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金错刀频道
《新婚夜,掀开被子一看我傻眼了》
《女子赶集被野牛咬下车,监控拍下死亡画面》
《48岁患癌,从化疗到死亡仅一年》
这些博眼球的内容,不是来自发明了“震惊体”的UC浏览器,而是趣头条。
曾经,趣头条凭借“看资讯赚钱”的野路子玩法,快速吸粉7000万,创立仅2年3个月,就在美国上市,最高市值58.52亿。
但飞奔的趣头条,在上市的48小时内,就栽了个大跟头。
上市第一天,趣头条股价大涨130%,但第二天就暴跌41%,市值从46亿跌至26.7亿。
在此之后,趣头条越做越难,最近还发出公告,将在6月30日停止对自媒体创作者的服务。
曾经叱咤风云的趣头条,到底是怎么高开低走,把一手好牌打烂的?
中国大妈的“赚钱神器”,
半年圈钱7个亿
开始时,趣头条的热门程度,一度征服农村的大爷大妈。
原因就是操作简单,又很猎奇。
创始人谭思亮说:“我要做一款吸引人又好上手的互联网内容资讯产品,为家乡建设一条通往美好生活的‘信息化道路’”。
为了打开知名度,趣头条在衣服上印二维码,手把手教用户关注账号、分享文章、领金币。
但趣头条最擅长的事,不是“修路”也不是和用户互动,而是画饼。
趣头条给用户设计了一套极其简单的吃饼方法:一是买一部智能手机,二是看资讯赚钱。
看30到60秒资讯就给50金币,1小时给900金币,平均下来,2000金币大概能换1元钱。
1块钱不多,却紧紧抓住了四五线小城居民的心,他们愿意为这一块钱刷2个多小时的资讯。
每天坚持看两个小时趣头条的用户,一个月就能提现30多,轻松实现趣头条广告中提到的“赚点小酒钱”的小目标。
一位被趣头条深深迷住的用户,不仅每天自己看视频,还成立了一个千人大群,每天定时定点的提醒群里的同好多看资讯,多赚钱。
数据显示,2018年初,趣头条用户每天花在趣头条的时间是5.5小时,APP下载量1.81亿。
有了这么漂亮的用户数据,趣头条迅速开始接广告。
为了在短时间内接到足够多的广告,趣头条把大量广告业务全权交给第三方公司,把广告投放的门槛降到了最低。
一家名叫“天拓”的广告公司业务经理说:“就算没有趣头条官方要求的营业执照等资料,天拓也可以给开户。”
为了证实此话不虚,记者还虚构了一款减肥产品,且没有提供任何材料。
第二天,天拓公司就做好了广告页面,还杜撰了3位体验者:厦门的莉莉、汕头的美娟、天津的小宁,甚至把体验话术都准备出来了。
不仅能虚构减肥药广告,就连违法的网赌广告,都能通过空壳公司登上趣头条,六合彩、彩票、棋牌,都不在话下。
而投放虚假广告,也让趣头条在2021年被上海市监局罚了64.3万。
但就算如此,还是有大量非法广告经过第三方公司洗白登录趣头条,成为趣头条的财富密码。
在用户和广告主的推动下,趣头条实现了半年暴赚7个亿,2年3个月就上市的“趣头条速度”,风头出到了大洋彼岸的美国。
内容低俗还搞传销,
把官媒都惹怒了
很多人发现,风靡全国的趣头条,一边做社交裂变,一边做接地气内容,像极了拼多多和今日头条共同的“儿子”。
但趣头条不仅继承了两大平台极力规避的缺点,还把它们放大,路越走越歪。
1、内容低俗,把央视惹怒了
趣头条是一个用内容留住用户的平台,所以内容必须够好看,最好还能引起用户的转发欲。
它给用户准备的资讯是什么?
