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人眼里的这十年⑤|江苏南通武定苑:小区适老化改造,中国式颐养照护

外国人眼里的这十年⑤|江苏南通武定苑:小区适老化改造,中国式颐养照护

滨江近海的古邑如皋,是中国最长寿的地区之一,也是有名的世界长寿之乡。在这座常住人口120多万的县级市,65周岁以上老年人近30万,其中80岁以上老人6.7万多人。

江苏南通如皋“养老服务型”小区武定苑是长寿之乡的缩影。9月的清晨,古城东南隅,阳光洒在千年古刹定慧禅寺,护城河上波光潋滟,美国建筑师、西交利物浦大学教师亚当·布里尔哈特(Adam Brillhart)和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博士生叶烈泽(Ntangu Eliezer)来到附近的武定苑,探访小区适老化改造和中国式养老方式。

居家养老,中国老人和子女大多投票给它

武定苑位于如皋城区繁华地段,2000年左右兴建,小区内有不少老年居民。年逾古稀的殷福如搬到武定苑已经21年。亚当来到殷福如家门口摁响了门铃。

图片[1]-外国人眼里的这十年⑤|江苏南通武定苑:小区适老化改造,中国式颐养照护-一鸣资源网

叶烈泽画作《中国式居家养老》

武定苑小区307栋的506室,这里是殷福如的家。父亲去世早,为了照顾母亲,殷福如结婚后,夫妇俩人一直与母亲居住在一起,十几年前,殷福如母亲在武定苑的这座房子里去世。殷福如的女儿殷伟丽住在附近小区,下班后经常买菜送过来。

“当年殷福如母亲与子女同住,由子女赡养,这是以前大多数中国老人的选择。”亚当谈道,这点与他印象中的中国养老方式一致。但他继而发现,已过古稀之年的殷福如夫妇并没有跟子女同住。

图片[2]-外国人眼里的这十年⑤|江苏南通武定苑:小区适老化改造,中国式颐养照护-一鸣资源网

在小区里,殷福如遇见了如皋绿叶义工志愿服务队队长何建军,他来给杨章兰老人送午饭。2020年9月份开始,如皋绿叶义工志愿服务队推出爱心助餐计划,免费为如城街道的59位孤困老人送上爱心午餐。当亚当听到有位老人是盲人,每天都会倒好一杯水给送餐的志愿者时,觉得很暖。“老有所依,他们已经像家人一样。”亚当说。

下午3点,殷福如在老年活动室有个会议,亚当跟去聆听。这里有图书阅读、棋牌娱乐等区域,殷福如经常来这里下棋。在窗户边的桌子前,殷福如和邻居开始了他们的会议,小区里的一颗200多年的银杏树之前倒了,他们商量应该怎样更好地保护老银杏树。

图片[3]-外国人眼里的这十年⑤|江苏南通武定苑:小区适老化改造,中国式颐养照护-一鸣资源网

小区也设置了健康服务中心,殷福如腰疼时经常来这里做推拿。吴小健是这里的医生,他们为每位老人建立了健康档案,对于一些有慢性病患者经常会进行健康随访,指导生活习惯和用药,从吴小健口中,亚当第一次听说“医养结合”。

“小区营建了适合老年人的居住环境,满足了老年人的生活、医疗和精神文化需求,蕴含了长寿之乡的人文关怀。这让我想到那棵老银杏树,它曾给人们遮阴避雨,如今上了年纪的它遇到风雨,人们开始保护它。”亚当说。

“一碗汤的距离”,中国式颐养照护的智慧

9月末的傍晚,如同往常一样,殷伟丽下班后开始给父母煲汤,如皋人晚上习惯喝粥,她这次做的是银耳莲子羹,还做了些南瓜饼,煮好后用食盒拎到武定苑父母家,顺便把他们第二天吃的菜也送过来。这时,殷福如和老伴刚洗好菜,殷伟丽顺手炒了盘青菜,晚餐准备就绪时,银耳莲子羹还冒着热气。

殷伟丽的丽泽华庭房子里,亚当看到她给父母留的那一层特意保留了许多老人喜欢的老物件,房间铺了地暖。“做这些是希望爸妈能搬过来一起住。但爸妈在武定苑住惯了,现在的武定苑让爸妈充满安全感。最近爸妈那栋楼也打算装电梯,他们不再担忧以后的养老问题,不打算搬过来了。”殷伟丽告诉亚当。

图片[4]-外国人眼里的这十年⑤|江苏南通武定苑:小区适老化改造,中国式颐养照护-一鸣资源网

亚当说,美国老年人青睐在大型集中养老社区里“抱团养老”,建立独立于子女的生活圈,大部分中国老年人倾向于选择与子女保持“一碗汤距离”的养老方式,老人不用离开熟悉的环境,与子女的生活保持一定距离,又便于子女照顾。中国人常说“家有老人是宝”,老者是智慧和慈爱的象征,“一碗汤距离”的中国式社区颐养照护,其背后是对年长者的尊重与反哺。

© 版权声明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