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CC-目标可行性分析怎么做?这篇说仔细了

根据QC小组活动课题的特点和活动内容,小组活动课题一般分为“现场型”、“服务型”、“攻关型”、“管理型”和“创新型”五种类型,前四种课题类型统称为“问题解决型”,这是相对于“创新型”课题而言的。

下面就“问题解决型”和“创新型”两类课题分别展开论述:

“问题解决型”课题的目标可行性分析

“问题解决型”因活动课题目标确定方法的不同,分为了自定目标课题和指令性目标课题。自定目标是指小组成员经过现状调查,掌握了问题的症结,明确了可改进的程度而制定的目标;而指令性目标是指上级以指令形式下达给小组的活动目标或者是小组直接选定的上级考核指标作为活动目标。

对于“指令性目标”的活动课题,由于目标值是上级指令的,活动目标明确,不必通过现状调查为小组活动设定目标提供依据。因此,在选定课题,设定目标后即可对目标能否实现进行目标可行性分析。

由于指令性目标是上级给定的或小组直接选定的上级考核指标,是不能改动的。所以,小组成员在进行目标可行性分析时就不能仅仅针对主要症结进行分析测算。因为仅仅解决了主要的症结有可能还达不到指令性目标,这时,小组成员需对排序在第二的症结继续分析,看一看解决了前2个症结后能否达到指令性目标的要求。如果此时达到了指令性目标的要求,我们就把前2个症结作为改善重点进行质量改进。如果此时依然未能达到指令性目标的要求,那我们还应继续对排序第三的症结进行分析测算,把前3个症结作为改善重点进行质量改进,以此类推,直到满足指令性目标的要求为止。

例如:某塑料制品厂的某种塑料制品,其废品率高达16%,大大超过了上级考核5%的指标,于是QC小组以“降低某种塑料制品不良率”为题开展活动,把上级考核指标5%作为本次活动目标要求。确定好目标后,小组立即进行了可行性分析,通过对上月生产的180件废品的缺陷统计分析,发现“表面气孔”占缺陷总数的71.1%,“顶部充不满”占缺陷总数的11.1%,“成型不良”占缺陷总数的7.8%,“表面瑕点”占缺陷总数的3.9%。

小组成员首先对“表面气孔”症结进行了分析,认为该缺陷能够解决掉85%,此时,目标值可以达到X=16%-16%×71.1%×85%=6.33%;

这时,小组成员看到仅仅解决症结“表面气孔”还不能达到上级指令性目标5%的要求,还必须针对第二症结“顶部充不满”继续进行分析,小组认为该缺陷同样能够解决85%,目标值可进一步降低到X=6.33%-16%×11.1%×85%=4.82%。

通过分析后得出,解决前2个主要症结是能够达到上级下达的5%目标要求的。因此,小组成员把“表面气孔”和“顶部充不满”作为主要症结加以改善。所以,本次活动完成上级下达的指令性目标要求是可行的。

通过上述案例分析,我们还可以看到指令性目标可行性分析不受主要症结的约束,需要关注的是解决几个症结才能完成上级下达的指标。这是目标可行性分析和现状调查最大的区别,是小组成员在活动中必须特别关注的问题。

“创新型”课题的目标可行性分析

对于“创新型”课题,设定目标及可行性分析是同时进行的,针对设定的目标,我们一定要与课题所要达到的目的保持一致,从实际的需求出发,将课题的目的转化为可测量的课题目标,方便测量和检查。同时,我们也应要注意,目标的设定不宜过多,可借鉴一个原理设定一个目标的逻辑思路。

一般情况下,设定目标的依据分为以下几类:

a)将借鉴的相关数据与设定目标值进行对比分析,包括理论推导、实际效果。

b)分析小组拥有的资源、具备的能力与课题的难易程度、如必要的资金、设施,领导的重视、支持,成员的相关知识、技能和经验等。

c)依据事实和数据,进行定量分析与判断。

目标的可行性分析一定是根据创新的总体思路,分析所要借鉴的技术数据,推断设定目标的可行性。同时,定量分析为制定合理的各级方案提供了保障,为效果检查提供了依据。

创新型课题的可行性分析论证应当依据如下:

a)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长期规划,创新型课题目标可行性,部门与地区规划,经济建设的指导方针、任务、产业政策、投资政策和技术经济政策以及国家和地方法规等。

b)经过批准的项目建议书和在项目建议书批准后签订的意向性协议等。

c)由国家批准的资源报告,国土开发整治规划、区域规划和工业基地规划、对于交通运输项目建设要有有关的江河流域规划与路网规划等。

d)当地的拟建厂址的自燃、经济、社会等基础资料。

e)有关国家、地区和行业的工程技术、经济方面的法令、法规、标准定额资料等。

f)由国家颁布的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及经济评价的有关规定。

g)包含各种市场信息的市场调研报告。

“问题解决型”课题的目标可行性分析案例

“创新型”课题的目标可行性分析案例

文章转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版权声明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