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说清道教的体系由来

很多人都听说过道教,甚至有人认为道教是李耳,也就是太上老君创立的,那真相到底是怎样的呢?今天咱们好好聊聊道教的由来。

有句话,叫“乱世道士下山,盛世和尚敛财”,可见,道教的创立和时局动荡有很大关系,

那道教到底是从什么兴起,又是由谁创立,而现在为什么只留下正一道和全真教这两个门派呢?

其实道教,最早诞生于东汉中后期,由张道陵创建五斗米道开始,张道陵是谁?也就是著名四大天师之一的张天师,五斗米道尊奉老子为道祖,同时尊奉老子的《道德经》作为道教经典。因为最初信众尊称张道陵为“张天师”,所以五斗米道也叫“天师道”“正一道”。

而天师道传到第三代,就到了张道陵的孙子张鲁的手里,张鲁各位都听说过,那是东汉末年,割据汉中的一方诸侯,这时候的张鲁实行的是政教统一的管理方式。

比五斗米道稍晚,同样也是东汉末年,另一派太平道也诞生了,而它的创始人正是黄巾起义的发起者之一巨鹿人张角。他们尊奉《太平经》为经典,以“中黄太一”,也就是“黄帝”为道祖,不到十年,信徒就到了数十万,遍布天下九州。

可没料到就在预定要起义的日子之前,张角的一个弟子济南的唐周向汉灵帝告密,打乱了张角的部署,黄巾军被迫提前起义,张角、张宝、张梁三兄弟分别号称天公、地公、人公将军号令一方。

不过在后期与东汉朝廷的对战中,损失惨重,太平道的组织受到严重的破坏,从此传授不明。

就在太平道折腾最欢的时候,远在巴郡的五斗米道在张修的带领下,也是东西呼应,之后,张道陵的孙子张鲁在汉中正式建立政教合一的地方割据势力,前后统治了将近三十年。

随着曹魏势力的崛起,太平道随着黄巾起义被镇压而衰微,汉中的张鲁也随着曹操的指令北迁,到了河南、河北一带。

曹操很谨慎,担心还会有势力利用道教在进行不法活动,于是把一些有影响力的神仙方士,比如左慈等人都召集到身边,以谋求养生的借口把这些人供养起来,以便更好的监督管理。

久而久之,被拔掉牙齿的道教,也受到一些高门世族的青睐,随着他们的加入,道教开始分化了。

就像丐帮的污衣帮和净衣帮,道教也分成了上层神仙道和下层民间道两个层次。

这里边地位最高的还得属天师道。

时间到了东晋,道教的神仙体系有了比较清晰的框架。

那时候的著名药石专家,也是修炼丹药的养生鼻祖葛洪名噪一时。

葛洪祖父的哥哥就是四大天师的葛天师。

葛洪最大的贡献就是把之前道教有关炼丹、画符、驱邪避凶的理论全部整理了出来。

这等于把整个道教体系的教科书给完成了。

也就是在这个时期,道教进入了繁荣期,除了天师道,葛洪的金丹道,茅山派的前身上清派,还有灵宝派,李家道,于君道等等,都很有影响力。

时间到了南北朝时期,很多道教的改革家出现,尤其是在北朝,著名的道士寇谦之对天师道进行了改革,具体做了什么不细说,关键就是三个字“仪式感”,比如一直沿袭到现在的:诵经时候用音乐伴奏等等,所以在寇谦之之后的天师道也叫新天师道。

改革之后最大的效果就是天师道一度成为北朝国教,可以说是全民信道。

与此同时,南朝的庐山道士陆修静也对南方的天师道进行了改革,不过,最终还是被上清派和灵宝派盖过了风头,逐渐消失。

随着南方天师道的没落,茅山派开始兴盛。

时间到了隋朝,虽然这时候的信仰以佛教为主,但道教同样受到重视,隋文帝的开国年号“开皇”,就取自道经。

而且光是在长安,朝廷就出资修建了十座道观,隋炀帝甚至还亲自召见过茅山派的宗师王远知,并且为他在长安修建玉清坛。

这时候还有位有名的茅山道士叫苏玄朗,后来到广东惠州的罗浮山修炼,而他倡导的内丹道一直流传到今天。

时间到了唐朝,因为道教尊奉的道祖姓李,唐皇室也姓李,为了便于统治,所以互相吹捧,唐皇室自称老子后裔,唐朝也就崇奉道教。

唐高宗更是第一位取得道士资格的皇帝。

到了唐玄宗时期,甚至把道士当皇族看待,而且《老子》几乎是每家的必备书籍,还作为科举考试必读教材。

可以说,将近300年的唐朝,从上到下,你听说过的有名的人,多少都有道教身份,就像现在某某某动不动就是某个大学的名誉教授一个概念。

时间进入了53年的五代时期。

前蜀、后蜀重新道教,尤其是后蜀的孟昶,就是喜欢道教的房中术;

