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分享经济发展报告:现状、问题与挑战、发展趋势

【摘要】介绍了互联网大潮下分享经济在全球的发展态势,从“互联网+”前提下在中国社会发展中的特殊意义、有利条件、发展历程、问题与挑战等方面概述了分享经济在中国的发展现状和态势,并着重介绍了交通出行、房屋住宿、知识技能、生活服务、生产能力等分享经济发展的先行领域。

一、分享经济发展的全球态势

目前,分享经济浪潮正席卷全球,平台企业持续增加,分享领域不断拓展,市场规模高速增长,涌现出一批“独角兽”企业,行业竞争愈发激烈,竞争格局快速变化。在政策的支持下,未来全球分享经济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一)分享经济成为热点

金融危机后,全球分享经济快速发展,从欧美不断向亚太、非洲等地区的上百个国家扩张。截至2015年底,Airbnb已经在全球19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业务,覆盖34000多个城市,拥有200多万个房源,超过6000万房客从中受益,市场估值255亿美元。领先企业的成功吸引了大量创业者加入分享经济领域,平台企业不断增加,投资分享经济领域的机构数量也迅速增加。据Crowd Companies统计,2010年美国只有不到20家机构投资于分享经济,而截至2015年4月底已增加到198个。同时,风险投资金额呈爆发式增长。分享经济的崛起对现有的法律、政策以及传统行业的发展都产生了巨大影响,使其成为政府及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二)分享领域不断拓展

全球分享经济正进入快速扩张期,从最初的汽车、房屋分享迅速渗透到金融、餐饮、空间、物流、教育、医疗、基础设施等多个领域和细分市场,并加速向农业、能源、生产、城市建设等更多领域扩张。未来一切可分享的东西都将被分享,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将因之发生深刻变化。正如分享经济的倡导者瑞恩·格丽(Ryan Gourley)所言:“分享经济从一个城市开始,逐步扩展到一个地区,进而渗透到整个国家,最后形成一个分享的世界。”

(三)初创企业快速成长

分享经济的崛起催生了大量市场估值超过10亿美元的“独角兽”企业。根据调研公司CB Insights的数据,截至2016年2月4日,全球价值在10亿美元以上的私营公司有151家,其中有分享汽车的滴滴出行、Uber、Lyft、Olacabs、BlablaCar以及Grab Taxi,分享房屋的Airbnb、途家网,分享网络存储空间的Dropbox,分享开源软件的Github,分享邻里信息的Nextdoor,分享办公空间的WeWork,分享医生咨询和预约的挂号网,提供金融P2P服务的Funding Circle、Social Finance,以及提供生活类服务的Delivery Hero、HelloFresh、饿了么、Instacart等。更为重要的是,这些公司创业时间多数不到5年就达到上亿甚至上百亿美元的市场估值。随着分享领域的拓展以及商业模式的不断创新,更多的巨无霸企业将接踵而来。

(四)竞争格局尚不稳定

全球分享经济尚处在起步阶段,成长迅速,竞争激烈,尚未形成稳定的格局。目前,只有在个别领域、少数起步较早的企业获得了一定的先发优势,初步形成相当用户规模和较高市场占有率,开始建立起成形的盈利模式。一般而言,分享型企业的收入来源渠道主要有中介收费、搜索排名、流量广告、金融收益等。但对于更多的领域和初创企业而言,还处在探索过程中,尚未形成可持续发展能力。从地区发展的角度看,美国是分享经济发展的领头羊,但欧洲、亚洲各国的平台企业也在迅速崛起,全球竞争格局仍处在快速变化中。

(五)政策导向趋于明朗

随着实践的发展,人们对分享经济意义作用的认识逐步深化,许多国家的政府部门对待分享经济的态度从观望、犹疑转向明确支持。美国在2012年4月就出台了《促进创业企业融资法》(Jumpstart Our Business Startups Act,简称“JOBS法案”),成为第一个股权众筹合法化的国家。2014年,美国有17个城市议会和4个州通过了合法化专车的城市条例,到2015年8月合法化专车的城市与州合计就扩大到54个,而2014年之前这一数字还是零。2014年9月,英国宣布将打造分享经济的全球中心以及欧洲分享经济之都。欧洲议会工业、研发和能源委员会与内部市场和消费者保护委员会联合发布对数字市场新战略的立场文件,强调支持分享经济发展。加拿大安大略省、魁北克省政府已经开始进行新法律框架的拟定和修改,并作初步调研工作,支持分享经济发展。澳大利亚政府对分享经济持乐观态度,如2015年悉尼政府采用政府主导、企业运营的模式推进汽车分享,并将“汽车使用分享”计划作为城市发展规划“悉尼2030”的一个重要内容;新南威尔士州宣布将通过法律途径使Airbnb等分享经济行业合法化。韩国政府对分享经济企业实施政府认证程序,并对有突出贡献的企业给予资金支持和宣传帮助,还计划于2016年对相关法律法规进行调整以适应分享经济的发展。

二、中国分享经济发展概览

近年来,中国分享经济快速成长,创新创业蓬勃兴起,本土企业创新凸显,各领域发展动力强劲、潜力巨大。同时,在分享经济发展过程中也面临行业自我完善、信用体系建设、市场监管机制等方面的问题。整体上,中国分享经济仍处于发展初期,未来具有更大发展空间。

(一)特殊意义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已经步入新常态,人口红利逐渐消失,资源环境约束趋紧,转型发展需求迫切。分享经济给中国带来了难得的重大机遇,对于贯彻落实新的发展理念、培育新经济增长点、以创新驱动推进供给侧改革、建设网络强国、构建信息时代国家新优势等都将产生深远影响。发展分享经济对中国的转型发展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的现实推动作用和特殊意义。

