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年,虚拟现实产业规模超3500亿

2026年,虚拟现实产业规模超3500亿

每经记者:张蕊 每经编辑:陈旭

11月1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国家体育总局等五部门联合印发《虚拟现实与行业应用融合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6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

《行动计划》提出,到2026年,三维化、虚实融合沉浸影音关键技术重点突破,新一代适人化虚拟现实终端产品不断丰富,产业生态进一步完善,虚拟现实在经济社会重要行业领域实现规模化应用,形成若干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骨干企业和产业集群,打造技术、产品、服务和应用共同繁荣的产业发展格局。

其中,在产业生态持续完善方面提出,到2026年,我国虚拟现实产业总体规模(含相关硬件、软件、应用等)超过3500亿元,虚拟现实终端销量超过2500万台,培育100家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和行业影响力的骨干企业,打造10个具有区域影响力、引领虚拟现实生态发展的集聚区,建成10个产业公共服务平台。

在融合应用成效凸显方面提出,到2026年,在工业生产、文化旅游、融合媒体、教育培训、体育健康、商贸创意、智慧城市等虚拟现实重点应用领域实现突破。开展10类虚拟视听制作应用示范,打造10个“虚拟现实 ”融合应用领航城市及园区,形成至少20个特色应用场景、100个融合应用先锋案例。

产业战略窗口期已形成

《行动计划》指出,虚拟现实(含增强现实、混合现实)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前沿方向,是数字经济的重大前瞻领域,将深刻改变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经过多年发展,虚拟现实产业初步构建了以技术创新为基础的生态体系,正迈入以产品升级和融合应用为主线的战略窗口期。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去年10月,赛迪研究院发布《虚拟现实产业发展白皮书(2021年)》。无论从全球投融资数据、全球VR/AR头显设备出货量数据还是线下体验店数量来看,都预示着虚拟现实产业步入增长轨道,产业发展迎来拐点。

如从线下体验店数量来看,2016年VR/AR线下体验店达到3000家,此后经历了一轮关门潮。2017年,超过半数体验店关门或倒闭。从2021年开始,线下体验店数量开始逐渐增多,网易、爱奇艺等企业纷纷布局虚拟现实线下体验店。虚拟现实产业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实现了逆势上扬,焕发新的活力。

IDC此前发布的2022年V1版IDC《全球增强与虚拟现实支出指南》显示,2021年全球AR/VR总投资规模接近146.7亿美元,并有望在2026年增至747.3亿美元,复合增长率(CAGR)将达38.5%。其中,中国市场符合年增长率预计达43.8%,增速位列全球第一。

工信部电子信息司在解读《行动计划》时表示,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虚拟现实产业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将“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列入数字经济重点产业,提出以数字化转型整体驱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变革,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壮大经济发展新引擎。

加速多行业多场景应用

《行动计划》提出五大重点任务,包括推进关键技术融合创新、提升全产业链条供给能力、加速多行业多场景应用落地、加强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构建融合应用标准体系等。

其中,在推进关键技术融合创新方面,文件提出,做优“虚拟现实 ”内生能力,强化虚拟现实与5G、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数字孪生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叠加“虚拟现实 ”赋能能力。推进云、网、边、端协同能力体系建设。支持产业链上下游协同、面向特定场景、具备商用潜力的应用技术研发。

在加速多行业多场景应用落地方面,文件提出,面向规模化与特色化的融合应用发展目标,深化虚拟现实在行业领域的有机融合,推动有条件的行业开展规模化应用试点。

其中,在“虚拟现实 工业生产”部分,文件提出,要围绕重点垂直行业领域,推动虚拟现实和工业互联网深度融合,支持虚拟现实技术在设计、制造、运维、培训等产品全生命周期重点环节的应用推广,强化与数字孪生模型及数据的兼容,促进工业生产全流程一体化、智能化。

同时,支持工业企业、园区利用虚拟现实技术优化生产管理与节能减排,实现提质增效降本。发展支持多人协作和模拟仿真的虚拟现实开放式服务平台,打通产品设计与制造环节,构建虚实融合的远程运维新型解决方案,打造适配各类先进制造技术的员工技能培训新模式,加速工业企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每日经济新闻

© 版权声明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