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beautiful 音频: 进度条 00:00 03:33 后退15秒 倍速 快进15秒
南斯拉夫(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解体后,其内部的加盟国纷纷独立。人口比例较多的塞尔维亚人迫切希望能建立一个统一的南斯拉夫共同体,但事与愿违。南联盟(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这个名字其实只包括塞尔维亚与黑山这两个主体国家。2003年南联盟改名为塞黑,直到2006年黑山与塞尔维亚分道扬镳,现在的塞尔维亚共和国才展现在世人面前。
塞尔维亚共和国主体民族塞尔维亚人占绝对优势,但该国下辖两个民族自治区,分别是北部的伏伊伏丁那自治区与南部的科索沃自治区。
伏伊伏丁那(Vojvodina)
假设巴尔干半岛不是地理专有词而是文化意义上的话,那它的定义是东至多瑙河三角洲与黑海西岸;南抵爱琴海;西到亚德里亚海;为巴尔干半岛做北界的这段多瑙河被称为多瑙河中游平原。由于该地区的降雨量是由西至东递减的趋势,细分的话中段改走南北向的多瑙河可被视作分割线,其西部与丘陵相杂的平原区叫做潘诺尼亚平原;而东部地势更平坦的被叫做匈牙利大平原。之所以要引入这个概念是因为多瑙河中游平原是欧洲不多的沃土区、农业区。其实无论是多瑙河、蒂萨河、萨瓦河还是克匈界河的德拉瓦河流域都是地势较为平坦的(较半岛南部山区)产粮大区。塞尔维亚的伏伊伏丁那自治区、克罗地亚的斯拉沃尼亚地区(与伏伊伏丁那体量相当、属性相同的农业区。该国粮食主要产地)和波黑的波萨维纳省均属于这种靠近河流非常适合农业发展的地区(波萨维纳-Posavina的字面意思就是萨瓦河延岸)。但这些农业属性的河流都与另一个国家有关-匈牙利。马扎尔人虽是游牧出身,但他们定居后经营此地多年,早已转型为定居农业民族。这个属性与自北向南定居又向北扩散的塞尔维亚人的山地属性迥然不同。
塞尔维亚曾经的古都几乎都是建立在该国南部大摩拉瓦河流域。直到十五世纪奥斯曼从半岛南部入侵之后,塞尔维亚人把都城迁至更北面、萨瓦河多瑙河交汇处的、曾属于匈牙利的”白城”地区(贝尔格莱德/Beograd/Belgrade字面意思)。这样可以最大限度从河对岸的匈牙利处得到补给。最终,塞尔维亚完全被奥斯曼占领,那些不愿受穆斯林统治的塞尔维亚人以难民的身份迁入河对岸当时还属于匈牙利的伏伊伏丁那地区。而匈牙利则希望塞尔维亚人能帮助自己抵御南部的”突厥”,便把此地连同生活在上的马扎尔人一起送给了塞尔维亚。从此,塞尔维亚拥有了与本身山地属性截然不同的伏伊伏丁那平原农业区。
由于河道的切割,如今属于塞尔维亚的伏伊伏丁那自治区内部是由3个不同的板块组成的,也是多民族聚居区。
伏伊伏丁那自治区内部一级行政单位
在平原地区,河流拥有无与伦比的切割作用。流经伏伊伏丁那地区纵横交错的三条大河成了该地区内部划分的重要依据。
伏伊伏丁那地区的地图成不规则矩形:西界基本是南北向的多瑙河;北界是塞尔维亚与匈牙利的陆地边界;东界是塞尔维亚与罗马尼亚的陆地边界;南界由西段的萨瓦河与东段东西向的多瑙河联合组成(萨瓦河就是在这条南界上的贝城汇入同向的多瑙河的)。