1.发展分享经济是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的集中体现

分享经济本身就是新技术革命的产物,是一种新的经济形态、新的资源配置方式和新的发展理念,集中体现了创新的内在要求。

分享经济通过消除信息障碍、降低进入门槛、重构信任关系、加强人际交流,促进了资源要素流动和供需高效匹配,有助于实现经济与社会、物质与精神、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协调发展。

分享经济的核心就是使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是绿色发展的最佳体现。

分享经济的最大优势就是利用互联网,而互联网的特性就是开放共享,所以许多分享型企业从一开始走的就是全球化之路。

分享经济具有典型的“人人共建、人人共享”特征,为落后地区、低收入人群创造了更多的参与经济活动、共享发展成果的机会。

2.发展分享经济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

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

从供给的角度看,分享经济能够调动全社会最优质的资源参与整个生产过程,加速促进生产制造的网络化、智能化。从需求的角度看,分享经济能够让用户参与到生产过程中,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分享经济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认为就是制造业从工业3.0向工业4.0升级的重要体现。

⑵促进农业现代化

当前,定制化农业、体验化农业、休闲农业、观光农业、农业O2O等农业发展新模式中都带有分享经济的基因,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分享经济在农业领域的实现与应用。分享经济进入农业领域将有助于盘活农村闲置资源,提高土地、水利设施、农机设备等利用效率,帮助农村劳动力创业就业,建立和完善农产品质量保障体系。

⑶优化和提升服务业

目前,分享经济发展最快的领域主要集中在服务业,其影响与作用已逐步被大家所认知。

3.分享经济是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双创”“四众”的最佳试验场

现阶段,分享经济最能体现信息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以及制度创新的要求。分享经济的发展孕育了一大批极具发展潜力的平台型企业,成为激发创新创业的驱动力量。“众创、众包、众扶、众筹”本身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分享经济的重要体现。

4.分享经济是构建信息时代国家竞争新优势的重要先导力量

在信息革命引发的世界经济版图重构过程中,分享经济的发展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实践表明,中国发展分享经济有着自身独特的优势和有利条件,起步很快,势头良好,在多数领域开始形成与先行国家同台竞争、同步领跑的局面,未来在更多的领域存在领先发展的巨大潜力。

(二)有利条件

近两年,中国政府高度重视互联网产业发展,坚持以开放的姿态拥抱互联网,用市场的思维培育互联网经济,在“十三五”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了发展分享经济。从现实情况看,中国发展分享经济存在四大有利条件。

1.转型发展的强大需求

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试图通过创造更多的财富满足人们需求的做法已经达到了资源利用的极限。尤其是对于中国而言,要用传统的方法实现未被满足的大量刚性需求已不可能。分享经济在承认产权私有的前提下,又能够让整个社会资源被分享,这是解决人均资源供给不足的有效途径。当前的中国正处于发展动力转换的关键时期,加快发展分享经济将有利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化解转型期阵痛,实现发展动力转换。

2.网民大国红利

截至2015年12月,中国网民人数已达6.88亿人,互联网普及率50.3%。上网终端逐渐多样化,全国手机用户数超过13亿户,手机移动端上网比例高达90%。庞大的网民和手机用户群体,使得中国分享经济发展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在众多分享领域都可以轻易在全球排名中拔得头筹。如2015年滴滴出行全平台(出租车、专车、快车、顺风车、代驾、巴士、试驾、企业版)订单总量达到14.3亿,这一数字相当于美国2015年所有出租车订单量的近两倍,也超越了已成立6年的Uber所实现的累计10亿的订单数。美团网累计的用户有6亿左右,其中移动端的活跃用户数达到了1.5亿,年购买用户数接近2亿,目前日订单量突破1000万单。

3.节俭的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向来崇尚节俭,编撰于战国初年的《左传》所引用之古语就认为:“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论语》中也记载了孔子的言论“奢则不孙,俭则固”。对于分享经济的发展而言,节俭这种根深蒂固的消费理念是很重要的文化背景。

4.成功的实践

百度、阿里巴巴、腾讯、京东跻身全球互联网企业市值排行榜前10位,有足够的经验供互联网创业公司借鉴。滴滴出行、猪八戒网等企业的崛起也吸引了大量创业者涌入分享经济领域。领先企业的成长路径和成功经验为分享经济领域初创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借鉴。

(三)发展历程

从发展实践看,中国的分享经济实践大体经历了萌芽、起步和快速成长三个阶段(参见图1)。

图片[1]-中国分享经济发展报告:现状、问题与挑战、发展趋势-一鸣资源网

图1 中国分享经济发展阶段

  1.萌芽阶段(2008年之前)

   从20世纪90年开始,美国陆续出现Craigslist、Napster、Zipcar等分享经济平台。在互联大潮的影响下,一批海归回国创业,国内互联网产业起步发展,开始出现一些基于互动式问答的知识分享网站,并逐步出现一些众包平台,如K68、威客中国、猪八戒网等。这一时期分享经济的发展仍处于萌芽阶段,似星星之火,尚未形成燎原之势。

   2.起步阶段(2009-2012年)

   伴随着国外分享经济浪潮的发展,国内众多领域的分享型企业开始大量涌现,如滴滴出行、红岭创投、人人贷、天使汇、蚂蚁短租、途家网、小猪短租、饿了么等。

3.快速成长阶段(2013年—)

随着技术和商业模式的不断成熟、用户的广泛参与以及大量的资金进入,部分领域的代表性企业体量和影响力迅速扩大。分享经济影响越来越广泛,许多领域出现了本土化创新企业,已经有企业开始了全球化进程。总体上看,这一时期分享经济领域的企业数量和市场规模都呈加速成长态势。未来,分享经济领域的竞争将更加激烈,产业发展将在竞争、淘汰、整合的过程中走向成熟。国内外分享型企业发展情况参见图2。

图片[2]-中国分享经济发展报告:现状、问题与挑战、发展趋势-一鸣资源网

图2 国内外分享型企业发展进程

(四)发展态势

2015年,中国分享经济市场规模约为19560亿元(其中交易额18100亿元,融资额1460亿元),主要集中在金融、生活服务、交通出行、生产能力、知识技能、房屋短租等六大领域。

