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预约口碑官第7期谢玮调研)
90年代南美足坛有三大传奇门神巴拉圭奇拉维特、哥伦比亚伊基塔、墨西哥坎波斯
其中又以奇拉维特脚法最为出色身材魁梧又极其灵活体重200斤却身怀百步穿杨术职业生涯轰进67球可能是足球史上进球最多的门将
而今天接受北落访谈的基金经理93年入行、固收投资立身风格鲜明,两次夺得一级债年度冠军更巧合的是,他还是公司足球队的门将同样身材魁梧,却身姿灵活
(前两天还听其他基金经理讲他扑点球的事)而且采访时我还请他预测了欧洲杯决赛
你猜他支持谁?
嘉宾介绍
曾刚先生,中国籍,中国科技大学学士,清华大学MBA,多年证券从业经历。曾在红塔证券自营业务总部、汉唐证券债券业务总部、华宝兴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研究部负责宏观经济和债券的研究、上海电气集团财务有限责任公司资产管理部任经理助理,汇添富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基金经理、固定收益副总监。现任广发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混合资产投资部总经理、基金经理。
Part1
20年行业元老的成长路径
北落的师门:
今天调研的是一位公募基金行业真正的老将——曾刚,曾总是广发基金混合资产投资部总经理,拥有21年证券从业经验,12年公募管理经验,之前在公募基金行业管理的几只产品,2009、2010年连续两年获得市场固收产品的冠军,去年9月加入广发。曾刚总在韭圈儿只有几千个粉丝时就关注了我们(当时我很激动),今天有幸把大佬请过来跟大家聊一聊固收投资。第一个问题是关于您的从业经历,您是93年入行的红马甲,干了快30年,这中间的投资历程是怎样的?能否稍微给我们忆苦思甜一下?
曾刚:
和证券市场确实比较有缘分,我涉及的资产范围比较多。1993年毕业后,过了不久就进入期货市场,当时中国商品期货是起步到爆发的阶段,我在北京商品交易所从事场内交易员(红马甲)的工作。96年离开期货行业时,有十几家商品期货交易所被停业整顿,只留了两、三家。当时,我们所能经历的Beta特别高的市场,也给了我最初步的风险管理教育。工作了几年以后,去清华继续硕士求学,之后一直在证券公司,在红塔证券、汉唐证券做债券研究,到华宝兴业做了一年债券研究和可转债研究,之后到上海电气集团财务公司,算是开始正式的投资生涯。
当时市场上最大的债券基金规模只有8个亿,上海电气财务公司告诉我有38亿等着我,真得是很激动,因为要对投资绩效负责。我过往的经历相对比较全面,在红塔证券时也是帮着红塔集团买债,处理中石化的战略配售等低风险投资,包括打新股,大家所熟知的现在的各个固收+投资品种,我个人实盘接触是比较早的,我也非常感谢上海电气集团财务公司的经历,这三年里自己也有比较成功的实盘投资案例。
2008年4月,我随后加入华富基金开启公募基金经理的生涯,2009和2010年这两个完整年度的市场,连续两年取得一级债基第一名。回过头来看,我可能比同行幸运一点,前面积累的东西给自己打下了比较好的基础,2008年大幅回落之后,2009、2010年是比较震荡、但也比较均衡的市场。个人的风格肯定不是激进型,总体比较均衡,相对比较宽的视野会比较有优势。所以我比较幸运。
Part2
固收+目标:相对收益VS绝对收益
北落的师门:
您刚刚回顾的是历史的变迁,经历过这么多起起落落,债市股市的牛熊沉浮,最终您形成的“固收+”方法论和体系,您自己设定的目标是什么样的?什么样的收益、什么样的回撤、什么样的胜率是您心目中认为的比较好的“固收+”产品?
曾刚:
从我个人来讲,把自己设定为均衡、但偏积极的风格,在这个路径上,在相对排名概念里,希望每年做到(前)20%、25%左右。因为大家的策略差异很大,一定是越激进的波动越大,所以定在这个(排名)水平,希望三年、五年以后(排名)应该会进入10-15%,这是给自己设定的目标,基于相对排名多一些。另外,这几年对于产品的风险偏好慢慢地大家更多思考,对于绝对收益思维的产品,希望能将长期的年化收益做到6%-8%。过往给自己设定的目标依然分开看,收益率略微重一些,但(关注)回撤的占比是在提升的。这种风格下,我更倾向于客观理性分析会参与到的多个产品领域,尽量对每个领域做出合理预判,争取在行情上涨时,抓住这一类主要资产涨幅的70%、80%,下跌时我只跟着跌30%、40%。过去不一定会严格说胜率,但从中线逻辑上,这个方面的考虑跟胜率有一定关联。
这一两年大家在银行理财替代和电商低波动等新需求的推动下,对收益和回撤逐步开始并行考虑,我们也会考虑持有期的胜率等方面。
Part3
不同类别资产的配置方法
北落的师门:
既然目标定下来了,接下来就要讨论怎么实现这个目标,这就涉及到方法论了,可能涉及到资产配置、股票、债券,包括您熟悉的其他品种的配置方法,能否再跟我们讲一讲?
