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是包头首富,身家高达25亿。
作为优秀企业家,他还获过“经济建设功勋人物奖”,是个年轻有为的小伙子。
按道理说,此时的他,不愁吃喝,家财万贯,后半辈子基本不用愁。
然而,2011年,44岁的他,却毅然决然选择自焚,活活烧死自己。
他就是金利斌。
金利斌到底经历了什么,以至于用如此惨烈的方式结束自己?
(金利斌)
1967年8月15日,金利斌出生在内蒙古包头市一个贫穷的家庭。
金利斌出生那会,父亲就患上重病,家庭全部重担压在母亲一人身上。
母亲既要照顾儿子,又要拼命赚钱,给丈夫治病。
可父亲的病就像个无底洞,即使花光了家里所有的积蓄,仍不见好转。
常年卧床不起,父亲屎尿失禁,趁母亲不注意,一声不吭又拉在被褥上。
母亲刚忙活完,转身又要去洗被子,给丈夫擦身体,收拾残局。
在金利斌的印象中,陀螺转着转着,也会有停下来的一天。
可母亲从没停下来休息过。
为了养家糊口,母亲打了几份散工。
她本想去工厂打工,工厂工资高一点。
可如果她去了工厂,就没人照顾儿子。
权衡取舍过后,母亲将年幼的金利斌驮在后背,带着他一起摆地摊卖货。
跟着母亲摆摊,金利斌看尽了世间的险恶,遭受了无数白眼与欺负。
有时候,别人看他们孤儿寡母,就会故意给他们使绊,抢他们的摊位。
有些顾客,觉得自己高人一等,便对他们指手画脚,甚至人身攻击他们。
有一次,金利斌将东西递给顾客,不小心碰到对方的手。
原本就是小事,可对方马上借题发挥,使劲干呕,斥责金利斌破坏了她的好心情。
声音越来越大,引来了不少路人围观。
母亲担心搞大事情,连声对着顾客鞠躬道歉,并主动给她免单。
女人一看,对方倒是态度不错,自己也没好意思再这么叫嚷,于是拎着东西扬长而去。
金利斌不明白,明明自己没有错,为什么母亲还要这么低声下气?
母亲只是淡淡说一句:“吃亏是福,吃亏是福。”
短短几年,金利斌已经吃了太多亏,可“福”在哪里?
别说享福了,他只求能少点灾难,少点麻烦,可他的祈求,老天始终视而不见。
由于家里穷,金利斌没有像样的衣服穿,经常受到同龄人的欺负。
别人都笑话他,有爹却比没爹的还惨,对着他做鬼脸。
有大人甚至提醒自家孩子,别跟金利斌走太近,他身上有杀气。
“他一出生,他爹就病倒了,克星啊!”
如果真的是因为他,父亲才病倒的,金利斌只觉得自己杀气不够重,没有直接克死老金。
从小,金利斌就对父亲特别有怨言。
他没有体会过一天的父爱,还要背负着“儿害父”的天大罪名。
他不止一次想过,如果父亲死了,自己是不是就能走出这泥潭?
很快,现实帮他印证了这个想法。
10岁那年,金利斌的父亲撒手人寰,只留下妻儿两个。
父亲走后,不用再筹集医药费,可母亲肩上的担子却越来越重。
看着同龄的孩子早已上学,而自己的儿子却要跟着自己打工,母亲特别自责。
她又多打了份工,攒钱供儿子上学,在她的努力下,金利斌终于有机会上学了。
开学那天,为了讨个好兆头。
母亲给他买了件新衣服,可领口太窄,衣身太短,金利斌穿着浑身不舒服。
他知道,不是母亲低估他长高的速度,而是因为小号的款式比较便宜,母亲只能买得起便宜的。
那天,他坐在教室里,同学们欢声笑语,只有金利斌一人觉得喘不过气来。
衣服的束缚感,无时无刻都在提醒他,只有成为有钱人,才能算成功,才会被别人看得起。
跟周围的人相比,金利斌的成绩属于中下游水平。
无论他怎么苦下功夫,成绩就是不温不热,一直在及格线徘徊。
看来,要通过学习,实现阶层的跨越,金利斌恐怕做不到了。
于是,初中还没念完,金利斌便辍学打工。
经母亲的介绍,进入一家金属构件厂,当流水线工人。
每天重复着同样的活,既无聊又辛苦,但比起没钱,苦又算得了什么。
虽然工资不高,但足够他与母亲生活,再加上母亲做点小买卖,这日子还算凑合。
金利斌工作很认真,他计划着,在工厂里一路干到黑,早日跻身管理层,实现老板梦。
很可惜,这次金利斌依旧不能如愿。
1991年,工厂经营不善,开始大规模裁员。
金利斌作为晚一批进来的,经验自然不比前辈好,就被裁掉了。