分享经济领域参与提供服务者约5000万人左右(其中平台型企业员工数约500万人),约占劳动人口总数的5.5%。保守估计,参与分享经济活动总人数已经超过5亿人。预计未来五年分享经济年均增长速度在40%左右,到2020年分享经济规模占GDP比重将达到10%以上。未来十年中国分享经济领域有望出现5-10家巨无霸平台型企业(参见图3)。

图片[3]-中国分享经济发展报告:现状、问题与挑战、发展趋势-一鸣资源网

图3 中国分享经济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

从发展现状和演进态势看,中国分享经济发展呈现四大特点。

1.产业初具规模,未来潜力巨大

近年来,国内分享经济发展迅速,平台企业快速成长。根据速途研究院数据,2012年在线短租市场起步时市场规模仅有1.4亿元,2014年达到38亿元,2015年超过100亿元,增长幅度很大。在医疗分享领域,名医主刀自2015年10月上线后的几个多月内就开展了数千台手术,业务量月均增速40%以上。在网贷领域,行业发展还处在高速增长期,领先企业仍然保持100%以上的增长。搜易贷成立于2014年9月,在2015年实现营收65亿元。京东众筹于2014年7月上线,截至2015年12月总筹资额已突破13亿元,其中百万级项目超200个,千万级项目已有20个。分享经济的发展速度远超传统行业,发展潜力巨大。

分享经济各领域代表性企业的参与人数快速增加。截至2015年底,接入滴滴出行平台的司机数已超过1400万人,注册用户数达2.5亿。成立于2015年5月的京东众包,在半年多时间内就发展注册快递员超过50万人,其中参与过快递业务的就有20万人。到2015年底,猪八戒网注册用户数达1300万人。2015年约有7200万人次参与过众筹活动,使用过O2O类本地生活服务的用户数量超过3亿人。

2.分享领域迅速拓展,平台数量持续上升

分享领域迅速拓展。从在线创意设计、营销策划到餐饮住宿、物流快递、资金借贷、交通出行、生活服务、医疗保健、知识技能、科研实验,从消费到生产,分享经济已经渗透到几乎所有的领域。

平台数量持续上升。一些领域在短短数年间就涌现出数百家分享型企业,并迅速形成一批初具规模、各具特色、有一定竞争力的代表性企业(参见表1)。如在交通出行领域有滴滴出行、易到用车、PP租车等;在房屋住宿领域出现了蚂蚁短租、小猪短租等;在共享金融领域出现了红岭创投、陆金所、人人贷等;在众包领域有猪八戒、做到网、京东到家、人人快递、e快送等。此外,在众创、生产能力、科研设备分享等领域也出现一批代表性平台,如人人设计网、淘工厂、易科学等。

表1 国内主要分享经济领域

图片[4]-中国分享经济发展报告:现状、问题与挑战、发展趋势-一鸣资源网3.交通出行发展较快,示范引领作用凸显

作为“互联网+交通”下的新业态,交通出行领域分享经济的发展起步于2010年,易到用车、滴滴打车、快的打车等诸多交通出行分享平台相继成立,经过5年多时间的发展,平台企业经历了早期的创业热潮、寡头竞争、战略整合等发展阶段。随着Uber进入中国,市场竞争再次陷入胶着状态,未来的竞争格局尚不明朗。近期围绕网约车新规的讨论又将交通出行分享推到了风口浪尖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交通出行只是人们日常生活、生产的一个领域,未来分享经济涉足的领域更广、渗透程度更深,对传统产业带来的影响更大。由于平台企业成长的相似性,作为分享经济的领头羊,使得交通领域的发展历程、成长路径、竞争战略以及行业政策制定对整个中国分享经济行业都将起到一定的示范引领和风向标作用。

4.土企业创新崛起,积极开拓国际市场

网络化的特质加上中国独特的优势,大大加快了中国分享经济企业从模仿到创新、从跟随到引领、从本土到全球的进程。

从商业模式或涉及的领域看,中国早期绝大多数分享经济平台都是从模仿国外的平台开始。但成功的分享经济平台不应是简单照搬照抄,而是在模仿的基础上进行本土化创新。此外,市场竞争压力不断加大也在倒逼企业走本土化创新的道路,一些创新已经走在了世界前列。

以WiFi万能钥匙为例,用户通过平台提供分享自己的WiFi网络,让周边的用户免费接入。对于信息基础设施尚未完善的地区来说,WiFi分享满足了大量用户的上网需求。而且,WiFi万能钥匙能够基于联网热点对用户场景进行判断,并进行精准化推送,实现线上线下闭环服务。此外,家政服务行业的“阿姨来了”首创性引入了猎头顾问和房地产行业中的经纪人模式。

在一些细分领域,中国本土企业也引入分享经济的模式,比如“在行”利用分享经济的理念改善知识服务的效率,打造了一个社会化的个人智库:对于用户来说,平台的价值在于利用社会化众包完成对普通人的指点迷津;专业人士利用闲余时间分享自己的经验,获得实际收益和助人之乐。

一些企业开始凭借成功的商业模式创新,积极拓展国际市场。比如,2015年5月,WiFi万能钥匙正式开辟海外市场。截至2016年2月,其已经在巴西、俄罗斯、墨西哥、印尼、越南、马来西亚、泰国、埃及、台湾、香港等近50个国家和地区的Google Play工具榜上排名第一,用户遍及223个国家和地区,成为少数能覆盖全球用户的中国移动互联网应用之一。滴滴出行已着手与Lyft、Grabtaxi和Ola开展国际合作,产品将连通覆盖50%全球人口,为中国、美国、东南亚、印度用户提供无缝跨境出行服务。

