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组织的力量,必须关注的隐形曲线

#冬日读书计划#

冬日读书,虽冷不苦。花了两周,读完了《组织的力量——增长的隐性曲线》。

作者:张丽俊,1978年6月21日出生。曾任职于阿里巴巴B2B事业部、集团湖畔学院和组织部,是“从业务管理者成长为组织发展专家的跨界管理者”。北京创业酵母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创始人,知名组织创新专家 。她在2022年1月出版了《组织的力量——增长的隐性曲线》一书,所述观点、方法、工具以及案例均来自真实的企业管理场景,适合企业各级管理者用于提升管理认知,提高管理效能。从张丽俊的书中可以明显感受到,深受德鲁克(现代管理学之父)管理思想的影响。

书不算难读,书中引用了一些知名企业的案例,主要指出了:企业从事的是商业行为,如果商业发展都是非连续的,那么一个试图跨越周期、永续发展的企业,也要经历“非连续性”带来的挑战。目前看能顺利通过挑战的公司,都是要找支持未来发展的“第二曲线”。不管是哪种第二曲线,都是需要人去做。那么相对于创新的第二曲线,也需要与之相对应的创新型组织。这样的组织迭代升级背后,实际存在着“组织的力量”——增长的隐性曲线,也就是说“实现业务增长(显性曲线)的根本在于组织创新(隐性曲线)的支撑。”

一、寻找和确定组织文化的重要性

“价值观是对使命和愿景的支撑,是一家企业的DNA。价值观没有对错,是必须遵守的游戏规则。”——P076

个人感觉企业初期组织文化的确定可以简单、更接地气一些,随后逐步提升。

图片来自网络

二、关注企业自身的第二曲线

“只有第二曲线在第一曲线达到巅峰之前就开始增长,这样才有足够的资源承受第一曲线在第二曲线投入期的下降。”——P021

需要对自己企业主营业务的过去2-3年进行评估,再对第二曲线的业务尝试设计。

“实现业务增长(显性曲线)的根本在于组织创新(隐性曲线)的支撑,业务飞跃的背后通常是组织的迭代升级甚至是变革。”—P052

重要的是做好自身组织的准备:一是战略上做正确的事,二是更加开放的组织引人机制,一定要给年轻人更多的机会。

“IBM每个主管级以上的员工在上任之始,都有一个硬性目标,需要制订自己职位的接任计划,确定自己的位置在一两年内由谁接任。”——P136

书里提到的IBM打造继任者计划(接班人计划);提到了阿里巴巴的湖畔学院持续培养新人的方法。根据测试行业的特点,感觉这个可以尝试建立一个更像师徒的体系,简单地说就是老师带徒弟,分阶段地建立部门内的师徒传递。这个体系也需要在入职的时候加一个 “认老师”的环节,形成业务师徒、管理师徒关系。

三、成员与组织价值的相互认同

“上级能看出能力,平级能看出胸怀,下级能看出人品。……激励的原则是公平、公正、开放、透明,要根据企业的发展阶段和员工的诉求,长中短期激励相结合。”—P227

组织文化的落实在机制上,就是考核体系建立的原则,对员工的考核、对基层管理者、中高层管理者的考核方式也应区别对待。考核体系中对质量、效能的掌控是非常必要的,同时在对个人业绩或绩效考核的同时,也要把对团队的考核体现出来,建立向团队要结果的可能性。通过监督要质量、效果,通过考核培养团队,这样才能将组织文化有效地落实在机制上。

“管理者是连接组织和个人最重要的载体和桥梁,不能仅仅是传声筒,要把组织“想要的”转化为自己“要想的”,再传递给每个人,这才是管理真正行之有效的前提。”—P172

组织价值和个人的割裂往往从管理者开始的,管理者首要且重要的就是对自己所在组织的文化认同,这种认同表现在具体的行为体现,比如:提前到岗、努力提升自己、对自己的工作标准严格要求,提炼出来就是一句话“以身作则”。

图片来自网络

读完《组织的力量》后,有句话印象比较深:“未来成功决策者的画像是这样的:拥有强烈的成功欲望、拥有说干就干的特质、非常善于死磕和坚持、追求务实和解决问题、愿意延迟满足、深度学习的机器。” 身为管理者可能永远无法成为那个所谓的成功决策者,但是可以成为追求这样品质的人,尤其是成为“深度学习的机器”。一本书带给我们这么多思考,给了我们很多企业发展的成功案例和模型,将来可以应用在自身企业发展中,收获良多。《组织的力量》讲了一个企业长青的隐性曲线——组织创新:“业务增长(显性曲线)的根本在于组织创新(隐性曲线)的支撑”,我觉得具体到个人的成长上,也是同样的道理:“每个人的成长(显性曲线)的根本在于深度学习、实践和创新(隐性曲线)的支撑。”

以这句话结束本次分享,跟各位共勉。

© 版权声明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