金利斌一下子傻眼了,母亲也老了,就靠着自己赚钱养家。
可没想到,现在自己又丢了工作。
好不容易变好的生活,一夜回到解放前,母子俩又过上了缩衣节食的日子。
最困难的时候,甚至没米下锅煮,只能拉下脸面,求邻居家给点吃的。
以前,金利斌就受过村子很多人的冷眼。
如今,他已经24岁,再也不想过这种生活。
他决定,自己就算出去捡垃圾,也不能接受村民的施舍。
说干就干,他开始上街翻找垃圾堆,找废铁废铜、纸皮箱,凡是能卖钱的,他就捡。
丢了工作,金利斌又不懂其他门路,只好重操旧业。
他将捡来的垃圾,拉去废品回收站卖,再用得来的钱,进货回来摆地摊。
他卖过日用品,卖过水果,也倒腾过报纸,凡是能赚钱的,他都卖。
那时,为了多赚点钱,金利斌发疯似的做生意。
他早上4点上批发市场拿货,7点开始摆摊,一直卖到晚上11点。
虽然学历不高,但金利斌做生意很有一套。
比如卖水果,早上刚拉回来的水果,是最新鲜的,他就提高价格。
等到晚上,他就搞促销打折。
别人一看,以为自己捡了大便宜,其实所谓的“打折”只是在高价格的基础上,往下压了一两块。
说到底,金利斌还是稳赚的,没做亏本生意。
现在各大商场玩的套路,都是当年别人玩剩下的。
由于包头市处于内蒙古中部,交通发达,人流密集,金利斌根本不愁没生意。
就这样,靠着摆地摊,金利斌大赚了一笔,日子越过越滋润。
可以说,摆地摊的收入,与当工人那会的工资相比,简直就是大巫见小巫。
经历就是人脉,在批发市场摸爬滚打多年,金利斌早已积累了不少人脉。
有一次,他打听到,内蒙古市场偏爱南方食品。
可苦于交通不便,南方食品经常供不应求,缺口很大。
经过考察,金利斌发现,湖北的话梅瓜子进货成本最低,且不易变质。
于是,他通过关系,从湖北进了一批回来,新货一上架,很快一抢而空。
试水成功,金利斌开始谋划更大的生意。
他明白,要想钓大鱼,无须放长线,只要守住这片鱼塘,无论大鱼小鱼,都是自己的。
没过多久,金利斌亲自跑一趟湖北,这次他不是要去进货,而是谈合作。
他想拿下话梅瓜子的代理权,从而垄断市场。
临走前,母亲塞给他一个信封,一打开里面存着母亲20年的积蓄。
“阿斌,放手去做吧!大不了从头再来,再跟你去捡垃圾,我也不怨!”
听着老母亲的话,金利斌热泪盈眶,有了母亲的物质与精神支持,金利斌底气更足了。
靠着三寸不烂之舌,成功拿下了话梅瓜子的代理权。
代理权一到手,金利斌瞬间撬动整个包头市的资源,两个月内便赚了40万元。
成功的经验可以复制,话梅瓜子热销之后,金利斌在106市场盘下了一间店铺,开起糖酒批发部。
借助人脉,金利斌以极低的价格进货,再卖出去,以此赚取中间差价。
虽然店铺面积不大,只是一个铁棚子,但金利斌与妻子特别卖力。
每天天还没亮,妻子负责开店收摊,金利斌就到外面挑货、运货。
鸡蛋不可放在同个篮子里,糖酒批发部生意红火时,金利斌又发现了新商机。
他发现,市场上大多都是固态奶,几乎不见液态奶。
而且,那时伊利已经坐上牛奶界的头把交椅。
牛根生也离开伊利,自立门户,正在孕育着一场牛奶之战。
金利斌猜测,未来就是液态奶的天下,液态奶一定大有可为。
于是,他如法炮制,与伊利合作,拿下伊利的代理权。
再借助媒体的力量,以贬低固态奶的方式,大肆宣传液态奶。
经过媒体的发酵,公众对液态奶已经有一定的偏好,金利斌再乘胜追击,适时推出液态奶。
大树底下好乘凉,依靠着伊利的名声,金利斌又狠赚了一笔财富。
左手话梅瓜子代理权,右手伊利代理权,金利斌如同揣着两把尚方宝剑,垄断了包头市大部分市场。
钱包鼓了,可金利斌的心却空虚了。
虽然现在他已经有能力养活一家老小,再也没人瞧不起他。
在106市场,别人见到他,都得喊他一句“金老板”。
可比起106市场,他更向往办公室,比起金老板,他更想听到别人毕恭毕敬地喊“金总”。
2002年,金利斌决定开公司,给自己打工,实现从商人到企业家的跳跃。
可老母亲极力反对,在她看来,儿子手握两个代理权,开着一家糖酒批发部,就足够一家人生活。