(五)问题与挑战

所有新生事物都会遭遇“成长的烦恼”,分享经济也不例外。对于中国而言,分享经济的发展还会遇到一些特殊的矛盾和问题。

1.分享实践发展加快,监管体系亟待重构

当前,占主导地位的经济社会管理制度是建立在工业经济和工业化大生产基础上的,强调集权、层级管理、区域与条块分割等管理方式,注重事前审批和准入。基于网络的分享经济具有典型的网络化、跨区域、跨行业等特征,快速创新的实践使得许多制度变得越来越跟不上发展的要求。

当前,许多新业态游走在监管的灰色地带,如股权众筹在中国还处于法律与监管的模糊地带。有些创新实践则面临不合理的制度要求,如从事互联网教育的企业被要求配置线下教学用地,否则不予审批;一些地区要求从事网络出行服务的专车需要具有运营资格,等等。如按现有法律和制度要求,多数分享经济模式都有“违法”嫌疑,面临随时都可能被叫停的灭顶之灾。诸如此类的问题还有很多,分享经济的发展对现有的政策、制度、法律提出了新的挑战,也在倒逼监管部门研究、制定适应分享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创新和完善监管方式与手段。

2.创新引发利益调整,统筹协调难度加大

分享经济发展大大降低了诸多行业的进入门槛,分享型企业拥有显著的成本优势、创造无限供给的能力、趋近于零的边际成本,使传统企业面临巨大竞争压力。在具有排他性的垄断市场中,分享型企业的进入及其快速扩张的发展态势冲击着原有的商业逻辑和经济秩序,直接引发了社会财富和利益的重新分配,不可避免地会遇到来自既得利益者的质疑和阻挠。

分享经济可能引发深层次的社会分工与组织变革,涉及的领域之广、人员之多前所未有,协调难度明显加大

3.产业发展尚不成熟,许多问题有待解决

在分享经济模式下,产品与服务的供给方通常是大量不确定的个人或组织,尤其是当前诸多领域的分享经济都处于探索阶段和发展初期,其服务和产品的安全性、标准化、质量保障体系、用户数据保护等方面仍存在不足和隐患。多数企业并未找到有效的商业模式,同质化竞争较为普遍,多数领域仍处于乱战状态

多数领域的分享经济模式尚未取得合法性,无法纳入正常监管体系,导致不公平竞争、税收、劳资关系等许多问题没有得到妥善解决,容易被不良商人钻空子。

⒋观念认识不到位,原有法规不适应

迄今为止,人们对于分享经济的理解还只是实证分析和现象观察,系统科学的理论研究还比较缺乏。比如,分享经济发展的社会财富效应、对社会就业总量和结构的影响、相关宏观制度设计等,既没有系统的理论指导,也缺乏有效的数据支撑。

现有的很多法规是在多年以前制定的,是工业时代的产物,有很多细则已无法适应信息时代的实践发展,既不能鼓励创新,甚至阻碍了创新,也无法继续发挥有效的监管作用。这些法规既不能解决行业准入门槛、从业人员社保、税收监管、信息安全以及信用体系建设等共性问题,也无法解决行业差异化带来的具体问题,如在房屋分享领域会遇到卫生、消防缺乏统一标准问题,在WiFi分享领域会遇到网络注册实名制问题,在送餐行业会遇到服务标准化和员工培训问题,在家政服务行业会遇到特殊的劳务关系及劳动保护问题等。

三、中国部分领域分享经济发展状况

(一)交通出行

交通分享是指在分享经济的大背景下,以互联网平台为依托,整合社会闲置车辆、车内空间或驾驶技能等交通资源,通过大数据计算高效匹配出行供给与需求,实现分享出行能力的各种智慧出行方式的总和。

在“互联网+”的背景下,交通分享成为传统出行需求与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交叉组合、叠加应用下催生出的全新出行模式,并在短时间内成为影响范围较广、活跃程度较高、备受消费者追捧和市场关注的热门领域。

1.发展历程

交通领域分享经济发展历程大致经历了如下三个阶段(参见图4):

图4 交通领域分享经济发展历程

①起步阶段:“原力觉醒”(2010年9月-2012年12月)。自2010年9月以来,基于LBS技术的移动互联网出行服务开始迅速发展,在此期间成立各类大中平台达10家以上,呈现出百花齐放、蓬勃发展的态势。

②竞争阶段:高手过招(2013年1月-2015年2月)。从2013年起开始大规模洗牌,在投资公司、互联网巨头的资本支持下,各平台间发生数次大规模用户争夺战,最终两大平台——滴滴和快的联合并开始占据市场主流地位。

③分化阶段:一超多强(2015年3月—)。经过竞争洗礼,基本形成“一超多强”局面。滴滴、嘀嗒、易到、神州和优步成为融资额达10亿美元或注册用户达千万级以上的主流平台。其中滴滴以165亿美元估值、2.5亿用户成为业内的“超级平台”。

2.展现状

交通领域分享经济在短期内实现了服务类型的快速拓展和运营模式的迭代创新(参见表2)。

表2 交通领域分享经济的业务类型及运营模式

根据平台与车辆及司机关系,服务类型分为P2P和B2C两大运营模式:P2P即个人车辆或司机接入互联网平台,平台只提供信息对接服务,但会对其进行安全审核及培训,并提供保险支持;B2C即平台拥有车辆及职业司机,在接到消费者出行需求后指派专车为其服务(参见表3)。

表3 P2P模式与B2C模式对比

交通分享领域目前基本形成“一超多强”的格局。滴滴以其“一站式”模式成为交通分享领域代表性企业。在其他细分市场,一些平台凭借自身特色也获得了市场认可,如神州专车、友友租车、车纷享等。

易观智库的数据显示,在专车服务领域,滴滴出行、Uber中国、神州专车、易到用车分别位列2015年度中国移动出行专车类App下载量前四位,同时也位于“活跃用户覆盖率”“城市覆盖数量”等指标的前列。从当前各方数据来看,交通分享领域“一超多强”的基本市场格局短期内处于稳定状态:滴滴出行保持领先地位;Uber加大投入继续追赶;神州专车坚守高端路线;易到用车紧随其后。

