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公众号:眼近史
1937年,在东北一个5岁的小男孩,被日寇押上刑场。看着父亲牺牲在自己面前,他用手细心地擦着母亲的泪水,高声喊道:“妈妈别哭,你把我抱紧一点,我不害怕!”。
然而小男孩还没有来得及再和妈妈多说两句话,日本人再一次射出了屠杀的子弹。看着母亲倒在血泊里,小男孩大声哭喊,又急又气。小男孩已经成为孤儿了,日本人还没有停止屠杀,他们向小男孩打了一枪,两枪,三枪……
这个感动国人最小的抗日烈士,就是著名抗日义士王凤阁的儿子小金子。
1895年,王凤阁出生于书香世家,他从小便被父母送入私塾读书,闲暇之余师从武林大师程东阁先生学习武术,练就一身好本领,也为他后来弃官从戎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王凤阁一直以民族志士岳飞为偶像,看着祖国大地日益千疮百孔,百姓生活民不聊生,一直向往精忠报国的他毅然决然选择参军从戎,报效祖国。
1925年,王凤阁加入了汤玉麟执掌的东北军,因其具有不错的学识和身手,自然而然担任了部队中的武术教官。只不过在军阀混乱的时代,各地都互相争夺地盘、谋取利益,根本没有任何势力想要结束中国的动乱,恢复以往的幸福安康生活。
王凤阁将军本来就是性情中人,看不到可以报效祖国的希望,于是辞掉军职回到家中。
从军队返乡之后,他其实可以安心做一个“土财主”,但即便是躬身于农耕之时,他的嘴里还念念有词的吟诵岳飞写的《满江红》。
王凤阁的父母也是爱国人士,经常教育王凤阁:七尺男儿大丈夫,为国殇做鬼雄,才不枉此生。
九一八事变后,日军开始全面侵华,百姓们每天都生活在炮火之中。王凤阁看到国家被日军侵略至此,便立即决定要参与到救国运动之中。他与自己的母亲提及此事儿,要学民族英雄辛弃疾弃笔从戎,想毁家救国时,王母表现得深明大义,对儿子说:“有国才有家,吾儿做的对。”。
征得母亲同意,王凤阁变卖家产,四处募捐,很快便拉起了一支由农民和伐木工组成的抗日队伍。
王凤阁将军一门忠烈,两个侄子一个死在对日作战,一个做地下工作的时候在沈阳被捕杀。
1932年,王凤阁带领队伍打下柳河县后,通电全国申明抗日决心,带领队伍在柳河、金川、蒙江、临江等地打游击。于是,王凤阁主张“人不离乡,手不离枪,打回通化,抗日到底”。他们完全处于孤立无援的状态,即便是自知在以卵击石,他们也毫不畏惧。为了保卫祖国、保卫东北家园,他们不怕牺牲。艰苦的抗日环境并没有让他们知难而退,反而更能激发他们的抗日斗志。
后来王凤阁将队伍改编为辽宁民众自卫军第十九路军,王凤阁被拥戴为将军,部队已扩大到3万人。王凤阁带着队伍,凭借有利的地形,采取灵活的战士,多次打退了敌军的进攻,给日寇沉重的打击,成为日寇的眼中钉。
在艰苦的抗战岁月中,王凤阁与张氏相知相爱,并结为了夫妻,一年之后,他们便有了自己的孩子,其乳名为小金子。
小金子的到来给枯燥的行军生活带来了莫大的安慰和希望。小金子从小在军营里面长大,战士们都把他当作自己的孩子,经常给他炮弹皮、子弹壳这些当玩具,为了逗他笑,战士们常常使出十八般武艺。他也随着父母在各地奔波,见惯了日军的凶残本性。
由于日伪军对抗日联队的大肆围剿,在大山里的行军变得更加艰难,粮食成为了一个很大的问题。由于没有吃的,张氏饿得面黄肌瘦,根本就没有奶水来喂小金子。只能用豆腐和高粱糊糊来喂他,战士们谁得到点好吃的,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小金子。
1934年4月,王凤阁带领队伍和唐聚五的“辽宁民众自卫军”合并成立了第19军,不断地吸纳抗日力量,打击卖国贼和伪警察。很快,王凤阁就成为了日军的眼中钉。
为了对付王凤阁,日本人软硬兼施。不仅抓了他岳母全家,严刑拷打,拍成照片劝降王凤阁,而且还逼他的舅舅将信件送上山。王凤阁大骂日伪军无耻,他来到妻子面前说:“国难当头,我不能只考虑自己,只能委屈你和母亲了。”
亲人的离去没有摧毁他们的意志,只会让他们更加痛恨日军。同年5月4日,王凤阁与杨靖宇将军第一次见面,两人都有相见恨晚的感觉。最终,双方达成共识,一致同意联合作战。
在以后的日子里,两人的队伍一直相互配合。两位英雄率领部队先后攻克通化东江沿三分所、金丁二亩地、果松川空垒、十三道沟等,从而给予日军接二连三的沉重打击。可以说战绩十分显著。尽管日军恼羞成怒,几次出动兵力对其大肆搜捕,但两人凭借着对地形的熟悉,屡次脱险。
