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春节档票价涨不动了?

2023春节档票价涨不动了?

不知道算不算好的消息和苗头,今年春节档预售的平均票价居然低于了去年的水平,从2022年的56.2元下降到今年的53.7元(仅以预售破亿为基准)。

 

兔年春节档在预售两天多后终于顺利破亿,今年春节档的发行协议价格也持平了去年,一线40元、二线35元的价格调整从2021年国庆档开始,当时《长津湖》也首开一线45元、二线40元的价格。

 

考虑到其他综合因素,未来重点档期、重点影片基本都会维持40/35的价格体系一段时间,今年春节档时间最短的《熊出没·伴我“熊芯”》也并未因时间短而调节价格,毕竟它算是绝对刚需的项目。

 

或许是“温水煮青蛙”效益,经历了一年半的调价后,内地电影票价在2021年国庆之后的几个重点黄金档期的价格也逐步从46.5元(2021年国庆)一点点提升,去年春节档达到一个峰值(暨56元),但2022年国庆因缺少核心项目平均票价仅有41.3元。

 

到了今年的春节档,最终的票价是否应该对比去年同期回落呢?

 

 

图片[1]-2023春节档票价涨不动了?-一鸣资源网

片方回本压力巨大,

发行价格没有调整的可能性

 

上周六发行通知颁发前,大家普遍还是担心今年春节档的发行价格会提升,毕竟从之前透露出的消息来看,春节档影片总体片长比往年有一定程度的增加,去年春节档五部真人版影片平均时长为117.6分钟,今年则达到135分钟(均不含动画片)。

 

众所周知的原因,近三年内地影视行业全面亏损,几乎没有一家企业可以做到独善其身。一些曾经风光无限的公司要么处于蛰伏的状态,要么在蓄力待时而发,今年春节档传统大公司也仅有光线和博纳参与了影片的发行工作。

 

基于此原因,也同时参考大部分观众的承受能力,春节档发行协议价格并没有提升,但也没有下调的空间和可能性,毕竟片方回本压力巨大,而且行业本身的延续和进步也需要成本的逐步提升。

 

从工业化升级的程度来看,像《流浪地球2》和《满江红》的制作成本都有较好的控制,但对于片方而言,回本的压力依然巨大。虽然它们的制片成本不会像“长津湖”系列影片那样高,但仍然在内地影片处于第一档的存在。

 

图片[2]-2023春节档票价涨不动了?-一鸣资源网

从早些年的发行价格20元一路涨到前几年的30元,乃至现在的35/40元,理论上已经逐步接近内地发行价格的天花板,毕竟在有效观众体量逐步逼近极限的今天,票价的提升是最有效保证回收成本的手段,对于核心观众而言,他们的消费能力和欲望是能够负担起这一部分的溢价风险。

 

基于此种考虑,片方在综合评定考虑后,大体上都会察觉自己的项目很难去深度挖掘更多的潜在观众,单边提升价格是风险最低的手段。当绝大多数的片方都依从此标准来执行时,这种价格体系便会成为头部影片和重点档期的默认规则并推行下去。

 

发行协议价格的坚挺从某种程度上来看也是制片方的一种自信,能够在春节档提供优质内容的影片其实是对得起现在的发行价格,毕竟绝大多数观众和院线是愿意为好项目埋单的。

 

 

图片[3]-2023春节档票价涨不动了?-一鸣资源网

平均票价维持稳定,

春节档要进入更良性循环

 

2017年内地春节档的平均票价仅为35.7元,对比发行协议价并不算离谱,2018年春节档平均票价虽然只是提升到37.5元,但头部影片的提升非常明显。到2019年这个数字提升到41.6元,观众也更多开始吐槽电影票实在太贵了,接受不了。

 

2021-2022年春节档平均票价更夸张,分别是48.8元和52.7元,像《长津湖之水门桥》和《这个杀手不太冷》的平均票价均在53元左右,一二线城市大部分观众实际购买的票价均要比此高出不少。

 

图片[4]-2023春节档票价涨不动了?-一鸣资源网

如果说发行价仅提升了五元可以理解,但到了院线和影城的执行端,超过协议价本身的涨幅或许是观众缩水的重要原因,2018-2019年也恰好是票补逐步退出历史舞台的时期,片方和平台方无力补、院线和影城方面也极不情愿自己掏钱补贴,最终所有的压力都调整到影城方面,影城也干脆“一推六二五”,把溢价的压力直接转嫁到观众身上。

 

这里其实要公允的说一句,抛开疫情前的几年的涨幅,前两年院线端的春节高溢价发行肯定有影城想回血的初衷,而且院线端也考虑春节档多少会有报复性观影的需求,毕竟前年和去年其他档期虽然都一般,但春节档的刚需仍旧非常强烈。

 