交通分享已成为影响交通出行乃至经济增长的巨大产业。目前主流交通分享平台接入平台汽车数量逾千万,占全国汽车总量6.5%以上1。覆盖用户2.5亿,占全国人口18.3%。覆盖全国约60%的城市2。根据主流平台公开的订单量及行驶里程,结合其定价估算,保守估计2015年各平台成交额约为1000亿元左右。

3.影响分析

分享经济的发展增加了交通出行领域的有效供给,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城市出行服务的供求关系,客观上促进了出行市场的扩展与完善。

一是改善出行供给,增加用户收益。通过移动互联网精确匹配需求与供给,缓解出行信息不对称局面,有效缩短车辆空载时间,为各类用户增加额外收益。在春运等出行高峰时期,交通分享还可以成为重要的补充运力。

二是优化资源配置,推动绿色消费。按需配置出行资源,提升车辆使用效率,有利于缓解汽车保有量过快增长及道路拥堵等问题,一些平台还主动倡导引入新能源车辆,助力实现绿色低碳环保出行。

三是倒逼市场改革,提升服务质量。较完善的配单机制和服务评价体系,倒逼交通行业尤其是出租车行业改革,充分体现“互联网+”在交通出行领域的创新应用对传统消费的积极影响。

四是促进消费、就业,形成新增长点。在出行供给与需求相互作用下,交通分享消费总量和从业规模不断扩大,有利于推动分享经济发展、促进就业并形成新经济增长点。

4.题与挑战

交通分享发展并非一帆风顺,从其诞生起就一直面临来自内外部的问题与挑战。

①内部问题:服务管理水平有待提升。交通分享吸引大量司机进入,其服务能力参差不齐,个别司机“刷单”套取补助现象时有发生,P2P租车也面临着车辆损失甚至被恶意抵押等诚信风险。

②行政壁垒:与现行法规政策相抵触。P2P服务与现行交管法规政策存在抵触。自2015年以来,交管部门频频对有关车辆采取措施;10月10日,交通运输部公布《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强调:任何企业和个人不得为未取得合法资质的车辆、驾驶员提供信息对接开展运营服务。

③行业壁垒:出租车行业的排挤抵制。交通分享动了传统出行服务行业的“蛋糕”导致其质疑反对,各地出租车行业针对专车的罢工罢运、围堵平台办公场所等事件时有发生。

5.势展望

交通分享业务规模和影响范围将进一步扩大,参与主体与服务内容将进一步丰富,创新科技水平和管理服务水平将进一步提升。

一是市场规模扩张化。在充足人气和快速发展的技术支持、日新月异的迭代创新以及持续升温的资本热捧下,未来交通分享市场的用户及覆盖城市的数量必将持续扩张。

二是参与主体多元化。未来交通分享将展现出更高水平的包容性,吸引更多不同地域和年龄的用户参与其中。一些有远见、有魄力的传统出行公司也将尝试加入交通分享的行列。

三是服务内容多样化。未来的交通分享将进一步扩展维度并延伸服务链,开展停车、加油、洗车、保养、保险等方面的衍生服务,进行更多跨界合作与创新。

四是运行车辆环保化。使用新能源汽车将成为未来交通分享的一大趋势,目前已经有很多平台努力提升新能源车辆的比例,未来这一趋势将更加明显。

(二)房屋住宿

房屋分享是指通过互联网平台将市场上分散的房源信息集中起来,并开放给有需要的用户。房屋分享是从国外开始流行的,家庭旅馆可以看作是房屋分享的前身,是居民将自己的房屋作为旅馆出租的一种经营形式。如今,互联网使得找不到临时住处的人和有空置房间的人可以方便地建立起联系,闲置房屋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在为房屋所有者带来收益的同时,租户日益多样的个性化需求也得到了满足。从整体上看,当前国内房屋短租市场还处于探索和起步期,从外部环境到行业自身发展都面临一些问题;但从发展趋势看,受多种利好因素影响,未来在线短租行业持续看好,有望呈现加速发展态势。

1.发展现状

国内的房屋分享以在线短租最为典型。在线短租是指房东或者房源经营者通过网络平台发布空置房屋与价格信息,销售房屋的短期使用权,有旅游、出差或其他居住需求的租客可搜索并浏览房屋相关信息,与信息发布者沟通并实现租住交易。

国内在线短租行业大致是2011年前后起步,代表性的创业公司如爱日租(2011年6月成立)、游天下(2011年9月成立)、蚂蚁短租(2011年11月成立)、途家网(2011年12月)和小猪短租(2012年8月成立)等。2013年7月爱日租宣布倒闭,同期有约十余家企业退出在线短租市场。2014年,途家、小猪短租等企业分别获得C轮、B轮融资,行业发展有所回暖。

国内在线短租的主要模式:

一是C2C开放平台模式,以小猪短租为代表,类似于国外的Airbnb模式。小猪短租旨在搭建一个房东与房客直接沟通和交易的C2C在线平台,经营范围包括短租公寓、短租房和普通民宅等,截至2015年底平台已覆盖国内213座城市,房源约70000个。

二是B2C开放平台模式,房源主要由平台控制,统一装修,统一管理,房租收入由平台和房东按一定比例分成,典型代表如途家网等。这种模式有利于有效管控房源与服务质量,但仍然是一种“重资产”模式,企业需要收购或者与合作伙伴一起经营房源。

三是“产权共享+换住共享”的二维共享模式,以“Weshare我享度假”为代表。“Weshare我享度假”建立了中国分权度假屋共享换住平台。这个模式的核心在于分权共享,在Weshare分权度假平台上,消费者购买的是度假物业按份共有产权,还拥有相应份额时段的独家时间;购买者占有按份共有物业产权,物业的所有权可以转让、继承。

