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时健:别人把你打倒了不要紧,但自己把自己打倒,就是彻底倒了
如今二十一二岁的年轻人正在准备大学毕业,而1949年二十一二岁的褚时健正在游击队里和国民党军队打仗。1949年,高中才读了一年多的褚时健和两个堂兄弟一起加入了游击队,活跃在云南的路南、陆良、罗平一带。
褚时健出生在动乱的年代,没有法律的约束,褚时健生来就不是一个懂得“安分”的孩子。1949年,解放之前,中国正处于黎明前的黑夜,当时中国内战已打响,做为高中生的褚时健内心无法平静的去读书学习,他当时的想法就是“国民不安,社会动荡,学习还能有什么指望?”他觉得自己身体强壮,他怀着激昂的心情,决定“不读书了”义无反顾的参加了革命。
褚时健刚入伍参军的时候,正是人民解放军“反围剿”战争的时候。和褚时健一起参军的还有他的两个堂兄,在一次剿匪战斗中,他的两个堂兄都牺牲了。褚时健冒着枪林弹雨冲向阵地,在飞弹之中坚持了两个小时,最后找到了哥哥们的遗体,他活着走出了战场。
亲人的离去,让褚时健痛定思痛,在心里立下了誓死消灭敌人的决心,在这场严酷的战斗中,不仅磨炼了褚时健的意志,也锻炼了他的身体。在与敌人的斗争中,褚时健的个人才华也展现了出来。当时部队里读过书的人不多,部队领导都很看好褚时健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就提升他为指导员。
云南是1950年2月24日解放。解放之后,褚时健被安排在昆明下辖的征粮组做组长,但是在1958年至1963年褚时健被“划到右派”,下放到红光农场,堵岭农场。褚时健被下放,并没有自怨自艾,而是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不久被组织提升到堵岭农场副场长。
36岁,是褚时健人生的风水岭,褚时健由行政干部转向了商业经营。褚时健的经商天赋于这里才真正开启,似乎打通“任督二脉”。褚时健凭着他优越的个人才华,27岁就当上了玉溪地区行署人事科长。军人出身的褚时健,身上有着一股雷厉风行的行事风格,他的能力很强,敢打敢拼。
五十年代末到六十年代,褚时健担任过曼蚌糖厂厂长,这个糖厂在他去之前就已经是处于倒闭的边缘了,产品也卖不动,褚时健上任后发誓改变这种现状。可是没有人拿褚时健当回事,因为这个位置已经像走马灯似的换了不少人。工人们已经麻木了,反正每天把机器开着就好,谁来谁走他们并不关心。
褚时健从到工厂的第二天起,就在附近的榨糖点看了好几天,晚上借住在农户家仔细地了解榨糖点附近的甘蔗种植情况、榨糖时的人员配备及开销甚至每年的产量等。
一个多月后,褚时健把22个榨糖点的负责人聚在一起,告诉大家:“亏损的原因在于成本核算没有做好。100斤甘蔗才出9斤糖,一斤糖的燃料要5斤4两,再加上人工费、运输费、机器损耗费,这样下来肯定是亏损的。所以首要的任务就是降低成本。”
糖厂多年来一直亏损,领导换了一个又一个,却从来没有哪位厂长给工人们说过这些话,就连做负责工作的工人听得心服口服,觉得这个“右派”副厂长的确有些不同。但问题也来了:“厂长,话说得倒是容易,我们也想少花钱多办事,但成本咋个降?”褚时健说:“你们莫急,我们慢慢整。”
第一步,敲锅。甘蔗点熬糖的锅,经过长年累月的熏烤,周围结了一层厚厚的锅垢,大大减少了受热面积,自然费燃料。
第二步,是改燃料。原来厂里的燃料,是木柴和褐煤,但木柴高成本,褐煤虽然便宜,但结构松散,根本不禁烧,有一半都浪费掉了。随后褚时健指着厂外堆积如山的甘蔗渣,这不就是现成的燃料。
甘蔗渣有水分,褚时健就让工人把甘蔗渣一层一层堆起来,经过半个月的自然蒸发,一点就着了。第三步,褚时健让人把榨糖机的滚筒从3个增加到12个,还给甘蔗渣喷水,出糖率一下子超过了12%。褚时健还给厂里引进了蒸汽炉来煮糖,这之后一斤糖只耗燃料0.8斤,只是以前的七分之一。
