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化学兵种之父,先后毕业于美国,德国军事名校,却湮没无闻

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创了人类使用化学武器的先河。化学武器大规模的应用于战场,同盟国,协约国敌对双方大量使用氯气、芥子气等毒气弹射向对方壕堑,战场瞬间变成“地狱”,士兵被毒气腐蚀、腐烂、窒息而亡,造成了极为可怕的伤亡。

虽然一战后的国际公法将化学武器列为违禁武器。但日本加紧制定侵略中国计划的同时,大力发展化学武器。在侵华战场上,日本违反国际法,大量使用瓦斯,芥子气等毒气弹,中国军民伤亡惨重。

为了以牙还牙,“以毒攻毒”。国军成立了一个化学兵大队。正式名称为国民政府军政部学兵队(为了保密,隐去了“化”字),李忍涛被任命为这只部队的上校总队长,成为了近代中国化学兵种的先驱。

李忍涛,1904年出生于云南省大理市鹤庆县一个官宦家庭。自幼聪明过人,勤奋好学,少年就读于云南省昆明市师范学校,1923年以优异成绩考入北京清华大学。1926年,投笔从戎,留学于美国弗吉尼亚军事学院。1929年,从弗吉尼亚军事学院毕业的李忍涛,又被政府派往德国陆军参谋大学深造。这样,李忍涛就成为了当时国军中,少有的同时受教于美欧军事名校的军事人才。

自从一战以来,各国都在大力发展化学武器,而中国在军事化学领域尚是空白,急需军事化学专业人才。在德国留学期间,忧国忧民的他,富有远见性地专攻军事化学专业

1931年,918事变后,李忍涛奉命回国。虽然日内瓦公约禁止使用化学武器,但国民政府料想日本不会遵守该条约,必定会肆无忌惮地在中国使用毒气弹、化学炮 。中国不能坐以待毙,李忍涛多次向蒋介石建议组建中国自己的化学兵特种作战兵种,来积极应对日军威胁。可是大多数官兵“皆不知化学战为何物”, 经过李忍涛的再三努力,国民政府终于同意组建国民革命军化学兵部队,作为中国当时极少数精通军事化学的李忍涛,担任总队长。

当时的中国长期的军阀混战,经济,科技都非常落后,化学军工体系基础薄弱。中国军事高层对于化学武器的发展也没有清晰的认识,不理解化学战。相关的军费严重不足,化学武器的研发与制造几乎从零开始,发展困难重重。

所以,当时的中国化学兵部队并不具备真正的化学作战能力。这支化学战部队实际上是一支防化部队,专业培养国军化学兵。部队的主要受训是:战场防毒,毒伤急救与治疗的研究培训中国基层军官应对防范日军的毒气、细菌病毒等化学武器攻击,减少化学武器的伤害。至全面抗战爆发前,学兵队共培养了千余名军官,成为抗战期间国军防化力量的骨干,指导一线部队的防毒工作。

李忍涛将军精力充沛,朝气蓬勃, 亲自为学兵队制定部队训练计划,编写学习教程。在军中,制定严格的学兵队队训:提倡诚实、阳刚、乐观,反对阳奉阴违,因循敷衍,消极颓唐,宣扬“我到,我见,我克服”的进取精神。

李忍涛治军严厉,为了打击军营中盛行的赌博风气,曾让参赌的副官处长截下一节手指以示警戒,一定程度上节制了军中嗜赌之风。

在李忍涛的训练下,学兵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后来抗日战争爆发后,李忍涛率领的化学特种作战部队,奔赴前线,多次救护病危友军,为抗日立下不朽功勋。

1942年,学兵队被派上了前线,加入中国远征军。应美英等盟国要求,学兵总队的两个团的化学兵空运到印度兰姆伽基地,在印度换装美式装备,接受美式化学重迫击炮,成为特种炮兵部队,一年后,滇缅大反攻,改编后的化学兵部队配合中国远征军主力及英美盟军,在反攻缅北战役的围攻密支那、收复八莫等战斗中表现出色。

1943年深秋,“学兵总队”创始人,总队长李忍涛从印度北方邦的盟军兰姆加尔基地起飞回国复命,在座机沿驼峰航线飞越喜马拉雅山时,其座机不幸被日机击落,李忍涛壮烈殉国。

噩耗传来,李忍涛将军的挚友,兵工署署长俞大维悲恸的说道:“国家失去了一位良才,我个人失去了一位好友。” 部下翻阅遗物,发现他生前手书的誓言:“将军百战阵前死,壮士十年裹尸还。”

一九八四年,李忍涛将军入祀国民革命军忠烈祠,一九九五年李忍涛将军衣冠冢落成于昆明西郊。

李忍涛将军后代捐献清华大学毕业证书

© 版权声明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