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文帝霸陵:为何在2000多年后才被发现?和防盗技术没半毛钱关系

陕西省西安市白鹿原江村大墓被确定为汉文帝霸陵,最新考古发现纠正了千年谬误(央视新闻,2021-12-14 )。这时候,人们不禁会问,为什么汉文帝霸陵直到两千多年后的今天才被确定?对此,有人认为这是霸陵采用了一种先进的防盗技术,这多少有些扯淡了,霸陵的被确定其实和防盗技术没有半毛钱关系。那和什么有关系呢?现在就让我们慢慢说来。

汉文帝刘恒,前203年—前157年,是西汉第三位皇帝,他即位之后,励精图治,兴修水利,厉行节俭朴素,废除肉刑,实现国家强盛,百姓小康,开启“文景之治”的发端。同时,他谨慎对待诸侯国势力过大及匈奴入侵中原等问题:对待诸侯王,采用以德服人、以武平乱的态度;对待匈奴,采用和亲止战的方式,营造安定团结、安居乐业的政治局面。是中国历史上一位难得的好皇帝。

关于霸陵的地点其实是在史籍里是有记载的,《三辅黄图》是我国古代地理书籍,专记秦、汉都城的建设,而以汉都长安为主,“三辅”就是汉代在都城长安附近的京畿地区所设立的三个郡级政区: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黄图”指畿辅﹑京都。《三辅黄图》不仅在中国地理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于研究西汉都城长安以及秦都咸阳,更具有无以伦比的史料价值。其中说,霸陵“在长安城东七十里,因山为藏,不复起坟”,就是说霸陵“藏”在山的下面,没有坟丘。

长安城东七十里,只是一个大概的数字,又因为在山里没有坟堆,再加上当时的保密工作做得很好,所以,人们就不知道霸陵到底在什么地方了。但是,长安城东七十里是在白鹿原,这是没有疑问的,所以,人们只知道霸陵在白鹿原上,但却不知道在白鹿原的哪里。为了保密,皇帝的陵墓在过去的图书资料里,是不做详细标注的,这就让人们更弄不清霸陵到底在哪里了,虽然霸陵因靠近灞河而得名,但依然弄不清楚准确的地点。

一个皇帝的陵墓到底去了哪里,这在当时、过去还是现在都是一个让人琢磨的问题。现实的情况是因为中国老百姓选择墓地都讲风水,更加说是皇帝了,所以,在没法找到的时候风水师就上场上,当他们看到形似凤凰飞舞的白鹿原,有一处高昂的地方正好位于凤凰的嘴部,被叫做“凤凰嘴”,就认为这是皇帝陵墓的最佳选择,所以,这个叫“凤凰嘴”的地方后来就被人们当成霸陵圈了起来。这个地方在白鹿原东北角,今灞桥区席王街办毛窑院村。

道理在这里很简单了,窑院村被当成了霸陵,但霸陵实际上并不在那里,所以,真正的霸陵就被保存了下来。现在,可以想象一下,这种千年谬误,不知道辛苦了历史上多少的盗墓贼,很显然的是,他们不可能在没有霸陵的地方盗挖出一座霸陵来的。这应该是霸陵直到今天才被确定下来的最主要的原因。那么,次要有原因是什么呢?我们把它归结于汉文帝刘恒的人品。

在陕西有这样一句话:“江南才子北方将,咸阳塬上埋皇上。”据统计,咸阳塬上有28个皇帝沉睡着,而在西汉王朝的十一位皇帝中,就有九位就埋葬在渭河北岸的咸阳塬上。它们分别是:长陵(汉高祖刘邦)、安陵(汉惠帝刘盈)、阳陵(汉景帝刘启)、茂陵(汉武帝刘彻)、平陵(汉昭帝刘弗陵)、渭陵(汉元帝刘奭)、延陵(汉成帝刘骜)、义陵(汉哀帝刘欣)、康陵(汉平帝刘衎)。这么多的皇帝都埋葬在了咸阳原,为什么刘恒偏偏要去白鹿原呢?这就要从刘恒的母亲薄姬说起。

霸陵陵区航拍全景

薄姬是今江苏省苏州市人,汉高祖刘邦嫔妃。她的父亲薄氏在秦朝之时与从前魏国的宗室之女魏媪私通,生下了她。秦末,各地纷纷起兵反秦,魏豹自立为魏王,母亲魏媪就将她送进魏王宫中。魏豹开始时跟随刘邦一起攻打项羽,但在后来却背叛了刘邦,刘邦派曹参等人攻魏,俘虏魏豹后把魏国改置为郡,她被送进宫中织布。魏豹已死后,刘邦有一次来到织布工房,看见她很有姿色,就将她纳入后宫,成了刘邦的妃子。

