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欧美早已禁用的有毒物质,为何仍在华生产?|新刊荐读

这是我国有毒化学品污染防治落后于经济发展和整体环境治理的一个典型案例

记者 周辰

美国“杜邦特富龙案”,是美国一名普通的环境律师用16年时间扳倒化工巨头杜邦的故事,它让人们认识到全氟化合物C8对人体健康潜在的危害。美国杜邦公司在明知C8对人体可能有毒害的情况下,依旧大量向环境中排放这种物质,最终支付数亿美元达成赔偿和解。

图片来自视觉中国

该消息2005年被国内媒体转引后曾一度引起消费者恐慌,但随即杜邦公司及国内主要不粘锅生产厂家先后宣称,PFOA仅在特富龙的生产环节使用,其“可能存在”的危害在于其生产过程中可能会造成环境的污染,并不会在不粘锅成品中残留,不会通过食物对人体造成毒害,国家质检总局也公开宣布我国不粘锅未检出PFOA及其盐类残留。中国人对C8的初次接触以“媒体乌龙”的结果告终。

但令中国研究者不安的是,过去十年中,C8的产能正向亚洲转移,中国是其全球最大生产国,在中国多个地方的河流、土壤、食品乃至人体内,都检测出明显超标的C8含量。4月23日出版的最新一期《财新周刊》刊登特别报道《C8污染魔影》,揭开了C8这个在欧美已经引起重视的“魔鬼”却在中国被广泛忽视的问题——不仅公众知之甚少,国家层面也尚无环境质量标准、排放标准及检测技术规范,甚至还没有进行环境监测,没有关于全氟化合物在中国的环境分布、污染情况及人体内含量等的确切数据。

C8是一种分子结构中有八个碳(C)的全氟化合物,主要是指全氟辛酸及其盐类(PFOA)和全氟辛基磺酸及其盐类(PFOS)。由于具有化学稳定性、表面活性和优良的耐温性等优点,自上世纪40年代由美国3M公司发明以来,C8已广泛应用于灭火剂、纺织品、皮革整理剂、日用洗涤剂、化妆品、航空液压油、金属电镀、电子制造等行业,成为现代生产和生活的一部分。

财新记者采访相关研究者发现,C8具有毒性,且因为其稳定不易被分解,被动物或人体吸收后会富集在血液和器官中,并“可能使人致癌”。2000年,欧美国家开始限制C8的生产排放。2009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将PFOS列入《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下称《斯德哥尔摩公约》)目录,限制其使用;PFOA也已被列入《斯德哥尔摩公约》的备选名单中,很有可能在2019年列入被限制使用目录。

但少有人所知的是,目前PFOS已经在国外全面停产,中国是唯一的生产国和全球供应国,同时也是PFOA全球最大的生产国。《C8污染魔影》指出,C8是有毒化学品污染防治落后于经济发展和整体环境治理的一个典型案例。“我国化学工业发展迅速,总产值世界第一,目前生产使用的4.6万种化学品,其中至少有200多种已被国际社会认定的毒性物质或致癌物质。但哪些化学品可能进入环境,哪些化学品对我国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了不可接受的风险,应当优先管制,我们并未开展过全面的风险评估,致使化学品污染防治工作无的放矢。”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研究员温香彩警告说,中国正逐渐成为全球化学品环境管理的洼地。

“大量具有持久性、生物蓄积性、毒性以及环境激素类的化学品,其所带来的环境和健康风险是隐形的、长期的、不可逆的,往往会被忽视。”她提醒到,空气和水体中化学品检出情况越来越普遍,检出的化学品种类越来越多,化学品环境和健康风险在一些地区和一些领域已经显现,“在这方面,我们的立法和实践上落后发达国家近40年,已经成为环境保护工作短板中的短板。”温香彩向财新记者表示,尽快制定出台《化学品环境管理条例》迫在眉睫。

关于C8的毒害性及其在中国环境和人体中的分布情况,请见4月23日出版的《财新周刊》特别报道《C8污染魔影》。■

© 版权声明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