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全媒+丨“艺术乡建”丰富秦岭老乡文化生活

新华全媒+丨“艺术乡建”丰富秦岭老乡文化生活

新华社西安8月26日电(记者张斌)秦岭终南山下,陕西省西安市鄠邑区蔡家坡村,这里已成为西安文艺气息最浓厚的地方之一。

白天,摄影师拍下丰收后老乡们喜悦大笑的照片,然后做成高高的刀旗插在田间。晴空下,看着自己的巨幅照片与秦岭遥相呼应,老乡们理解了这个艺术展览的内涵:“啥是艺术?割麦就是艺术,我们就是麦田的主人,是艺术的一部分。”

图片[1]-新华全媒+丨“艺术乡建”丰富秦岭老乡文化生活-一鸣资源网

游人在西安市鄠邑区蔡家坡村收割后的麦地上跳舞(6月12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一博 摄

傍晚,山风从秦岭吹来,赶走燥热。麦田一侧的终南剧场里,身着礼服的艺术家们准备就绪,一场麦田里的交响音乐会拉开帷幕。舞台下,有从附近村庄骑自行车赶来的老乡,也有驱车一个多小时从城区慕名而来的市民。

关中人喜好面食,“吃面”也成为一种艺术展现。麦田里,长桌席摆好,刚刚收获的新麦磨成面粉,再经过熟稔的擀制,一碗喷香的面条出锅了。繁星璀璨,周边点点萤火,“一碗面有了仪式,也有了美感”。

图片[2]-新华全媒+丨“艺术乡建”丰富秦岭老乡文化生活-一鸣资源网

游客在西安市鄠邑区蔡家坡村终南剧场观看音乐演出(6月12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一博 摄

西安市鄠邑区委组织部部长孔维龙说:“不仅是艺术村长,结合西安市‘万名干部人才下乡村’和‘千企联千村’行动,我们还为一批村庄配备了旅游村长、规划村长、科技村长等,用精细化和定制化的人才供给,为乡村振兴带来更多专业力量,提升乡村振兴效能。”

文艺的气息不仅在蔡家坡村感受得到,在当地政府的主导下,位于鄠邑区的栗元坡村、下庄村、栗峪口村等也不断挖掘自身的文艺特质,丰富文旅产业。

走进栗峪口村,十多间古旧的老房被改造成明亮的民宿。“外墙还是泥巴墙,门前的柿子树、屋后的葡萄藤都保留着,农村的味道不能丢,不然就没了灵魂。”谈及设计初衷,栗峪口村党支部书记王利军说。

村里正在建设的乡村会客厅也十分别致。一进门,造型感十足的巨型壁炉引人瞩目;地面上,用树枝和苔藓搭建的生态景观让人仿佛置身大自然;往里走,十余幅村里老人笑意盈盈的照片挂在中间。

图片[3]-新华全媒+丨“艺术乡建”丰富秦岭老乡文化生活-一鸣资源网

这是西安市鄠邑区栗峪口村乡村会客厅的一角(8月15日摄)。新华社记者 张斌 摄

69岁的耿朝晖和老伴的照片都被选上了。“我帮村里搞文旅发展,老伴给村里编写村志,我们都想把村子建设得富有诗意。”耿朝晖高兴地说。

文艺滋养下的生活更加多彩。“今年,区里提出‘诗画鄠邑、品质新区’的定位,这个定位已然是我们日常生活的写照。”栗峪口村74岁的村民王志道说。

将乡土变为艺术空间,将田野化为展演现场,将传统乡村的生活方式与现代生活的美学相结合,“艺术乡建”不仅为秦岭乡村打造出新的生活场景,也正在为乡村带来更多流量和关注。

图片[4]-新华全媒+丨“艺术乡建”丰富秦岭老乡文化生活-一鸣资源网

这是西安市鄠邑区蔡家坡村的乡间道路(8月15摄)。新华社记者 张斌 摄

每逢村里组织文艺展演,60岁的村民陈猛总会多备些饭菜。经营农家乐十年,这两年,他的生意更为红火,他将原因归结于村里日益繁盛的文艺活动。

“过去每年收入三五万元,现在年入二十多万元,村里18家农家乐生意都挺好。”陈猛说,“以往种植的猕猴桃每斤2元还得往外推销,现在每斤4元要提前预订。”

© 版权声明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