曾刚:
我一直觉得资产配置是最重要的策略,需要关注多个资产,从业以来,我对自己的投资路径总结比较多的一句话,还是主动全覆盖,积极而不激进,2015年之前,我对自己就做过这样的定位,在这个目标下,资产配置在我的体系里是最重要的,远大于任何一项单项资产,基金经理要对整体的投资业绩负责,研究团队对单项资产的支持是一方面,但基金经理要对单项资产可能带来的风险收益、可能的变化做判断,要有判断和决定的能力。做配置要看你能不能把几个资产全部放在一个合理的一元化的框架中,这是非常重要的。可能我的风险收益特征,80%-90%是这部分决定的,剩下的才是单项资产的定位。
单项资产来说,股票部分一定是Beta最大的,在团队支持下能获得比较长期的Alpha,我们关注到基金重仓指数涨得比较多,事实证明中国还是相对容易获得Alpha的市场,个股层面对组合带来的贡献特别大,这一块需要给予更多的时间精力去关注,需要有体系和方法,需要站在公司的平台上形成自己的投资判断机制。转债兼具股性和债性,波动性特点跟股和债这两个单项市场略微有一些差异,如果单看中证转债指数,2009、2014、2019年是年度涨幅最大的,每次都是间隔五年。可能在五年里,有一年超额非常明显,对组合的净值表现、回撤控制非常有帮助,剩下的可能是平淡的一年、半年,然后是你应该规避的一段时间,所以它是中线甚至更长的思维跨度考虑的资产,未必会一直保留在组合中 。
构建核心收益的纯债券部分,在整个投资体系中一定是提供了最基本的收益,我们本身是做债出身,在债券市场收益率系统性稳定、系统性下行阶段,债券可以提供稳定的4%-6%左右的收益。债券从持有期收益最大化的角度去积极配置,久期和杠杆都可以适度提高。打新是系统性红利,只要有,都应该参与。
这是组合的搭配,由资产配置带动整体投资框架,但是对股票、对转债、对底仓(纯债)的部分,我们有不同的定位,这也决定了我们在时间精力上的安排。北落的师门:
既然最重要的是资产配置,那么我想多问一句,决定不同资产之间调配比例时,以您的经验来讲,有没有什么比较有效的方法?或者找一些历史时点的过往案例?曾刚:
做资产配置,我理解要坚持偏中期的方向。债券市场如果看短期,我们内部看多的、看空的都有,如果把十大券商的观点列举一下,你会发现在短期,三家看多、三家看空、四家在中间,我们面临的短期判断经常是这样的状态。如果我们看得偏长期,角度就一定有所不同。偏长期的架构,相对估值水平一定还是有用的。
另外一个角度是从持有期的角度看一些事情,前段时间市场小幅震荡的比较多,虽然是震荡,却又没有逆转的大风险,整个组合的债券久期应该相对处于中线水平略高,明确了这一点就不会受到偏短期因素的影响。股票层面也是,2017年以后,因为资金增量在这里,所以从大方向来说,还是应该相对看多。2018年中美事件确实有影响,但资金松了以后,后面两年牛市的配置方向逻辑一直比较顺,相对比较高的股票比例应该是偏常态。同时,资产配置一定涉及到市场风格,我对公司宏观策略部在资产配置方面的贡献非常满意,也非常喜欢大家做研究、形成决定的方式,非常量化,任何一个问题抛到宏观策略部,他会帮你马上回溯你想问的问题过去十年是什么状态,而且以量化数据作为基础出发。
如果是单纯定性的结论,寄希望于一个确定的结果,太理想化的逻辑推导会有一定的局限性,而偏量化的框架,更为理性,尊重概率,会让你在资产配置层面最终实现可复制的、逻辑上非常顺的组合配置方向。
选股大家也会关心,但对我来讲,更在意从公司整体选股团队支持方面形成核心框架和脉络,行业和风格相对均衡,在大的框架相对偏均衡的结构下,在个股个券方面稍微激进一些是可以的,这个框架对我来讲也是比较舒适的状态。北落的师门:
您刚才说的让您觉得特别好用的量化指标,是哪些指标?曾刚:
重要的不是具体的量化指标,而是偏量化的思维方式。前段时间我们谈到大家担心美国那边什么时候收紧,什么时候Taper(缩减资产购买规模),到底是7月、8月、9月还是再晚一些,他们的一些重要人物表态及转弯比较大,所以大家有一些担心。
过去每次美股指数跌10%,全球资本市场跌幅都在10%以上,A股也会跌,基本符合这个大的规律。对这种担心,我们的策略部门列出了美国同行常用的巴菲特指标等类似的六、七个指标,确实巴菲特指标已经到很高的位置,但是六、七个指标比较下来,发现它们之间会有一点小矛盾。专业团队看的时间跨度比较长,过去十多年里,巴菲特指标出现了几次,成功了几次,以巴菲特指标的角度看应该是什么状态,最终市场可能有其他因素搀和进来,使得市场没有出现它预警的方向,有了基础框架之后,再适度修正,做比较,看看现在的状态是不是在这个逻辑上。巴菲特指标是典型的方便量化的指标,过去比较准确,但不能简单迷信,需要考虑比较全面、多种指标放在一起,反复展开,前后印证,构建稳健的投资框架,所以我说重要的不是哪一个特定的指标有多管用,而是理性客观,多角度地分析,基于数据的量化的思维方式和体系,而不仅仅是一个逻辑推断下去就一定正确,那样感觉有点自负了。
北落的师门:
从历史经验来讲,您是偏趋势多一点,还是偏逆向多一点?曾刚:
从我们的角度来讲,偏中性顺势是第一位出发的方向,组合的调整,我过去一般情况下会分几档看,到一定时候止盈,但依然保持不过于走极端,因为从债的角度我们要考虑偏持有期的回报,对几个大资产,经验摆在这儿,真正的拐点到来时,我们应该还是不错的,基本还是愿意中线顺势为主。
Part4
广发混合资产团队如何分工协作?
北落的师门:
想了解混合资产投资部这个团队,尤其是您加入广发后,整个部门的构架,成员都有谁,各自的主攻方向是什么,互相是怎么协作的?
曾刚:
大固收体系下划成五个部门:研究部以债券研究为主,包括信用债、转债、策略方面的研究、宏观利率政策的研究。交易部也是广发基金比较强的一部分,人数多,交易非常顺畅,这两个是支持部门。
此外还有三个投资团队:现金指数部,管理货币基金、债券指数基金等;债券投资部是纯债团队;我们是混合资产投资部,在大固收体系下,2019年开始酝酿,去年成立,公司领导有更长远的想法,特意放了两个偏股票的人过来——一位是毛深静,原来是宏观策略部副总,一位是马文文,原来是研究发展部的研究员,擅长行业比较。他们在权益方面的积累和研究,同时也在大类资产配置、股票行业比较、风格方面提供支持。毛深静视野比较宽,在大类资产、宏观、商品方面很有优势。马文文过去就做行业比较,TMT研究出身,偏稳健,也有自己的视野,在广发的股票团队做了五、六年,有充分的积累。团队成员,谭昌杰是我们部门风格比较稳健的基金经理,管理的规模最大,他的内心非常坚定。我看了这么多年,优秀的基金经理基本都有一颗大心脏,昌杰显然有一颗大心脏,非常能坚持。他的广发趋势优选在前些年股票特别好时,依然坚持绝对收益方向,排名落后,考核不太好,但这是他理解的发展方向,坚持做绝对收益。北落的师门:
两三年前我调研他时,规模只有几个亿,这两年真得挺惊讶的。曾刚:
一定是基金经理内心非常强大,愿意为一个方向调整自己的方方面面,拉长看,跟市场需求相匹配也是必然的,他是客户认可度最高的一位。
张芊总偏积极型,是我们的领导,她在广发基金“固收+”产品的代表作是广发聚鑫,积极收益型给大家带来非常好的投资体验,机构客户对她的认可度非常高。王予柯毕业后就加入广发基金,固收研究、纯债出身,中间做过一段时间保本类型,偏稳健风格,对回撤比较看重,王予柯过去管理的产品,净值曲线与谭昌杰相近。他是偏稳健的基金经理,也是非常专注的基金经理。
Part5
优秀的基金经理有哪些共同特质?