从1933年-1937年,王凤阁凭借有利的山区地形,与敌伪军作战百余次,仅著名战斗就十多次,给敌人以沉重打击。
1936年,日伪军大举对抗日游击队的根据地进行大搜剿,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屠村之后又去了山脚下继续前进,被抓的连长受不了折磨交代了王凤阁的行踪。由于叛徒出卖,游击队储藏的粮食被日伪军全部搜走。王凤阁又开始祭出他惯用的套路,和日伪军捉迷藏、绕圈子,兜兜转转了两个多月。
刚刚3岁的小金子,也跟着父母辗转,与敌人周旋。当时大雪封山,战士们在山中举步维艰,为避免被日军一网打尽,王凤阁下令部队化整为零进行突围。战士们得令后,各自朝不同方向撤退,王凤阁带着十七八个战士一起行动,朝孤砬子沟前进。
1937年春,王凤阁熬过了酷寒之下的艰苦和敌人的疯狂进攻,率部队开抵于老虎顶子要塞。日伪军得知消息后,紧跟其后,疯狂围攻。王凤阁与日伪军激战了三昼夜。
日伪军见王凤阁部队久攻不下,调动飞机,投掷烧夷弹,顿时满山遍野化成一片火海。王凤阁率部冒着敌人的炮火突围,最终退至大罗圈沟附近的东南岔。此时,部队已经饥寒交迫,且弹药已经严重匮乏。他们已经好几天没饭吃了,走路都费劲,一个士兵找到一个干牛肉,准备做点吃的给大家,可是有伪军揭露,日军就开始攻击他们,那时候不仅要逃命还是要保护孩子,于是她们都坚持不了了。一晚她们由于太冷刚点上火,就被日军追上来了,那一夜就有十几位士兵全部去世了,第二天在转移过程中被埋伏,她们一家都被抓走了。
王凤阁被俘后,敌人开始在报纸上连着宣传三天,借此打击我国抗日决心。
日伪军将他们俘虏后,押到了景家街一家磨道里,为了防止王凤阁逃走,残暴的日伪军用大铁钉将他的双手钉在磨盘上。第二天一大早,日军将王凤阁等人押到通化日本混成第一旅的宪兵队本部。在通化县,日伪军为了诱降王凤阁,在通化春江饭馆摆了宴席,隆重邀请王凤阁一家去赴宴。王凤阁当场掀翻宴席桌子,誓死不做亡国奴,不投降当汉奸,他的妻子也是一样的。
日军就把目光放在只有五岁的孩子上,日本人主动接近小金子,摆出虚伪的和善面孔,试图用一些糖果玩具来哄骗这个年仅五岁的幼稚小孩。小金子看都不看那些糖果,稚嫩的嗓音,说出的话掷地有声。
“中国人不吃日本饭!”
“我才不吃日本鬼子的东西!”
虽然只有五岁,但在父母的耳濡目染之下,也具有很强的民族精神,以及抗日精神。
5岁的小金子在狱中和父母一起绝食,他们的事迹很快流传到了十里八乡,当地的商会准备花钱托关系放小金子一条生路,但却被敌军拒绝了,敌军此时已经决定,既然无法获得有用 的消息,那就除掉小金子一家子。
1937年4月15日凌晨,是王凤阁一家行刑的日子。王凤阁剪短了蓬乱的头发,换了一套新棉衣,轻松走上汽车;夫人张氏则换上了蓝色旗袍,夫人当时有些恐惧,双腿发软上不去车,王凤阁鼓励她说;“不要怕!我们是中国人,不能在鬼子面前发抖,抬起头来,勇敢地去死,人一辈子免不了一死,能为国为民族去死是最大的幸福。”
王凤阁对着远处的乡亲们高喊:“父老乡亲们,我王凤阁为抗日而死,大丈夫死得其所!大家努力,中国不会忘,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随后,王凤阁迈步来到敌人事先挖好的土坑前,席地而坐。日本一个中尉军官,脱手握着军刀,示意王凤阁跪下,但王凤阁硬是不跪。日本军刀抡起,一个民族英雄倒下了。他的一腔热血洒在了家乡的土地上,滋润着中国的抗日土壤。
王凤阁牺牲后,张氏抱着小金子走向了另一个土坑边,年幼的小金子似乎猜到了接下来要发生什么,但他丝毫不畏惧,他看到伤心的妈妈,一直安慰着她,一遍说着:”妈妈不要怕,你抱紧我就好了”。
枪响了,抱着孩子的妈妈的手松开了,小金子被滑落在了地上,向坑里的爸爸妈妈爬了过去。枪声又响,打中了小金子上身,小金子哇哇大哭着继续向爸爸妈妈爬去。鬼子又补来一枪,小金子的哭声没有了,停止了,他与自己的父母近在咫尺,却没能进入他们的怀抱中。
百姓们只能用痛哭来缓解心中的难过,他们为这一家人立了墓碑,祭奠他们的英勇。作为后人,我们知晓抗战的结果是胜利,但众多先烈,他们前仆后继地冲向战场、最终牺牲,都来不及看到一个崭新的中国,令人惋惜。
一寸山河一寸血,我们缅怀先烈,缅怀小金子的同时,也没有资格替他们原谅那些曾经侵.略过中华的日寇!
小金子是中国人的骄傲,我们应该牢记这些抗日历史,以史为镜,勿忘国耻,振兴中华,吾辈当自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