巴奇卡地区(蓝色):由南北向与东西向的多瑙河(多瑙河的拐弯处)围成的西、南界;塞、匈边界为北界;蒂萨河右岸区域共同组成的是巴奇卡地区。内部划分为西巴奇卡区(松博尔/Sombor)、北巴奇卡区(苏博蒂察/Subotica)、南巴奇卡区(诺维萨德/Novi Sad)三个一级行政单位,南巴奇卡区行政中心诺维萨德也是自治区首府。其中北巴奇卡区马扎尔族占比较大,通用匈牙利语,信仰天主教。因宗教的不同,因宗教的不同以北巴奇卡首府苏博蒂察为中心的地区呈现出与塞尔维亚本土不同的文化多样性。西巴奇卡区有不少克罗地亚族与少量卢森尼亚族;南巴奇卡西部则有不少斯洛伐克族。
上述地区被称为塞尔维亚巴奇卡地区,顾名思义,在北面与之毗邻的巴奇-基斯昆州(Bács-Kiskun County)还有个匈牙利巴奇卡地区。
巴纳特地区(粉色):由塞、罗边界为东界;东西向多瑙河为南界;蒂萨河左岸区域共同组成的基本形状成三角形的是巴纳特地区。内部划分为北巴纳特区(基金达/Kikinda)、中巴纳特区(兹雷尼亚宁/Zrenjanin)、南巴纳特区(潘切沃/Pančevo)三个一级行政单位。北巴纳特区也有不少马扎尔族;中、南巴纳特区有数量较多的罗马尼亚族与少量斯洛伐克族。
塞尔维亚的这部分是西部巴纳特地区;东部巴纳特地区为罗马尼亚西部的四个省;北巴纳特地区是匈牙利东南部琼格拉德州(Csongrád County)的穆拉河以南、蒂萨河左岸的一小部分地区。
西尔米亚地区(黄色):由塞、克边界为西界;东西向多瑙河为东、北界;萨瓦河左岸区域组成的是西尔米亚地区。西尔米亚地区行政中心为西尔米亚米特罗维察(Sremska Mitrovica)。该地区下辖马奇瓦地区的很小一部分,叫做伏伊伏丁那马奇瓦,以区分萨瓦河右岸的塞尔维亚一级行政单位-马奇瓦区。该地区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为克罗地亚族与斯洛伐克族等。
这块地区叫做塞尔维亚西尔米亚,在其西部的克罗地亚最东边的乌科瓦尔-西尔米亚省(Vukovar-Srijem County)还有一个与之相邻的克罗地亚西尔米亚地区。
此外,整个伏伊伏丁那自治区内还生活着不少吉普赛裔少数民族。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伏伊伏丁那地区内部是有不小区别的:巴纳特地区内部有更多的罗马尼亚人;巴奇卡地区北部马扎尔人占绝对优势,中部则有不少克罗地亚人和斯洛伐克人。这些沃土资源对于无论是从大摩拉瓦河谷中走出的塞尔维亚人还是来自特兰西瓦尼亚腹地的罗马尼亚人亦或是渗透至斯拉沃尼亚的克罗地亚人来说都是尤为宝贵的资源。当然,无论是伏伊伏丁那还是斯拉沃尼亚,对于占据多瑙河平原大部分的匈牙利来说,地缘优势就不言而喻了。
科索沃自治区(Kosovo)
河流很多时候更能折射出民族属性,也是诞生文明的必须品。如果说蒂萨河,多瑙河中游指代的是马扎尔人的话,那么大摩拉瓦河流域(包括它的两条支流)指代就是塞尔维亚人。最早从摩拉维亚地区南迁至巴尔干的塞尔维亚人甚至把之前定居点的河流名照搬到巴尔干南部的这条大河上。他们溯流而上,分别在西、南摩拉瓦河上游定居。其中西摩拉瓦河上源之一的伊巴尔河与南摩拉瓦河上游把两边的塞尔维亚人带到同一个地理单元-科索沃盆地,而穿过科索沃崎岖的山谷后,展现在塞尔维亚人面前的是地缘条件相对独立、以泽塔河为核心的黑山地区。同样的,瓦尔达尔河上游、巴尔干半岛第二大盆地的斯科普里盆地(北马其顿)与科索沃东南部也只一山之隔。由此,科索沃地区的战略作用可见一斑。