同时在管理上,他开始尝试按劳取酬、计件工资的办法,多劳多得,不仅提高了工人的积极性,还减少了过去的偷吃糖稀现象。经过一系列的改造,不仅出糖率上来了,红糖品质也提高了,第二年,厂里便不再放假,工人也不用再去四处打零工了。往后的日子里,糖厂发展越来越好,利润越来越高,厂里职工生活越来越滋润。
褚时健上任的第一个财年,糖厂纯利润8万元,消息轰动了整个新平县。褚时健说:“搞物质生产,就是消耗要低,质量要好。成本核算和产品质量都非常重要。不管什么事,你都要先搞懂才做,不懂的事,先向别人学习。不然你亏本了都不知道为什么。”
1966年,曼蚌糖厂被政府搬到戛洒镇,到第三年,糖厂纯利润已接近40万。除了经营管理,褚时健依然最会改善厂里的生活。褚时健闲不住,解决了亏损问题后,褚时健又在糖厂加入了烤酒,并在糖厂规模壮大后,重新在旁边创立了纸厂。当时没塑料袋,生产出来的糖都是用纸包着,没有纸怎么办?厂里两台老机器生产的草纸太低端,褚时健提出把4吨的锅炉改成10吨的。他还在上级领导面前拍胸脯,立下军令状,如纸质改不成功,后果他来负责。而当锅炉改造后,真的就生产出来了光滑的办公用纸。
随后他又组织员工挖开被江水冲毁的大堤,把底下的好土翻出来,种上蔬菜。在别人不看好的情况下,他种的西红柿,青菜,辣椒,白菜,长势都非常好,因此食堂的伙食有了极大改善。这个小小的糖厂,让褚时健的能力有了华丽的转变。锻炼出了他的管理和运营能力。
他总是说:“只要沾我手,就一定要把事做好。”而他也有自己的3个管理标准,直到现在仍被许多企业家奉为制胜的法宝,那就是:1.利润增长很关键.2.算账要仔细.3.要做对大家有利的事情,才会有人心。在当时恶劣的生产条件下,褚时健总结出来的这些经验,堪称教科书式的准则。
然而,就在他春风得意的时候,命运给了他第三次打击,他因为没能抵御住欲望的诱惑,将手伸向了本不属于自己的财产,不久后被举报,1999年被判处无期徒刑,当年他71岁。
后来在保外就医的条件下,2002年,褚时健开始了人生第二次创业,这一年,他74岁,妻子马静芬70岁。第二次创业,褚时健依然利用了云南的地理优势,他瞄准了橙子行业,在玉溪山头种下了第一颗橙子树。他利用存款,在玉溪市承包了2400亩地,准备大规模种植橙子。当时种植橙子的企业很多,但成功的是少数,大多数都失败了。褚时健没有基于种植,他进行了彻底的市场调查。亲自带着人进入第一线,了解老百姓最喜欢吃什么类型的橙子。调查完后,又深入研究,最后引进了一个品种,并将之命名为褚橙。
褚时健干农业也不是像其他人一样,随便种种,他是用工业化的思维来做农业,从土壤湿度、树苗间距、树叶多少、结果数量、浇水次数、肥料营养、水果的大小甜度适中等等全部按标准化,统一数值。
2012年,褚时健85岁,电商发展迅猛,他抓住机遇,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推广了褚橙。由于质量好、口感一流,往往是销售一空。借助互联网+褚橙迅速火爆,可以说是“一橙难求”,就算是生产橙子的本地人都基本买不到,可见那时褚橙的畅销。褚时健在85岁的时候,不但还清了所有的债务,还挣下了亿万的资产,而褚时健也被大家称为“中国橙王”。
褚时健曾经说过:“一个人,别人把你打倒了不要紧,总有事情是自己控制不了的;但自己不要把自己打倒,不然,就真的是彻底倒了,翻不了身了”。
褚时健做生意的方式方法,很值得想要做生意的人去好好学习。特别是现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每个人都摩拳擦掌想要创造一番事业,更应该要好好学习一下褚时健的管理运营之道。即便是作为个人,也可以从他的管理运营之道中学习到很多东西,对个人的提升有很大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