北落的师门:
您刚才讲到一点我很感兴趣,您说当年在财务公司买基金时曾经前5名您买了4只,站在投资的角度,如果现在再让您挑选“固收+”类基金经理或者基金产品,您会怎么选?有没有秘笈跟大家透露一下?
曾刚:
财务公司最初是38亿,后面长期维持在60、70亿的管理规模。这里面一定会配到同类基金,我会自己深入地读季报。记得当时买买货币基金时,关心偏离度,那时候没有wind这样能直接导出数据的产品,我是把每一个季报都看了,手工摘出来,放在Excel表格里不断关注,把细节工作做好,有助于提高命中率。买债基也一样,先要去读季报。具体当时的选择,是非常清晰的,这4只都是往持有一年的方向去配的,2006年之所以做这种选择,是在不同方向上比较,有些基金转债比较重,有些在久期方向做得更猛一些,有些基金经理风格偏极致,有些偏均衡。当然自己会对几块市场做大体预判,去看一下接下来按照一年持有期的维度,哪一类更适合,风格取向上会更顺,最后挑了四个在股票和转债方面能力相对比较均衡的。我会偏好强调风格比较鲜明,在单项资产调仓范围还是要有适度的调仓力度,一定程度上灵活,这种灵活更多是指配置上的中线灵活。也是基于对市场结构的判断以及对过往风格比较有信心。(能选中)并不是一定要跟基金经理先聊。当时4个产品当中,至少有2个是看季报看出来的,数据能说明一些问题,主要是自己的角度、自己的定力。北落的师门:
普通投资者判断风格的能力肯定不像专业投资者那么强,有没有简单的方法,您在面试人的时候,什么样的特质吸引你,觉得这个人是可塑之才,有可能将来管产品管得不错?曾刚:
从业这么多年,我所接触的几位优秀的公募基金经理都可以用大心脏、内心强大来做定性描述,他们看准的东西就会坚持,但这个看准一定是基于深度思考之后所做的判断。基金经理每天一定是面对压力的,随时在压力之下做选择题,一定有做对、做错的情况。大心脏,认定一个目标后,自己有相对理性的判断,能抗住压力,应对上又有一定的灵感,灵活性体现在他对市场的理性判断,能放弃一些执念,围绕市场本身去做。
我还是属于能挑对人的,优秀的、能做投资的人,内心比较坚定,基本逻辑思维能力比较强,做选择、判断时,在一个范围,拿得起,放得下,适度坚持自己稳定的框架之后做一些调配。如果完全不动,死磕一个方向,纯拼赛道,反倒不一定能走出来。对于“固收+”来讲,视野相对开阔,自我心态控制能力比较强的,是能够走出来的。北落的师门:
最后一个问题,想让您从一个新加入广发的老基金经理的角度,作为广发来说,您是新人,作为从业来讲,您是一个老基金经理,帮我们评价一下来广发将近一年时间的感受?曾刚:
广发这么多年一路在往上走,得到了客户和同业的赞许,整个公司层面走得比较扎实,就是不断地提出更高的要求,又不断地去实现超越。管理风格偏市场化,部门架构则扁平化,很多事情是领导定方向,中间层级的几个部门一起推动。在广发,平行的部门之间大家都有动力主动去想、主动去安排,都很有动力。这种矩阵式的协作机制非常顺畅。
我非常认同我们的“固收+”运作模式,周边部门对我们的支持是更加有效、更加成体系的,这是广发的公司文化决定的,大家的协作非常顺畅,客户、市场评价是我们更加看重的,我们对于客户最终得到的收益和价值也比较看重。这是文化层面决定的,相对扁平化、平行矩阵式合作机制真的不一样,很多事情是大家有主动的动力,中层环节主动去做,每个基金经理的考核相对比较清晰、透明,具体落实到个人的目标也非常清楚。北落的师门:
其实已经很不错了,这几年除了股票在不同风格上百花齐放,“固收+”在业内的名声,包括几只经典产品,大家都很熟悉,希望这个领域在曾刚总的带领下越做越好,迈上更高的台阶。
我知道您是球迷,上次交流时您跟我讲担任门将的经历,我印象非常深,这次欧洲杯决赛,意大利和英格兰,请您竞猜一下胜负?
曾刚:
我偏向意大利。
北落的师门:
到时候看您猜得对不对。
曾刚:
防守赢得冠军。
北落的师门:
这挺符合您的性格和管理的产品方向。今天就聊到这儿,下次有机会再在上海聊。谢谢曾刚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