后来的事情是这样的:刘邦有一次与薄姬同房,薄姬说:“昨夜我梦见有苍龙盘踞在我肚子上。”刘邦说:“这是显贵的吉兆,我会为你促成这件事。”因为刘邦的“促成”,薄姬就有了身孕,并于前202年,生下儿子刘恒。公元前180年,吕后去世,大臣们商议拥立继位皇帝,因恨外戚吕氏势力强盛,都称赞刘恒仁慈善良,就让刘恒当了皇帝,薄姬在其后被尊为太后。当了太后的薄姬面临着一个大问题,就是死后被安葬在哪里的问题,在汉高祖刘邦的长陵里,有吕后的陪伴,薄姬想要和刘邦合葬,就意味着自己的“太后”身份被降,只能是以刘邦嫔妃的名义,这当然是薄姬不愿意的。所以,这就让刘恒不得不为母亲的“去处”想办法。

众所周知的是,刘恒是个非常孝顺的人,他在位时的时大臣袁盎曾提到:“陛下居代时,太后尝病,三年,陛下不交睫,不解衣,汤药非陛下口所尝弗进。”后来,这个故事成为二十四孝中的“亲尝汤药”。刘恒想来想去就想到为母亲薄姬在祖陵之外找“去处”的办法,这就有了薄姬后来被埋在了白鹿原。孝心和人品的力量在这里被显现了出来,刘恒这么做并不是没有依据,他效法的是“前朝旧例”,学秦昭襄王嬴稷和母亲一起。也就是说,他为了不让母亲的太后身份被降,选择了母亲一起离开祖陵区,安葬白鹿原,选择了去世后与母亲在一起的陪伴。

今天,对于刘恒和母亲薄姬埋在白鹿原有很多的说法,有人甚至从军事地理的角度来讲这个问题,说是白鹿原在长安以东,居高临下,是块兵家必争之地。但我们可以想想,人都死了,还有讲这个的必要吗?刘恒和母亲薄姬埋在一起,就是因为他的孝心,至于选择在白鹿原的原因,其实可以简单到这样两个字:风水。而这也是择墓的必然。这是其一。

考古现场

其二还是人品。大家都知道,汉文帝刘恒以作风俭朴、爱惜民力著称。代表性的例子就是他想修一个露台,但想到要花费百金,就说:“百金中民十家之产,吾奉先帝宫室,常恐羞之,何以台为!”于是作罢。此外,他常穿皂衣,并命自己宠爱的慎夫人所穿衣服不得拖到地上,帏帐不得绣花纹,给天下人做榜样。后来,汉武帝曾问东方朔教化的办法,东方朔提到文帝身为天子,统治四海,却身穿黑色的粗衣,脚着生皮制成的鞋,用皮带系剑,以莞蒲为席,不治兵器,絮衣无饰,收集上书所用布囊,连缀成官中帷幕,以道德、仁义作为准则。因此全国节俭蔚然成风,教化大兴。

大家可以想一想,这样的一个人,死后能把什么贵重的物品带到墓地呢?事实也是他的陵墓霸陵都用瓦器,不用金银铜锡作为装饰。没有金银财宝,就不会被盗墓贼时时惦记,这应该是个常识,应该看到,如果陵墓里尽是金银财宝,即使它不在“凤凰嘴”,也会很快在白鹿原上被盗墓贼们找到的。很显然地,闪光的节俭品格在很大程度上促成了霸陵于地下“隐藏”了两千多年,这与传说中的“防盗技术”没有一毛钱关系。

出土文物

那么,霸陵是怎么被发现和确定的呢?这还得要“感谢”盗墓贼。这个我们长话短说,大约是十多年前,我国的6件国宝文物陶俑被流失在国外的拍卖会上拍卖,国家文物局花了很大的力气撤拍了这6件国宝,让它们回到祖国。那么,这些文物是怎么流失到国外的,它们是从中国的什么地方来的,公安部门开始追查此事,随后就查到了白鹿原,在确定了它们出自江村古墓后,考古人员对这里进行了考古调查。结果发现一座有着四条墓道的“亚”字型大墓。

起初时,考古人员认为“亚”字型大墓可能是刘嫖的墓地。刘嫖是汉文帝和窦皇后嫡女,汉景帝刘启同母姐,汉武帝刘彻姑母和岳母。汉文帝即位后,刘嫖受封馆陶公主。汉文帝三年(前177年),嫁给堂邑侯陈午,至少育有两子一女。汉景帝登基后,晋封馆陶长公主,地位如同诸侯王。

刘嫖工于心计,善于权谋,支持胶东王刘彻成为太子。汉武帝刘彻即位后,成为馆陶大长公主,尊称“窦太主”,女儿陈阿娇成为汉武帝的第一任皇后。元光五年(公元前130年)陈皇后被废,刘嫖也渐渐失去权势,元鼎元年(前116年)去世。刘嫖死后陪葬于霸陵,这在史书里记载得很明确。但是,考古人员很快发现“亚”字型大墓的型制并非公主能够拥有的规则格,之后便有了霸陵的被确定。

需要说明的是,在霸陵的考古发掘中,除“大部分文物都是陶俑,还有一些陶器和铜器、铁器小件”之外,工作人员连“想找几件能代表霸陵的、有观赏价值的文物我都找不到”(环球网,2021-12-15 )。这就是刘恒以俭朴著称的闪光德行和人品,也正是这个原因,让他在地下安稳地“待”了两千多年。钱财的事,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应该说,德行和人品就是墓地最好的“防盗技术”。#汉文帝霸陵被发现#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

© 版权声明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