明白这点很重要,塞尔维亚之所以在科索沃地区塞族人口明显劣势的情况下依然不放弃此地,不仅仅是因为塞尔维亚人经营该地区的历史要早于如今人口占多数的阿尔巴尼亚人-塞尔维亚人第一个统一王朝尼曼亚王朝就是一个从黑山与科索沃群山中走出的王朝(准确的说是桑贾克地区)。更重要的原因就是科索沃是巴尔干第一大盆地(虽然体量不大,但在多山的巴尔干依然能成为第一),且是周边几个板块的key。黑山之所以能独立和塞尔维亚近年来对科索沃地区的控制不力有很大关系-科索沃失守切断了黑山与塞尔维亚南部的联络。科索沃盆地除了塞尔维亚人经营多年的伊巴尔河所指代的东科索沃地区外,其西部梅托西亚地区的、发源于北科索沃的白德林河一直没被塞尔维亚人完全征服。占领白德林河并顺流而上迅速扩散至整个科索沃地区的阿尔巴尼亚人几乎占据了整条白德林河。他们甚至沿着德林河的另一条支流黑德林河扩张至上游地区-北马其顿境内的奥赫里德湖周边。
科索沃解放军/UÇK-Ushtria Çlirimtare e Kosovës/KLA-Kosovo Liberation Army
随着科索沃地区塞族人口逐渐占劣势的情况下,科索沃地区阿族与塞族不断爆发冲突。塞尔维亚领导人米洛舍维奇宣布取消科索沃自治省地位,这一举动加剧了地区冲突的升级。南联邦解体后,科索沃阿族组织公投宣布科索沃独立,并自行组成议会和行政机构,与该地区塞族政权并驾齐驱,以获取同南斯拉夫其余板块一样的独立地位。以”科索沃解放军”为首的阿族武装组织开始用暴力手段在地区内进行分离运动。而塞尔维亚方面,米洛舍维奇为首的南联盟和塞尔维亚当局采取强硬镇压措施,派遣大批塞族军队和警察部队进驻科索沃。由此,科索沃地区不断发生武装冲突,伤亡日趋增多,30万人流离失所,沦为难民。
最终在1999年爆发科索沃战争。由于意识形态的区别,以米洛舍维奇为代表的塞尔维亚当局一直被想控制巴尔干的美国视为异己。以美国为首的北约随即介入,以派遣地面部队和轰炸塞尔维亚本土的手段迫使塞尔维亚承认科索沃独立。(相信多数国人都还记得20年前贝尔格莱德的我国驻塞尔维亚大使馆在此次轰炸中被击中,三名记者身亡的悲剧)
而作为此次战争罪魁祸首、被北约所默许的”科索沃解放军”在战后更是把冲突扩张到毗邻的北马其顿国内(阿尔巴尼亚族为该国第二大民族),导致这个弱小的国家曾在2001年短暂爆发过内战。和平巴尔干下的科索沃以后仍然会是个很大的隐患。
在这里推荐一个由俄罗斯演员尤里·库岑科(Yuriy Kutsenko)主演的关于科索沃战争的电影 –《巴尔干边界》,影片完全基于当时的真实事件改编。
最后,如今科索沃地区的人口分布除了阿(92.9%)、塞(1.5%)两族外,还有数量不少的斯拉夫穆斯林-波斯尼亚族(1.6%)与被称为哥拉尼人(Gorani)的高地斯拉夫穆斯林(0.6%)、土耳其人(1.1%)、包括穆斯林吉普赛人的科索沃吉普赛人群体(2%)等民族。(根据维基百科2011年科索沃地区人口普查统计)
所以,科索沃地区阿、塞两族的争夺似乎是该地区全面穆化的必然结果。
当然,地区的分裂倾向历来就是个复杂的问题,关于意识形态的争论也不是本文的关键。事实是无论怎样的结果,对于无辜的民众都是难以复加的。曾作为配合北约行动的英国第一龙骑兵团(Blues and Royals)的士兵、并于1999年服役于科索沃的现英国歌星詹姆斯·布朗特(James Blunt)的成名作《You are beautiful》就是他在科索沃战争服役期间写给这片火海山地的挽歌。作为此次推送的音乐献给所有曾在这次战争中受伤和逝去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