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农村电商发展的宿迁探索

拥有4个“淘宝村”、3个省级“电商村”,均占全省六分之一;去年,全市农村电子商务交易总额突破20亿元。把电子商务作为战略性、先导性产业加以推动,我市做起“一村一品一店”文章,加速了现代农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

成绩的取得得益于方向明确、路线清晰、措施扎实。

4月7日,市委书记魏国强赴宿豫区调研农村电子商务及“一村一品一店”建设情况时强调,确保“一村一品一店”实质性运作起来,并指导帮助更多老百姓开展网络创业,让他们不出村就能“买全国、卖全国”,真正使农村电商成为强农、惠农、利农、便农的新平台。

4月28日,我市出台《加快发展“互联网+农产品营销”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以下简称《计划》),提出加速培育“互联网+农产品营销”经营主体,促进产销对接,健全支撑服务体系,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促进全市现代农业建设迈上新台阶。

在“一村一品一店”稳步发展的同时,也应看到,我市农村电子商务仍存在层次不高、基础设施不健全、人才缺乏等问题。那么,站在“互联网+”的风口,“一村一品一店”如何形成燎原之势?宿迁农村电商军团又该如何崛起?

一村如何培育一品?

——做品质,更做品牌

最近,位于宿豫区新庄镇的杉荷园正在紧张施工,荷林莲藕种植专业合作社的网络销售也不闲着。去年,该合作社在网上卖藕150多万公斤,如今又在酝酿新计划。

“今后准备扩种水果藕等新产品,同时走深加工路子,将藕粉、藕汁、藕脯放到网上卖。”荷林莲藕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施俊山信心满满地说。

宿豫区丁嘴镇登山村则依托金针菜种植基地,初步形成“网店+合作社+种植基地+加工基地”的产业链;沭阳县颜集镇堰下村依靠花木掘金,全村480户,有298户开出700家网店……

发展农村电子商务不是随大溜,要靠自身优势、资源禀赋取胜。为此,我市将“一村一品”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主方向,大力发展特色农产品,并创造性地提出“一村一品一店”。具体而言,每个行政村(居)有一项特色产业,围绕此特色产业建设一家网店。

“一品”的内涵是什么?有关人士认为,其一是品质,其二是品牌。

“有文化底蕴,有市场基础,不仅符合宿迁人‘口味’,也要满足更广泛人群的需求。”宿迁学院六系市场营销教研室主任胡长深认为,首先要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筑牢产业基础。在实现规模化经营后,可以考虑开展网上农产品预售、个性化定制。

由于农产品的可复制性比较高,只有摆脱同质化才能摆脱过度竞争。有关人士建议从品牌、服务方面着手。

目前,全市已创建省级以上名牌农产品79件、中国驰名商标和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3个、地理标志登记保护农产品2个;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三品”累计达765个,认定“三品”产地面积比重达92.8%,居全省首位。

市供销合作总社工作人员表示,计划年内所有名牌产品全部实现网上销售,销售额要占全部销售额的50%以上。重点对苏花牌花生、成子湖牌青虾等农产品包装进行统一设计、印制、运用和推广,实现整体宣传、抱团销售。

有了商标、品牌、认证,为什么有的农产品依然叫好不叫座,空赚吆喝?

江苏亲耕田农业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吴体恩认为,在“酒香也怕巷子深”的时代,要讲好“故事”。在传播方式上,可以通过微博、微信等“微营销”来传播原生态、健康等卖点。打开“亲耕田农资连锁”等微信平台,可以看到该平台编发的五香大头菜、龙嫂米线、泗洪大枣等典故、趣闻。

《计划》也提出,探索“宿迁农产品网络大集”、“宿迁特产走全国”等促销机制。借助京东、淘宝等知名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开展“季节性宿迁农产品网络购物节”、“宿迁市网农对接论坛暨特色农产品特价促销节”等活动,依托各种农产品实体型展会举办“网上农展会”。

一品如何做精一店?

——搭平台、做配套,更重扶持

“一开始,我们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建立了‘梨园湾’农产品销售服务平台,销售梨园湾的酥梨、梨汁、梨醋等特色农产品。没想到短短两个月,上线的8种商品,销售额就突破了15万元。”宿迁市顺河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感慨道。

今年初,我市与京东集团达成合作意向,共同建设京东商城·宿迁馆,推动本地“三品一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网上销售。目前,京东商城·宿迁馆已确定57家企业将正式入驻。同时,宿豫区依托127个村(居)党群服务中心,实现京东农村电商合作点、网络创业远程教育培训点、地产品上网推广点“三个100%”村级全覆盖,实现电子商务“村村通”。

除了依托第三方平台,我市也在自主搭建网络销售平台。“宿迁农三品”网站吸引供销系统30多家农产品生产企业和合作社入驻,涉及相关品牌产品200多个;亲耕田公司则在为多个乡镇提供“开馆”、“楼层”设计等服务,并计划在每个乡镇建立O2O体验店,实现线上交易、线下服务。