创业有太多不确定性,她劝儿子别好高骛远,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可此时的金利斌,完全听不进老母亲的话,屡战屡胜的战绩,让他已经开始飘飘然。
2002年,金利斌成立惠龙商贸有限公司,寓意着“惠泽百姓、龙腾四海”。
然而,别说惠泽百姓,祸害百姓的事,惠龙可是干了不少。
公司成立后,金利斌首先将枪口瞄准百姓市场,决心建洗浴城。
确定此项目后,金利斌在媒体面前夸下海口:
“我要让包头市每个人都能享受高级的服务。”
对于洗浴城,他只有两个要求:大、豪华。
要求虽不多,但都是需要资金的支撑,否则就是纸上谈兵。
眼下,金利斌手头上并没有那么多钱,只能走借贷路线。
可借贷流程繁杂,其中审批手续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金利斌耗不起。
他只能跟亲朋好友借,钱借到了,又很快花光了,洗浴城还没完全建成。
工程已经开始,牛皮也已经吹下,他没理由放弃不干。
为了早日建成洗浴城,金利斌只好再次借钱,亲朋好友借完了,他就找老百姓借。
当然,大家也不是白白借给金利斌,他向大家承诺,今日借1万,一年后还13600元。
老百姓也不懂投资,没考虑到背后的风险成本。
只想着一年后可以多拿3600元,一心觉得这买卖划算,于是乐呵呵答应了。
东家掏一万,西家补一点,东拼西凑,洗浴城就顺利建成了。
前期投入资金大,为了盈利,金利斌必须调高洗浴城的服务价位,服务于高端人群。
可当地老百姓哪有闲钱,天天去洗浴城消费,金利斌几乎每天都在亏本经营。
金利斌非但没有及时止损,反而嫌弃洗浴城不够豪华,吸引不了顾客。
于是,他又四处借钱,再建了一座洗浴城,比先前的洗浴城更气派,也更烧钱。
洗浴城还没开始盈利,金利斌就转身投资矿业,企图一举打响自己在投资界的名气。
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金利斌凑了一会热闹,很快就将积蓄败光了。
成功会让上瘾,失败也会。
金利斌不信邪,开始大量向银行借款,甚至向民间借贷。
无论对方开多高的利息,金利斌全盘接收。
利息普遍不低于36%,有些竟然高达97%,而当时把钱存银行的年利率也才不过2%。
金利斌笃定,自己能赢,昔日的辉煌一定能重新上演。
然而,那时候,金利斌就像中了魔咒,投什么都赔钱。
此时,金利斌已经不堪重负,可为了面子,他依旧咬着牙,专心扮演着“金总”。
不停在媒体面前刷存在感,出席各大重要活动,甚至借钱买豪车,奔驰、玛莎拉蒂轮流开。
每天一睁眼,金利斌身上就要多背负500万债务。
金利斌彻底慌了,踏踏实实做生意,很难补上这巨大的窟窿,他开始走歪门邪道。
这时,高人为他指点迷津,“你好好做豆制品,会有扶持的,只要上市一切都好解决。”
只要上市,让资本为其站台,金利斌就不用再向民间借贷。
金利斌一听,觉得这主意可行,于是又大举进入豆业,成立了福禾豆业。
2008年,他筹集到5亿资金,建立了生产基地。
他开始生产绿色、无公害产品,将基地外包,计划三年内推动上市。
有多大的手,端多大的碗,有多大的本事,干多大的事,金利斌什么都没有,只能硬撑。
金利斌没钱建生产基地,只能让包工头先垫付。
生产基地建成,包工头催款,金利斌只能揣着明白装糊涂,赖着不给钱。
最后,包工头走投无路,只好抵押亲戚的十几套房本,付清600万工钱。
金利斌孤注一掷,将全部的筹码押在福禾豆业上,期待它早日上市,改变窘境。
然而,老天并没有赏脸,一举将他推进更大的深渊。
生产基地投入生产第一年,很快就出现亏损,上市无望。
公司资金链全线崩塌,员工工资发不出。
每个产业的资金链紧紧地拴住金利斌的双脚,让他无法动弹。
金利斌一共欠债14亿,这下,金利斌彻底绝望了。
为了面子,拖住债主。
金利斌只能硬撑着,营造出自己投资成功的假象,并故意放出消息,不久之后将会上市。
可纸包不住火,有金主发现,惠龙公司开始推迟兑现利息,对外发布的公司营利报告数据,经不起推敲。
这下,就算金利斌坐得住,债主也坐不住了,纷纷上门讨债。
金利斌还不起但躲得起,千方百计谢绝见客,尽力压住负面新闻。