不过去年的大幅度上涨明显是超过了影迷的承受能力,一些影片也不出现了极为不正常的票房走势,有不错粉丝基础的“喜洋洋大电影”和网络热度极高的《小虎墩大英雄》档期内票房均未能破亿,它们也多少受到了高票价门槛的影响。

 

到了今年,从预售平均票价来已经对比去年有所下降,预计伴随着更多三四线影城的开售,今年或许真的要迎来首次春节档平均票价的小幅度下降(或持平),加之绝大多数观众自身观望情绪加持,在周中的这几天,预售票价极难有提升的空间和幅度。

 

回到院线的层面,由于内地电影市场的快速发展,现在内地的院线数量已经对比院线改革初期增加了若干倍,在十余年前每逢年底的贺岁档和超级大片上映时,院线和片方都会心平气和的坐下来谈一下分账比例,在此阶段几乎没人会去想提高发行的票价。

 

但当内地电影市场快速增长后,院线数量增多,带来的问题便是片方或许自己本身就有院线背景,多条院线自己的心也不齐,院线已经缺少了和片方溢价的权利,甚至有一些个别院线自己巴不得涨价继而可以让自己参与的影片获得更高的利润。

 

此举多多少少对于很多中小院线并不算公平,毕竟相比于大院线和高端影城,他们的优势在低廉的票价,但“垄断性”和“单片定价”让很多院线苦不堪言。即便他们想把价格调整下来,但不断高涨的发行价格也只能让他们提高自己的门市价格。

 

图片[5]-2023春节档票价涨不动了?-一鸣资源网

好在于今年迄今为止平均票价还算良性,高端影城的溢价幅度比较合理,或许是前段时间《阿凡达2:水之道》的高溢价让公众有一定的抵触情绪,回归到一个合理的价格收会让所有人都因此获益。

 

 

图片[6]-2023春节档票价涨不动了?-一鸣资源网

影迷要理解影票溢价,

为高端影城特效影厅埋单

 

对于观众和影迷而言,毫无疑问电影票肯定是越便宜越好,特别是对于佳片扎堆的春节档,票价越便宜意味着观众能够看的影片越多,能够选择的可能性越大。

 

但现实的情况是,除了极小一部分影迷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到活动票之外,大部分观众在春节档只能买到2张相对廉价的电影票,大部分的票务平台也只提供了档期内2张特价票的购买权,而且那种19.9元的票数量少、影城效果也不能保证。观众似乎要很无奈的接受高票价的现实了。

 

但必须要看到一个更关键的问题,大部分的观众真有必要在春节档短短的几天内观看并消化所有的影片吗?

 

从猫淘双平台的想看指数来看,《流浪地球2》和《满江红》平均的热度是最高的,这两部影片毫无疑问会是今年春节档大部分观众的首选,其他影片则更多有其比较精准的观众群体。

 

虽然今年整体的票价涨幅看起来并不算特别夸张,但对比去年绝大多数档期还是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不过相对于去年年底的《阿凡达2:水之道》还是非常的亲民,要知道该片上映前几天的平均票价都在50以上,巨幕特效厅的票价则高达100+,也有不少特效厅在点映场开出了300+的票价。

 

图片[7]-2023春节档票价涨不动了?-一鸣资源网

但这种高溢价比较是极少数的行为,绝大多数影城的价格并不比之前《复联4》离谱,高规格影厅的溢价已经是业内的规则,也是成为相当一部分影迷认可的市场行为。

 

到了春节档的情况势必更加明显,高端观众和发烧友势必为高规格影厅和影城买单,这其中又以IMAX和中国巨幕的效果最为直观,但像这两年在一部分小众影迷心中更好选择的杜比和CINITY影厅则尚未形成更有说服力的购票驱动性,他们也应该在春节档期间通过目前国内一流的视效影片来推广自己。

 

或许因为这两年的经济形势不乐观,大部分观众肯定对于高票价有着天然的抵触情绪,但大家有都希望能够在春节档去电影院观看期盼已久的影片,毕竟相对于其他娱乐和消费项目而言,电影院仍旧是比较廉价的,高端影厅能够满足高端消费者的需求,万余家影城也提供了足够多价格相对亲民的影厅让消费者去选择。

 

上个周末北京市电影局也发布了《关于规范春节期间电影票价有关工作的通知》,也着重强调了实施惠民票价、合理定价溢价,和严禁哄抬票价的行为,加之很多地区也发放了很多观影的惠民券,可见所有人都是希望今年春节档既要影片好看,又要希望更多的观众能够看得起电影。

 

这两年一提到春节档,往往给大家的印象是影片“难看”、票价“奇高”,如果我们的影片质量足够高、票价足够合理、观众有足够多的选择范围、影城有足够好的服务,或许内地电影的复苏就在今年春节档了。

© 版权声明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