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中常见错误解析
在下面的文章中,我来分析一下经济学中最常见的几个错误。
让我们回到上面提到的供给需求曲线来分析一下Shiller这段话。在市场中有钱的供给方(银行存款)和钱的需求方(企业借钱去投资)。当两条线相交时,会有一个均衡价格(钱的价格就是利率)。
Shiller的逻辑是这样的:如果利率足够低,那么根据需求曲线向下的特点,对金钱的需求量(Q)应该足够高,那么我们应该看到很多企业去借钱投资,经济就会相应的增长。
问题在于,利率低,也有可能有另外一个原因:即没有需求。在这种情况下,上图中的需求曲线(红线)会向左偏移。在这种情况下,新的均衡点会位于更低的价格,以及更少的数量。
事实上如果经济陷入通缩和滞胀的预期,没有企业愿意去借款投资的话,利率低只是一个结果,而非原因。因为大家都倾向于把钱存在银行里,而不是拿出来花掉(投资或者消费):所以钱的供给很高,而需求很低,造成均衡价格(利率)非常低,均衡数量(投资量)也很低。当然,央行一般的应对策略是增加供给(将供给曲线向右推移),这样可以进一步降低钱的价格(利率),同时鼓励企业借钱进行投资。但是央行的措施是否到位,以及只靠货币政策/而没有财政政策配套是否足够等等,这些都是宏观经济中被广为讨论的有争议话题。
当然我想强调一点,Robert Shiller是我非常尊敬的一位经济学家。他的好几本书(比如Irrational Exuberance)我都看过,深深为其折服。举上面的例子只是想提醒大家,有时候看似简单的经济学,其实没那么简单。如果想当然的去做自以为是的经济分析,则很有可能堕入一些常见的逻辑错误。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