,父亲傅雷立刻给他写了一封信,他如此告诫儿子:“热情是一朵美丽的火花,美则美矣,奈何不能持久。”“世界上很少如火如荼的情人能成为美满的、白头偕老的夫妇的。”
就在这之后,命运的旋律急转直下,傅聪被划为了“右派”。
小人物在历史洪流之中,总是被夹裹向前,社会的变革,让那些尘埃中的草芥最能感受切肤之痛。
后来,傅聪与家中的联系中断,侨居英国,以琴为生。
也许一开始傅聪对于钢琴只是出于喜爱,到后来却因为世事无常,成为了谋生的手段,再到后来,钢琴与傅聪就融为了一体,这里面有他的人生,他的幽怨,以及他的情感。
好的音乐中一定是有灵魂的,饱满清脆的声音与灵魂互相交融,构成了一个奇特的感觉,有深刻的沧桑,也有灵动的人生。
《傅雷家书》中的艺术家
傅聪是谁?他首先是傅雷的儿子,其次才是著名钢琴演奏家。
傅雷是著名的翻译家、艺术理论家,也正因为受到了父亲的艺术影响,傅聪才在音乐艺术方面有突出的天分。
在傅聪三四岁时,就拜了李斯特再传弟子梅帕器为师,从那时起,他就努力的练就技巧,从不懈怠。
1953年,在罗马尼亚举行的第4届“世界青年联欢节”上,傅聪作为唯一取得参赛资格的中国选手,获得了钢琴比赛三等奖,崭露头角。
1954年,傅聪赴波兰留学,并很快在肖邦国际钢琴比赛上斩获奖项,逐渐有了“钢琴诗人”的美名。
儿子虽然有了很大的成就,可傅雷却一直在敲打着他,父母之爱子,总会为他深谋远虑。
傅雷与傅聪
为了让儿子在异国他乡守住本心,在傅聪旅居海外的12年之中,傅雷夫妇从来没有放弃过对他的教诲。
在这期间他们鸿雁来往,写了上百封家书,甚至将其中的精要内容摘录成册。后来,这些家信被整理成书出版,即是饮誉世界的《傅雷家书》。
傅聪曾坦言,一生难忘父亲早年的教诲,譬如那句掷地有声的“先做人,其次做艺术家,再次做音乐家,最后做钢琴家。”
后来,傅聪将全部的心力投注于钢琴艺术,他的足迹遍布全球五大洲,对肖邦、莫扎特、舒伯特、德彪西等的诠释都能在古典乐坛受到推重,被誉为当代最伟大的钢琴家之一。
对于他的争议
2020年,傅聪再一次走进大家的视野,是因为病逝。
在网络上对于傅聪这个人,还是存在一些争议的,尽管两派的声音不同,但是无可否认的是,他作为傅雷家书中的主角,他确实为人们所记住了。
时光的镜头切换到1952年,时年18岁的傅聪意气风发,在这一年他初绽“小荷之尖”。
1955年,傅聪被邀请前往波兰参加第五届肖邦国际钢琴比赛,并获得了第三名和“玛祖卡”奖,成为首位在国际性钢琴比赛中获奖的中国钢琴家。
比赛结束后,傅聪并未回国,而是留在波兰留学,直到1958年底提前毕业。
后来国内发生了一些变化,傅雷被戴上了“右派”的帽子,而傅聪也再也没有回国,直到父亲去世,傅聪也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回来。
为何会如此,这里也不便于深究,可是从这之后,傅聪的心中就产生了一些不同的情感,他无法释怀,也说了很多过激的语言,他还违背了父亲的愿望,加入了别国国籍。
因为这些前尘往事,在网络之上,对他的争议也非常大,也有人质疑他并没有那么高的成就,只是被吹捧出来的。
无论事实怎样?斯人已逝,恩怨已了,那些前尘往事,也许有一天就逐渐被人们所遗忘了,在历史与岁月面前,谁能与之抗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