南唐的李昪(变)还为茅山第十九代宗师王栖霞修观,封号;

道士们由出世转为入世,由追求成仙转为济世度人。

外丹术开始衰落,内丹术是越来越发达,这直接促使全真教的兴起。

不过整体看,这段时间的道教发展远远不及唐朝的兴盛。

经历乱世之后,北宋的建立,使国家重新统一,都知道宋朝整体社会风气比较浮华,

道教又成为了热门,尤其是宋真宗和宋徽宗时代,不仅大量修建道观,召见道士,还主持编纂道教经典,完成了第一部全面叙述道教历史的巨著《道史》,宋徽宗更是自封“道君皇帝”。可以说对道教的尊崇,相比较唐朝,有过之无不及。

这时候的茅山派依旧活跃,第二十五代宗师刘混康经常出入皇宫,徽宗还给他修建了万寿观,并赐号葆真观妙先生。

被茅山派压住风头近百年的天师道也开始复兴,第三十代天师张继先也受到了徽宗的礼遇。

后来金兵入侵,皇室南渡,道教各派纷起,

北方先后出现了太一道、全真道、真大道等三大道派,南方除了原来的龙虎山天师道、茅山上清道、阁皂灵宝道外,开宗立派的也不在少数。

时间到了元朝,蒙古人在面对怎么笼络汉族人的问题上,也发现了道教的作用,当成吉思汗还在西征的时候,就迫不及待的邀请全真道的掌门丘处机万里赴约,电影《止杀令》说的就是这段故事。

也正是因为丘处机的建议,让元朝很快奠定了统一天下的基础,元朝政府为丘处机在大都,也就是现在的北京,修建了大白云观,这座道观一直到今天都香火鼎盛。

时间到了明朝,道教几乎达到了巅峰状态,尤其是嘉靖年间,当年朱元璋起兵反抗元朝,先是借助道士宣扬,说自家的祖坟风水好,会出天子,然后在军中还有道士周颠仙和道士张中,给他出谋划策。

明朝建立之后,道教几乎就是正一和全真两派。

到了第十一位皇帝朱厚熜,也就是嘉靖年间,几十年不上朝的皇帝一心修道,给道士高官厚禄,广修道观,各种劳民伤财,还迷信丹药,一心求长生。

不仅给先人各种加封道号,自己还加封“万寿帝君”,可以说比宋徽宗有过之无不及。

时间到了清朝,随着满清入关,因为满族和蒙古族的关系,满族信奉的萨满神和蒙古族信奉的喇嘛教开始兴盛,虽然对道教也算重视,但远不及佛教,尤其是藏传佛教。

清朝初期的顺治、康熙、雍正三朝,为了笼络汉人,还算重视道教,加封正一真人,命他掌管天下道教。顺治时期,第五十二代天师张应京,第五十三代天师张洪任都曾经入朝觐见。

康熙时期,朝廷邀请第五十四代天师张继宗为天下祈福。

雍正时期,第五十五代天师张锡麟入朝觐见,到了雍正病危,还请过正一派的道士进宫设坛祈福治病。

到了乾隆时期,道教地位明显下降,黄教成为了国教,天师的品级也从二品降到了五品,相当于从副国级降到了厅级。

到了道光时期,更是取消了天师入朝觐见的礼仪,可以说道教彻底失去了跟最高统治者面对面的机会。

鸦片战争之后,近代中国是要多憋屈有多憋屈,道教不仅不受统治者的待见,就算帝国主义那边也对他不感冒,情况复杂了,

几十年的动乱时间,各地道观残破,正宗传承受到冲击,随着抗日战争的爆发,不少道徒“道士下山”,一起投入反帝反封建的斗争。

新中国成立之后,道教的地位重新得到认可,信仰自由,信仰保护,道教进入了近200年来最兴盛的时期。

© 版权声明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