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大团结大联合的重要意义

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 原创稿

建立最广泛的统一战线,是我们党克敌制胜和执政兴国的重要法宝。《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党始终坚持大团结大联合,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和谐,最大限度凝聚起共同奋斗的力量。党始终坚持大团结大联合,最大限度凝聚起共同奋斗的力量。

笔者认为,团结就是力量。团结集聚无穷智慧,激励起强大信心,是过去我们能够成功的重要经验,也是未来我们继续成功的重要法宝。只要我们不断巩固和发展全体中华儿女大团结大联合,就一定能够汇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伟力,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风险挑战。

深刻把握加强团结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团结协作是一切事业成功的基础,是任何时代、任何场合都不会过时的精神。正是依靠团结,中华民族才能在大灾大难面前守望相助、文明不息;正是依靠团结,我党我军才能在无数艰难险阻面前攻坚克难、发展壮大;未来我们也必将依靠全体中华儿女的大团结大联合迎接挑战、战胜风险。

团结出凝聚力。团结就是力量首先就在于它能够生发出强大的凝聚力,而凝聚力是确保一个集体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力量。中华民族之所以在困难挑战面前愈战愈勇繁荣昌盛,根本就在于其团结精神所生发出的深厚凝聚力。五千年生生不息的历史证明,中华民族历来就有着强大凝聚力,它是蕴藏在每个中国人心中的强大力量,是中华文明的基本特征,也是中华民族历经艰难困苦而屹立不倒的精神根源。

团结出创造力。团结不仅出凝聚力,更出智慧,出创造力。人民群众有伟大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这是我们克敌制胜的智慧之源,只有团结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才能群策群力、汇聚众智,心往一处想,智往一处谋,定良策、出实招、胜强敌。抗日战争中,根据地党员与群众在日军逼迫的高压之下高度团结,大显智慧,创造了麻雀战、地雷战、地道战等作战方法,有效打击了日军嚣张气焰。历史证明能汇众智者,必将无敌于天下,只有相信群众、团结群众、依靠群众,才能战胜风险挑战。

团结出战斗力。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团结能够凝聚起巨大的人力、财力和物力,形成迎接挑战、战胜困难的力量基础。中华民族在历史上之所以最终能够击败一切外来侵略,就在于其依靠团结凝聚起强大战斗力。我党我军之所以能够由弱到强不断发展壮大,更是离不开党群同心、军民团结凝聚起的强大战斗力。一系列历史性胜利表明,团结是我们民族、我党我军的生命线,是我们克敌制胜的法宝。过去我们依靠它攻坚克难取得了辉煌成就,未来仍需弘扬这一优良传统,依靠它战胜一切风险挑战。

深刻把握新时代大团结大联合的丰富内涵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共同的梦想和奋斗目标是团结的基础,新时代大团结大联合,必须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共同梦想为目标引领。当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处于关键期,越是接近目标,越是形势复杂,越是任务艰巨。国内改革进入深水区和攻坚区,需要解决的问题格外艰巨;国际上反华势力的一系列冒险行为,对我国和平发展构成巨大威胁。我们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共同梦想为根本引领,把各方面智慧和力量最大限度地凝聚起来,形成海内外中华儿女大团结大联合的强大合力。

爱国主义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精神纽带,新时代爱国主义精神有着新内容和新特征。祖国整体利益是新时代爱国主义的共同基础,团结起来维护祖国的整体利益是我们应尽的责任和义务;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一致是新时代爱国主义的本质特征,坚持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道路的统一,必须紧紧团结在中国共产党周围,坚定拥护党的领导;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新时代爱国主义的主题,必须团结一心、共同奋斗,为祖国现代化建设奉献力量;反对分裂、维护祖国统一是新时代爱国主义的重要内容,必须团结起来与分裂势力作坚决斗争,为早日实现祖国统一努力奋斗。

一个民族、国家如果缺少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必将难以团结起来为生存发展而斗争,也不可能屹立于世界强国之列。几千年来,中国人民在改造自然、促进社会发展、维护国家统一的历程中,形成了强烈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这是存在于中国人民内心深处的精神力量,也是中华民族团结奋斗、自强不息的深层维系。实现新时代大团结大联合,必须以坚定的理想信念为支撑,以民族自尊心、自信心为维系,不断增强民族认同和文化自信,促进全体中华儿女的大团结大联合,为中华文明再次引领世界潮流贡献力量。

深刻把握团结起来应对风险挑战的实践要求

新时代大团结大联合具有极端重要性,我们要在理解其丰富内涵的基础上,深刻把握团结起来应对风险挑战的实践要求,以高度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抓好贯彻落实。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根基。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中国各族人民,在长期交往交融的历史进程中,形成的一种共同身份认同意识,是我们实现大团结的思想基础。坚持马克思主义国家观,增强各族人民对伟大祖国的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家国情怀和政治基础;坚持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增强各族人民对中华民族的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在灵魂和思想基础;坚持马克思主义文化观,增强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精神内核和情感基础;坚持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增强各族人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道路方向和历史基础;坚持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增强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领导核心和群众基础。

夯实中华儿女团结奋斗的利益基石。利益问题是人们的基本问题,只有切实夯实了物质利益基础,中华儿女大团结大联合才不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才能获得持续性发展和巩固。要以人民为中心,高举团结的伟大旗帜,践行共同富裕的理念,特别要加快少数民族地区和边疆地区的发展,让社会改革和发展的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中国人民,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使全体中华儿女真正享受到团结一心共同奋斗的发展利益,进而增强全民族团结奋斗的动力,创造更多物质财富,为应对前进道路上的一切风险挑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用好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的法宝。在百年奋斗历程中,党始终把统一战线摆在重要位置,最大限度凝聚起共同奋斗的力量,有效保证了革命、建设、改革事业的伟大胜利。应对风险挑战,必须巩固好、用好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坚持党的领导,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和社会号召力,确保党始终总览全局、协调各方,发挥核心领导作用;正确处理好一致性和多样性关系,在尊重利益、思想的多样性中寻求共同思想政治基础和共同理想信念的一致性,不断扩大爱国统一战线的界面,画出最大同心圆;坚持和完善新型政党制度,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海内外中华儿女大团结的生动局面,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作者系军事科学院习近平强军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

© 版权声明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