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党史赓续红色血脉 传精神汲取榜样力量 | 掩护红军主力撤退牺牲的将领——杨森烈士

杨森,男,中共党员,1908年出生,1926年参加革命,籍贯乾县新阳镇,土地革命时期西北红军的主要领导人之一,杰出的红军将领。在他短暂的一生中,前后负伤7次,牺牲时脑部的子弹还未取出,为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作出了卓越贡献。

1927年春,杨森进入由共产党员史可轩任校长,邓小平任政治部主任的西安中山军事学校学习。在校期间,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32年,中共陕西省委派杨森到陕北参加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1935年,中共陕甘边特委和中央陕北特委召开会议,成立中共西北工作委员会和西北军事委员会,杨森当选为中共西北工委执委、西北军委委员兼红二十六军四十二师师长。11月下旬,调杨森协助刘志丹组建红二十八军。而后,中央军委成立了黄河游击师,杨森任参谋长。

1936年1月25日,根据瓦窑堡会议精神,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刘志丹、杨森等二十人联名发表了《红军愿意同东北军联合抗日致东北军全体将士书》。4月1日,中央军委将黄河游击师改编为红三十军,杨森任参谋长。4月中旬,蒋介石调集兵力,向黄河东岸红军压来,黄河以西陕西境内的国民党东北军、西北军企图卡住黄河渡口,将红军一举歼灭于山西隰县、石楼一带。

1936年5月5日,中央军委发出了《停战议和,一致抗日》的通电,红军主力遂西渡黄河回师陕北。杨森奉命率部执行掩护主力红军撤退任务,他亲率两个连的兵力占领山头,阻击敌人。经过激烈战斗,顺利完成了任务,他却陷入敌人重重包围之中,因弹药耗尽,身负重伤,英勇牺牲,年仅28岁。

咸阳日报全媒体记者:王婕/文字整理

© 版权声明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