“公司只是在进行升级,请大家不要相信传言。
等过几天第一笔货款回来后,我欠大家的钱,会连本带利都还上。”
过几天是什么时候,连金利斌自己都没底。
成功时,大家众星捧月,落魄时,大家群起而攻之,没有一点情分可讲。
为了逼迫金利斌还债,有债主甚至对外发布谣言,谎称金利斌欠债不还,被砍断了右手。
听到这些谣言,老百姓害怕,金利斌更害怕。
成天躲在家里,不敢迈出大门一步,生怕哪天谣言变成现实。
为了节省开销,金利斌裁掉大批员工,但为了防止引起关注,金利斌只是暗中进行。
没过几天,公司只剩下十几个人撑场,每天照例开门,给别人营造盈利的假象。
追债无果,债主们只好再信他一次,给他多点时间。
对此,金利斌表示感谢,可只有他知道,他的时间不多了。
除了在外做好“金总”,回到家,金利斌还要假装若无其事,继续扮演好儿子。
有一天晚上,金利斌下班回到家,语重心长跟老母亲说:
“以前,我总觉得,我爸很窝囊,一点都不男人。
可结果,我才是金家最窝囊、最没有担当的男人。”
老母亲以为,儿子只是说胡话,接过话茬安慰他几句:
“没必要一定要做出什么成就,能够好好活着就行了。
如果失败了那就从头再来啊,有什么好担心的。”
金利斌笑着点点头,可内心里却在滴血,他明白,自己再也没有机会重来。
上帝对他关了一扇门,也已经焊紧了他的最后一扇窗。
2011年4月12日晚上,金利斌喊司机一起喝酒。
昏暗的办公室里,两人相对而坐。
金利斌一杯接着一杯,地上已经零零散散倒着十几个啤酒瓶。
喝到一半,金利斌突然感慨地说:
“哎,你说要是世界上有后悔药该多好啊,我也就不用成天这样提心吊胆了。”
司机以为老总又在操心债务,借着酒劲,他干咳了两声,大力拍拍金利斌的肩膀,安慰他说:
“没事儿,金总,我相信你可以东山再起的,这次只不过是一个小小的失误罢了,失去的只不过是一些钱,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嘛。”
金利斌猛地大笑几声,往司机杯里不停倒酒。
之后酒过三巡,司机醉倒在地,开始呼呼大睡。
而金利斌越喝越清醒,他脱下自己的西装外套,轻轻盖在司机身上,然后头也不回走出公司大楼。
他一个人开着车,来到了福禾豆业的生产基地,看着满院的荒凉,金利斌心灰意冷。
接着,他将车开进了监控死角,从后备箱搬出几桶汽油,开始往车上、车内浇汽油。
他平静地坐进车里,车外风飕飕作响,偶尔有几声犬吠。
车内,金利斌已经将桶里仅剩的汽油浇在自己身上。
随后,他点燃打火机,火势凶猛,很快就将他吞噬。
一代商业奇才,瞬间化为灰烬。
第二天太阳依旧升起,照得生产基地一片金黄,却照不到监控死角那里,金利斌永远留在了昨晚。
等到别人发现他时,车子已经烧尽,金利斌早已被烧成骨灰状。
经过DNA鉴定,警方确定,车主便是金利斌本人。
知道消息后,老母亲哭得撕心裂肺,几近晕倒过去,无法接受现实。
她没想到,年轻时亲手送走丈夫,如今早已白发苍苍,她却还要亲手送走儿子。
了结自己之前,金利斌早已做好准备。
他交给亲戚8000元,托他近期去厦门看看他的儿子,金利斌的儿子在厦门读书。
他还留下一封遗书,遗书里除了交代后事外,还写满了悔恨。
“福禾豆业是悲哀,我要将自己活活烧死,我要给它陪葬。”
自S前一天,司机载着金利斌,来到生产基地。
金利斌茫然地看着窗外,老泪纵横,一个劲地说:
“这里真不错!这里真不错……”
司机永远都没想到,那天他早已在做最后的告别。
金利斌去世后一个月,儿子收到一封信,是金利斌定时发送的。
信中说到:
“儿子,爸爸对不起你,没有尽到父亲的责任,你一定特别讨厌我吧。
可爸爸尽力了,真的尽力了,我无比希望,你不要恨我,可那样又好自私……”
金利斌恐怕永远都没想到,在儿子收到那封信前,是学校的期末考试。
作文题目是“我最尊敬的人”,儿子写的是“我最喜欢的爸爸”。
作文结尾是:“你不需要很成功,因为’你是我爸爸‘这件事,就足以让我开心一辈子。”
作者:朱小畅&罗小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