2.问题与挑战

总体上说,国内在线短租尚未实现规模化发展,整体上还是一种小众化的市场,目前上述平台并没有形成像HomeWay或Airbnb那样的影响力。行业发展也面临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是整个行业处于管理的灰色地带。在线短租是介于旅店与一般房屋租赁之间的一种房屋资源分享模式,是否具备营业资质尚不明确,如何进行监管仍缺少法律依据,整个行业目前还处于管理的灰色地带。监管制度的缺位,使得房东和租户的利益难以得到有效保障。对企业来说,一旦行业中出现个别小概率事件,都将会遭到巨大的舆论压力,从长远看也不利于行业的健康发展。

二是安全保障问题。从实践看,多数平台都通过手机、银行支付、二代身份证等实名认证方式加强事前的安全保障,小猪短租还加入了对房东与房客的保险计划。此外,用户入住后的评价体系,也是保障安全的一个重要的辅助办法,通过积累逐步形成对双方的信用评价。这些做法在一定程度上提供了有效的安全保障,但由于行业整体处于灰色地带,对于住宿房屋的治安消防、卫生、服务等多方面管理也缺乏必要的监管,尤其是房东和租客的人身安全能否获得保障等诸多问题仍成为备受关注和争议的焦点。

三是行业自身存在的问题。目前国内短租行业仍处于发展初期,部分企业更关注于争夺市场份额,而对用户体验关注不够。房源信息质量(真实性与准确性)、房东线下服务的质量与水平是行业发展应该重点关注和解决的问题。市场尚处于培育期,企业的盈利模式较为单一,多数为收取交易佣金,仍需努力探索新的赢利点,推出新的服务产品以适应不同需求的消费者。

四是用户的认知和接受程度还不高。受上述诸多因素影响,再加上社会信用体系尚不健全、传统文化理念的影响等,用户关于房屋分享理念的认知和接受程度仍不高,还需要有一个较长的培育期。

3.趋势展望

从发展前景看,受多方面因素的共同影响,未来几年中国在线短租行业持续看好,市场竞争也会更加激烈。

一是国家利好政策支持。2015年7月,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提出放宽在线度假租赁、旅游租车等“互联网+”新业态的准入和经营许可;11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发展生活性服务业促进消费结构升级的指导意见》,提出“积极发展客栈民宿、短租公寓、长租公寓等细分业态”,并将其定性为生活性服务业,将在多维度给予政策支持,推动生活性服务业便利化、精细化、品质化发展。政策向好有助于增强人们对短租行业的发展信心,吸引更多资源进入这一新兴行业中来,同时也为短租行业获得认可提供了依据。

二是个性化度假旅游需求日益旺盛。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需求增长迅速,旅游业快速发展直接带动住宿需求,短租市场发展前景广阔。尤其是近年来,以家庭、朋友甚至是“驴友”为团队组合模式的出游日渐成为新潮流,互联网助推新型旅游模式。随着移动终端和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创新,未来在线旅游市场交易规模将不断扩大。

三是管理制度层面将趋于规范。随着实践发展,从国外经验看,相关制度将日趋规范。如2014年底,全美立法将互联网家庭旅店业纳入管理,2015年2月1日正式实施,通过立法给予了共享式家庭酒店业合法发展空间。规范化的管理制度有助于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三)知识技能

所谓知识技能分享,就是把个人或机构分散、盈余的知识技能等智力资源在互联网平台上集中起来,通过免费或付费的形式分享给特定个人或机构,最大限度利用全社会的智力资源,以更高的效率、更低的成本满足生产及生活服务需求。

从不同角度看,知识技能分享可以分成不同的种类:从业务领域看,有研发创意、知识内容、生活服务等;从业务模式看,有悬赏制、招标制、雇佣制和计件制等。

1.展历程

国内知识技能分享大体经历了如下三个阶段:

第一,萌芽阶段(2001-2004年)。2001年以后,BBS具备的互动式问答功能逐渐分离出来,催生了威客、博客、Wiki、SNS、RSS等应用。

第二,形成阶段(2005-2010年)。2005年7月“威客网”成立后全国涌现了一大批威客网站,到2010年超过100家,威客数量超过2000万,整体交易金额超过3亿元。

第三,发展阶段(2011年-)。知识技能分享在商业模式、业务范围、资本运作、产业链合作等领域不断创新拓展,逐渐向物流配送、制造运维、生产服务等线下业务拓展。

2.发展现状

知识技能分享近年来发展十分迅速,行业规模不断扩张,业务内容不断丰富,参与主体更加壮大,总体呈现出欣欣向荣的积极态势。

第一,知识技能市场初具规模。威客是知识技能分享中发展最早、参与者最多、盈利模式相对清晰的领域。据初步估算,2015年威客行业市场规模达到100亿左右,累计交易额约为300亿元,注册威客数量约为4000万人,其中活跃威客数量约为600万人。

第二,业务范围向线上线下高端化拓展。知识技能分享的业务范围正在从线上、线下的中低端应用逐步向知识技术转移、全产业链服务等高端应用领域加快延伸。线上业务高端化,业务类型可细分为网站开发、软件开发、信息安全、语言翻译等600多个小类;线下业务进一步延伸到了出版印刷、广告会展、培训咨询等领域;线上线下不断融合,如一品威客正在各地建立线下的“超级设计中心”,同时也开发了基于位置搜索的“接单助手”APP。

第三,参与分享主体变得越来越专业化。越来越多的高学历人才参与分享。越来越多职业化的分享参与者出现,从兼职威客转为专职威客的年轻人开始增多。越来越多的团队参与分享业务,甚至合伙成立公司。

第四,垂直型平台在各个领域不断涌现。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结合在不同领域产生了一批垂直型分享平台。在创意设计领域,猪八戒网一家独大,注册威客数量超过1300万。在语言翻译领域,出现了译言网、做到等。在科学研究方面,出现了易科学。在生产制造领域,出现了凯翼众包、海尔hope开放创新平台等。在医疗服务领域,出现了名医主刀等。