一般的资讯,就像从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不是黑产乱象,就是奇葩两性关系,最健康的内容就是养生。
“记者曝光人乳交易乱象,成年人直接躺怀里喝,让人三观震碎。”
光看标题,就让人虎躯一震。
除了一般内容,趣头条的广告也很毁三观,产品功效往往被吹得神乎其神。
在一则“三餐正常吃,体重往下掉,用的是这个方法”广告里,主持人展示了一种同时具备清理肝脏毒素、去色斑、预防乳腺癌等多种神奇功能的食用粉末。
而一个被2020年315晚会点名的糖果广告,标题是这样的:“比伟哥还好使,一粒恢复男人本色”。
2019年5月,新华社微信公众号发布文章,痛批趣头条等APP内容低俗:“他们根本没有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资质,‘新闻’也多为猎奇、八卦等垃圾低俗信息。”
当面对太low的质疑时,创始人谭思亮回应:“趣头条内容分发,是根据用户对内容的偏好和喜欢进行推荐,为了确保推荐精准,我们还设立专门团队,清除部分‘噪音’。”
言外之意,不是内容low,是用户的审美太low了。
2、涉嫌传销,用户也不忍了
因为要卖广告,用户数量是趣头条最重要的指标。
不仅要持续拉新,还得把用户留住,趣头条设计了一个“收徒”的玩法。
一个趣头条用户可以在朋友圈、微信群分享趣头条连接,打开的人能成为他的“徒弟”,每看一条资讯都给师傅“上贡”,徒弟每赚到100金币,师傅就能收到60个。
用户只要收徒2人就能得到6元现金奖励,如果收2000个徒弟,就能拿28000元。
一位河南小伙,就是利用寒暑假时间,每天至少花14小时,收了2578个徒弟,拿到了36000元奖金。
虽然有少部分人赚到了钱,趣头条的多数用户,只是别人拉人头赚钱的工具。
2019年8月,《人民日报》刊文《赚钱APP真的能赚钱吗》,援引专家的话说:“赚不到钱才是‘赚钱APP’的实质,而APP利用奖金诱导用户发展下线拉人头的行为涉嫌传销。”
与此同时,趣头条上,越来越多用户发现“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赚这1块钱,很不值当”,因此选择放弃趣头条。
根据易观千帆发布的数据显示,截止2021年2月,趣头条的用户数缩水到789万。而此时同类型的百度极速版,月活超5100万,今日头条极速版是4600万。
在官宣停止服务自媒体用户之前,趣头条就已经败絮其中了。
趣头条的野路子,从一开始就错了
趣头条曾一次次为挽回局面而进行改革。
为留住读者用户,它每年都给读者发放巨额补贴。
对此,谭思亮曾公开表示:“即使给作者补贴,也很难买断内容,不如先抓住读者。”
然而仅用补贴来稳住读者,显然是不能持续的。
趣头条走下坡路,原因在于它打着内容的幌子,却根本没有用心做内容。
根据上市前招股书显示,创业第一年,趣头条的内容采购成本为零。
因为它的内容大部分是用爬虫软件从各大媒体网站抓取的,趣头条曾多次被投诉内容侵权。
2018年9月,财经杂志法律顾问徐凯发布文章《趣头条,200颗子弹送给你》称趣头条为“侵权大户”。
他说:“从今年4月起,趣头条冒用《财经》杂志名义在其平台上注册账号,并搬运290篇文章。”
而此时国内的其他内容资讯平台,都在想尽办法做优质内容,尽全力地签约自媒体和原创作者。
为了争夺创作者资源,今日头条、微博、知乎、B站等平台之间展开过激烈竞争。
两年前,B站和西瓜视频相互抢人,曾用14条视频就吸粉310万的B站的头部UP主“巫师财经”,就被西瓜视频挖角。
为了留住巫师财经,B站让它加入高准入门槛的“高能联盟”,相当于签约了B站的官方MCN,双方还签署了“独家排他协议”。
但为得到巫师财经的入驻,西瓜视频砸了1000万。
巫师财经只是各大平台之间争夺创作者的一个缩影,为了得到优质内容创作者,各大平台在几年间投入了数十亿、上百亿的真金白银。
比如B站,从2018年就开始推出创作者激励计划,视频播放量超1000就开始有收益,一个播放量过10万的视频能拿1600元左右。
而B站主页上的视频,播放量都在百万以上,收益就更加可观。
相比之下,趣头条已经掉队了。
趣头条也曾推出过“云耕计划”、“快车道计划”等激励作者创作的活动,快车道优秀作者一个月最多能拿到3万元。
但事实上,趣头条作者拿到的钱非常少。
一位自媒体作者,曾在自己的公众号发文指出,在趣头条上创作内容根本就不赚钱:
“3年时间我在趣头条写了600多篇文章,这120万文字,趣头条给我分了71.85元人民币。”
趣头条的激励机制落后,补贴金额也远不如其他平台,自然是越来越留不住人。
如今,趣头条缺乏内容价值的顽疾,已经不是靠激励原创作者就能解决的。
更让人痛心的是,在很多人的印象中,趣头条从未成功地帮自己摘下“低俗”的标签。
内容是风口,但廉价低俗的内容不是。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篇作者 | 经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