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天荒”一词的由来:与湖北荆州有关

现在,人们经常用“破天荒”一词来比喻前所未有的事情第一次发生。追根溯源,“破天荒”这个词起源于一个典故。

据五代文学家孙光宪著 《北梦琐言》、学者王定保著《唐摭言》和宋代学者邵博著《邵氏闻见后录》等书记载,在唐朝时,每逢大比之年,凡赴京参加进士考试的举人,均由地方解送赴京应试,而当时荆州地区每年都解送举人赴京应考,可连接四五十年没有考中一人。于是人们便将荆州一带称为“天荒”,并把荆州解送的考生称做“天荒解”。

“天荒”原指混沌未开的原始状态,人们称荆州一带为“天荒”是讽刺那里四五十年间竟没有一个举人考中进士。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唐宣宗大中四年(公元850年),这一年,荆州解送的应试考生中,有个文人刘蜕终于考中了进士,千年的铁树开花了,刘蜕终于破了“天荒解”,于是人们将此事称为“破天荒”(宋.李昉等《太平广记卷.第二百五十一.诙谐七.关图》:“唐荆州,衣冠薮泽,每岁解送举人,多不成名,号曰‘天荒解’。刘蜕以荆州解及第,号为‘破天荒’”)。当时魏国公崔铉镇守荆南,特别嘉奖刘蜕“破天荒”钱七十万贯,以建“状元府第”。刘蜕对此谢而不受,并在《谢书》中道:“五十年来,自是人废;一千里外,岂曰天荒!”对“天荒”之说提出异议与驳斥。(事见《太平广记.卷第一百八十二.贡举五.刘蜕》)。

苏东坡贬居海南遇赦离琼时,赠后学姜唐佐两句诗,其中就用到了“破天荒”这个典故:“沧海何曾断地脉,白袍端合破天荒。”不久,唐佐果然中举,成为海南历史上第一个举人。

© 版权声明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