有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底,市供销系统电子商务交易总额突破15亿元,占系统销售总额的30%。参与电子商务的农产品种类超过100种,有实体加工车间且自产自销的户数超过200户,网店主要入驻阿里巴巴、淘宝、天猫、京东和拍拍等电商平台。

“我市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虽然有了长足发展,但网络服务和物流服务远不能满足电子商务的需求。”有关部门负责人也道出了基础设施仍不健全的现状。目前,大多数物流公司的物流网络只能覆盖到乡镇镇区,而且不能每天及时输送物流产品,部分企业、专业合作社的电子商务物流网络尚不完善。

对此,《计划》提出,完善县、乡、村农产品网络营销三级网络。依托京东商城、淘宝网、市内企业现有网站等综合性电子商务平台,加快构建集交易、金融、信息和技术服务于一体的专业性市级平台。依托各县(区)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生产基地,创建农产品网络营销集聚园区。创建乡镇农产品电商综合服务站,用三年时间实现所有行政村(居)“一村一品一店”全覆盖。

翻开《计划》,文件的含金量可见一斑。

对在乡镇(村居)设立配送中心的快递物流企业,按其年配送农产品出票业务,给予每笔0.1元补助,每户企业最高补助金额不超过5万元。

对本市电子商务代理(外包)企业,经营本市农产品年销售额首次超过200万元、500万元、1000万元的,分别给予代理(外包)企业5万元、10万元、15万元的一次性奖励。

农业生产企业、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和网络创业人员开展农产品电商业务销售本地农产品,年实现销售额超过10万元(以实际开票计算)的,按其营业额的1%给予扶持,最高不超过10万元。销售农三品(有机、绿色、无公害)的扶持比例提高到1.5%,最高不超过20万元……

物流、信息流、资金流是电子商务的构成要素。对于信息和资金这两方面要素,专业人士、创业者也有自己的期盼。

农民往往没有抵押物,贷款时颇费周折。宿豫区陆集镇创业者桑修奇去年通过联合担保获得了5万元贷款。他建议出台方便灵活的“电商贷款”政策,在办理手续、贷款利息上予以倾斜性扶持。

在采访中,有创业者提出,信息不对称是农产品销售难的一大症结,建议在县、乡、村农产品网络营销网点发布农产品供求信息。该人士援引湖南省做法介绍道,该地农民可将出售、收购农产品信息自行发布到省农村信息化平台,信息同时也将推送到相关用户手机上和其他服务点,实现农产品信息的集中和交换。

一店如何集聚一“军”?

——自培养、引“外脑”,双管齐下

位于宿豫区关庙镇电子商务创业园内的宿迁市三木包装材料有限公司,由大学生村官蔡同伍于2012年投资创办,目前拥有天猫三木百合办公旗舰店、淘宝皇冠三木百合旗舰店等网店。公司成立以来,珍珠棉在天猫上销量稳居全国头把交椅。

这样的创业典型不胜枚举。依托知识优势、技术优势、年龄优势,我市大学毕业生、农村返乡创业青年和大学生村官等群体成为电子商务的生力军。同时,我市也在推动农产品经纪人转型升级,利用现有资源和农产品销售渠道开展农产品网上营销。

整合电商资源,集聚“网军”优势,关键要做“人”的文章。

由于受农村传统交易习惯影响,不少农村商人、专业合作社、种植养殖大户对农村电子商务认知不足。胡长深建议,要通过学习睢宁沙集、温州等地网络创业经验,增强创新意识,加大培训力度,以此增添网络创业者的决心和信心。

随着“互联网+农业”步入正轨,网络技术、电商运营人才尤为紧缺。为补上电商人才的短板,我市坚持内培外引、双管齐下。

“少上大课,多开小灶。”对于培训,宿豫区远教网络创业联盟专家成员周财政提出,要通过实施精准化创业培训,避免走形式、凑人数。他建议成立“电商诊所”类似职能的组织,聘请有实战经验的专家为创业者把脉问诊。

我市明确提出,推进江苏农民培训学院农产品网络营销培训基地建设,加大对农产品经纪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和网店经营人员、返乡青年、大学生村官等创业主体的电子商务知识和技术培训力度,重点培养一批高级电子商务职业经理人。

此外,我市还将加大招才引智力度,引进一批优秀电子商务领军人才、高端运营商和高级职业经理团。加强与京东、淘宝等大型电子商务平台的对接,有针对性地引进具有电子商务管理和研发经验的高端专业技术人才。

胡长深提议,还要放开市场,让第三方服务方加入,发挥“外脑”作用。他介绍说,在杭州等地活跃着一大批电商推广机构,从事包装、推广、代运营等工作,而我市这类机构却很少。要多招引此类机构,成为电子商务创业者的有力助手。

在浙江,不同层级的电子商务行业组织是创业者之间的桥梁和纽带,更成为了创业者的“智囊团”和“加油站”。“创业是艰辛的过程,需要取长补短、互通有无。”创业者桑修奇期待,有关部门成立网商联盟、协会等行业组织,加强交流,互相学习,实现共同进步。(记者 葛明 汪正文 张云 程大伟)

© 版权声明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