第五,资本市场投入明显加大。自2014年以来,资本市场对知识技能分享平台的投入明显加大。2015年6月15日,猪八戒网宣布获得C轮融资26亿元人民币,估值超过110亿元。2015年名医主刀获得6000万元A轮融资。

第六,分享平台成为大众创新创业载体。截至2015年底,猪八戒网旗下的虚拟产业园注册公司超过300家,已成功孵化入驻企业1500余家;此外,还正在各地设立“花果云”众创空间,并开始走向海外创意市场

3.问题与挑战

知识技能分享作为新兴业态难免遇到来自内外部的困难挑战,主要集中在监管、税收、劳保、诚信等方面。

一是碰触行业监管壁垒。以医疗领域的知识技能分享为例,2009年原卫生部出台《关于医师多点执业有关问题的通知》,但各地推行医师多点执业的申请条件、审批标准差异很大,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医疗资源分享。

二是遭遇税收负担难题。以各类创意设计、生活服务分享平台为例,平台开具营业税的税基是平台上发包方与接包方交易的交易额,而不是平台企业抽取的佣金等,造成了平台企业的开票收入远远大于实际收入;而个体劳动者适用的税率为20%,明显高于存在劳动合同的劳动者。

三是面临劳动保障问题。各类分享平台与个体劳动者不是传统雇佣关系,现行法律政策与司法实践对此种劳动关系界定还不清晰。平台企业对个体劳动者不承担社会保障责任,一旦在劳动中发生伤害却没有合理的救助渠道,容易引起平台企业与个体劳动者之间的纠纷。

四是受困网络诚信短板。在创意设计众包中,发包方存在“逃单”的道德风险,发包方不同程度地存在双重身份欺诈、盗用非获胜方案和拒付赏金等不诚信行为;接包方存在涉嫌抄袭、一稿多投、重复投标等问题;平台还存在虚假宣传、套取资金、信息泄露等问题。

五是存在知识产权保护挑战。网络版权保护是制约知识技能分享发展的瓶颈,如何对未中标的智力作品进行版权保护,如何防止自己的创意被他人窃取,成为众多平台亟待解决的问题。由于时间戳在智力产品的网络交易中应用较少,无法提供充分的产权保护依据,客观上阻碍了知识技能分享的发展。

(四)生活服务

生活服务分享指的是依托互联网平台整合线下餐饮、家政、美容美体、社区配送等生活服务机构及个人闲置时间、技能等闲置资源,以更便捷的方式满足人们生活服务需求的一类经济活动。

1.展现状

目前国内从事生活服务分享的平台企业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专注于某一细分领域的平台企业,通常体量较轻;另一类是基于大型平台企业衍生出的新企业,如京东到家、58到家等。

国内生活服务领域的分享型企业主要集中但不局限于以下五个领域:

一是餐饮业。餐饮领域分享平台不只局限于外卖送餐,还包括厨师上门、到陌生人家吃饭等新服务。易观智库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互联网餐饮外卖市场规模达457.8亿元,其中第四季度达190.8亿元。预计未来五年餐饮领域仍将维持高速增长的态势。

二是家政服务业。家政服务领域分享包括上门清洁、洗衣、皮具保养、宠物寄养等服务。过去几年涌现出了阿姨来了、e家洁、云家政、小马管家、阿姨帮等分享型企业,58到家、美团网、大众点评等大型平台企业也开始通过自营或者与第三方合作的方式进军这一领域。高频刚性的需求带来了巨大的市场空间。据估计,2015年国内家政服务总规模突破1万亿元,从业人员约2500万人。家政服务接入分享型平台的比重约10%左右。

三是美容保健业。许多平台企业瞄准了都市丽人的爱美需求,提供美容、美发、美甲、按摩、健身等技师上门服务。

四是社区配送服务。近两年,以众包微物流配送为核心模式的爱鲜蜂、京东推出的O2O生活服务平台京东到家先后涌现。平台企业通过任务众包的形式在社区周边就近采购,用“互联网+流通”的手段实现生鲜、杂货类的上门配送服务,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送货难题。

五是汽车后市场。据估算,2015年中国汽车后市场规模约为8000亿元,其中养护行业的市场规模约5400亿元,其电商化程度尚不足1%,上门服务比例会更低,市场潜力很大。

初步估算,2015年上述五大领域的市场规模约4000亿元,用户规模约3亿人

2.响分析

一是有利于增加社会就业。分享平台通过实现线上线下的有机融合,有力地创造了对多个工作岗位的需求。平台的发展需要大批培训人员对各行业的传统从业人员进行技能教育,帮助他们尽快学习适应新的工作模式,比如标准化的流程、线上交易等。同时,平台企业创造了大量的送餐、社区配送等物流快递岗位,这些岗位的准入门槛相对较低,成为解决进城务工人员临时就业问题的有效途径。

二是有利于扩大消费需求。生活服务类分享平台的发展充分释放了人们的消费需求,明显提高了服务质量和用户体验,极大提升了人们对服务的购买意愿。此外,服务和产品的不断创新也促成了很多体验型、尝鲜型消费。比如餐饮类APP以分享个人经历等方式吸引有兴趣的人前去消费。

三是有利于提高人们的收入水平。以家政服务平台“阿姨来了”为例,2015年平台上的“阿姨”平均薪资比上一年提升了12%,月嫂提升了18.5%。平台企业在帮助劳动者们提高收入的同时,也提升了他们的职业认同感和劳动尊严。

四是有利于改善生活质量。对于服务消费者而言,各类生活服务类分享平台极大地方便了生活,优化了体验,比如足不出户进行订餐、超市购物等。

3.问题与挑战

一是很多平台企业并未找到可持续的盈利模式。生活服务领域的进入门槛相对较低,市场空间较大,创业者涌入较多。而多数平台企业同质化竞争严重,企业盈利能力差。依靠烧钱、补贴的方式也不是长久之计,当热钱退场时许多平台也面临关闭甚至破产的窘境。

