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实测应用获权:拒绝十次还弹窗,五分钟内读定位超两千次
对于很多人来说,手机权限是一个不知道该不该给、给了可能会后悔、不给又有些功能用不了的东西。其实,App获取权限通常都是为了更好地提供服务,但究竟什么时候该给,给的频率多少才合理呢?
12月17日,由南方都市报个人信息保护研究中心主办的“2021啄木鸟数据治理论坛”在北京召开。会上,南都个人信息保护课题组发布《个人信息安全年度报告(2021)》(下称“报告”),披露了150款App的权限获取合规情况。
结果发现,89款都在用户首次使用时申请了非必要权限,30款在用户明确拒绝后仍频繁弹窗申请,最夸张的弹窗11次。还有九成被测App调用敏感权限超出实现其业务功能所必需的最低频率,有的App五分钟内调用定位权限超过2000次。
1
有App需拒绝11次权限申请才可使用
报告分析今年监管部门关于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的通报发现,国家网信办通报的问题中,“违反必要原则”占比高达53.3%;工信部也通报“App强制、频繁、过度索取权限”问题228次,占比21.6%。可见,App超范围收集个人信息、获取权限的情况十分严重。
今年3月印发的《常见类型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必要个人信息范围规定》(下称《规定》)为39类App划定了满足基本功能服务所需的必要个人信息范围。报告以《规定》为标准,对十大行业的150款App进行了权限获取合规度测评。
测评结果显示,只有“新氧医美”“360借条”“学而思网校”三款App得分高于90分,整体平均分仅有57.9分。其中近半App得分集中在60-70分,不及格的App则有60款,占比40%。
频繁获取敏感权限的App数量分布
其中情况较为严重的如“莉景天气”,平均每分钟调用定位权限约153次;“网易新闻”平均每分钟内调用定位权限近17次。此外,“腾讯视频”平均每分钟读取IMEI号约202次,“网易新闻”平均每分钟读取约48次。
此外,“高德地图”“微信”“抖音”等58款App在用户未主动触发相关功能时读取剪切板,其中“DJ音乐库”每分钟读取约8次。“钉钉”“柚卡”等App则在测评期间多次调用了日历权限。
上述实测情况是App处于前台的情况下。当处于后台时,调用权限的频率整体上有所下降,只有“莉景天气”五分钟内读取了2286次位置信息,频率甚至超过处于前台时。
除了15款仍频繁调用定位权限的App,处于后台的“腾讯视频”平均一分钟读取IMEI号46次。同样在后台且没有发生需要读取剪切板的操作的情况下,“新浪新闻”仍访问了1次剪切板。
2019年,南都个人信息保护研究中心曾在《2019个人信息安全年度报告》中提到,100款移动金融类App中,59款App每分钟调用设备识别码超过100次。其中“招联金融”一分钟内调用了6109次,“融360”调用了2586次,“51信用卡管家”“51人品贷”“还呗”“国美易卡”“360借条”调用超过1000次。
相比之下,尽管今年频繁获取权限的认定标准更加严格,情况依然大幅改善。超范围获权方面,2021年只有“学舍”一款App强制获权,远远低于2019年的22款,默认获取非必要权限的App占比也比2019年少了近9个百分点。
出品:南都个人信息保护课题组
采写:南都见习记者樊文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