二是部分平台缺少应有的经营许可。家政、速递、美容等都属于城市生活服务业中的典型行业,在传统经营模式下,这些行业都由独立公司经营,企业在工商、税务注册时也会申请获得相应的卫生、消防、安全许可。但通过平台运营时,很多是由个体直接参与,原有的许可制度已经无法适应。

三是产品或服务标准化难以有效保证。生活服务类产品本就差异大、品种广,加之平台上的服务者众多且复杂,并缺乏统一的招聘、培训和考核,难以保障服务者具备标准化的操作技能和服务素质。

4.趋势展望

一是行业将会进入洗牌期,巨头企业优势明显。2015年诸多难以为继的平台纷纷倒下便是最好的例证。市场将向高频的通用型和低频的专家型两个方向发展,除了内容专业、小众且用户黏性强的低频平台之外,出于资金、流量等因素的考虑,大部分服务将被大型平台企业整合。

二是平台社区化,带来高质量的内容沉淀。可以预见,贴近生活的服务平台将会更注重人们的社交体验,鼓励大众进行交流和分享,通过等级认定、群体互动、同城活动等多种手段建立社群归属感。

三是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将改善服务水平。随着更多新科技的应用,用户订单将会被更有效率地处理和匹配,提高推广精准度和用户体验。

(五)生产能力

生产能力分享指的是通过互联网平台,将不同企业闲置的生产能力整合,实现产品的需求方和生产的供应方最有效对接的新型生产模式

1.展现状

在20世纪90年代,生产外包就开始流行。但由于信息沟通不畅,可供选择的生产商不多,也难以及时满足需求,更别说实现多样化、个性化的生产需求。到了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产能众包分享模式开始出现。它与外包最大的不同在于依托互联网实现了供需信息的有效对接,由双方合作变为多方协作,在满足生产需求的同时,也降低了成本。

一般而言,根据需求方身份的不同,生产能力分享可分为两种类型:业务协作与众包生产。业务协作指的是生产型企业将自己生产线中的某些业务众包出去,如产品配件、外包装、图形设计等。业务协作通常由生产型企业主导,协同生产以提高自身运作效率、节约时间和成本。众包生产指的是由产品的需求方提出产品要求,将产品的全部生产众包出去。这些需求方通常是直接的产品销售商,因此众包生产一般由销售型企业为主导,以实现个性化的定制为目的,同时实现创新生产、节约成本。这两种类型在具体操作模式上相差不大,不过业务协作模式增加了生产型企业与产品销售商对接的环节(参见图5)。

图5 生产能力众包模式

在此运行模式中需要注意的是,交易对象并不是一对一的,而是多对多的生态产业圈。需求方可能会下单给多家生产者分别生产不同的配件,而供应方在其生产能力范围内可能会同时接下多个订单。这就是分享经济模式下众包的特征,而不是与特定厂商合作的外包业务。

2.型代表

目前,中国并未形成整合各方生产能力的分享平台,但此类分享的实践探索已经在进行中,只是大都由企业自发组织,较为零碎,尚未形成市场规模。其中较为典型的有沈阳机床厂的创新系统和阿里巴巴的淘工厂等。

⑴沈阳机床的i5智能机床和i平台

2012年,沈阳机床厂成功开发出世界上首台具有网络智能功能的“i5智能化数控系统”,通过互联网平台,用融资性租赁、经营性租赁、生产力租赁等金融和经营等手段,以及再制造循环,在大数据基础上以即时付费(pay online in time by data)的方式,用价值驱动产品的全生命周期,实现按用户需求(on demand)销售。[1]简单说来,就是通过智能机床将其运作状态整合,实现机床闲置时间的共享,满足不同客户的生产需求。沈阳机床厂也因此成为生产能力的供应方,而连接智能机床的i平台则成为其自建的共享平台(参见图6)。

图6 沈阳机床厂智能机床使用图示

⑵阿里巴巴淘工厂

淘工厂主要为淘宝上的卖家提供产品生产服务,利用各工厂的空闲档期实现整合协作生产,更好地满足淘宝卖家的特定需求。2013年10月,淘工厂开始试运营,同年12月正式上线。截至2015年1月,全国已拥有8000多家淘工厂企业,其中广东有4000多家,主要集中在广州、东莞、中山等珠三角一带。全国范围内拥有最高交易额的企业一年达到近2000万元。[2-3]

3.影响分析

分享经济平台解决生产的供需方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让企业不再独立生产,而是以闲置生产能力的共享实现协作生产。生产能力的整合不仅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也让按照客户需求的定制化服务变得更加容易。就产品需求方而言,信息的充分对接、工厂柔性化生产等减少了企业搜索成本、生产成本和管理成本,实现个性化定制、降低风险。就产能供应方而言,档期的灵活安排能降低风险和接单成本、充分利用产能以提升收益,同时有利于推动生产创新、加快企业转型(参见图7)。

图7 产能分享成效分析

4.趋势展望

目前,中国生产能力领域的分享经济尚处于初级阶段,总体规模依然偏小,尚未出现有较大影响力的分享型平台。未来产能共享领域将有以下发展趋势:

一是生产能力分享的重要性将日益突出,成为分享经济的主力军。未来围绕着能源、基础设施、生产设备、综合生产能力等的分享模式应用将越来越普遍,对制造业的转型升级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二是有望形成有影响力的一体化产能共享平台。未来随着智能制造的发展,企业信息化水平的提升,大规模一体化的生产能力共享平台将逐步形成。供需双方通过平台实现产品的定制、生产,从而最大化提高生产效率、节约生产资源,建立灵活的生产网络。

三是越来越多的个人和小微企业将成为生产能力分享的参与者和受益者。

(来源:《电子政务》2016年第4期,转载引用请注明,作者:分享经济发展报告课题组)

© 版权声明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