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王朝的头等大事,治河远比我们想象得精彩

康熙王朝的头等大事,治河远比我们想象得精彩

最近,电视剧《天下长河》正在播出,有人说是半部《康熙王朝》与半部《天下粮仓》,反映了康熙朝重大政治事件背后持续存在的水患问题。康熙帝在位期间,将“河务”作为治政的三件大事之一,并六下江南阅视河工,不过,负责治河两位官员——靳辅与陈潢在史书上却只得寥寥几笔。实际上,两人治河的故事与康熙朝官员的政治斗争可以紧密结合在一起,放眼几乎覆盖整个康熙朝的治河历程,背后的历史远比我们想象得精彩。

图片[1]-康熙王朝的头等大事,治河远比我们想象得精彩-一鸣资源网

永定河与京城位置示意图。底图/百度地图,标注/国历君

而康熙帝不仅任命能臣总督河道,并不时派朝臣或内臣巡视河工,还令河臣进呈河图,在宫中时时研读河图与治河之书,亲自探究治河之道,并经常与大学士、九卿等朝臣阅图议事、筹议良方。康熙帝对河图运用的重视,为后续治理黄河河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艰难前行

康熙朝中期的黄淮治理

黄河自北宋改道、下游南迁、夺淮入海(指黄河在1194年至1855年间以淮河河道作入海口)以来,豫东、皖北及江苏徐、淮、盐、扬地区水灾连绵不断,严重影响了沿岸居民的生产生活。至清初,因泥沙大量沉积,河床越来越高,水患也愈演愈烈。据学者统计,明末黄河的夺淮之灾祸及清初,甚至有增无减。清顺治元年至康熙十六年(1644-1677)间,黄河夺淮入海之灾的次数多达90起。因此,康熙朝的治河重点在海河水系之余,还包括黄、淮河的治理。

康熙年间,官员们陆续筑成洪泽湖蓄淮水堤坝工程,恢复淮扬运河,对长江水系的河工进行大量改善。而其中最为有名的治水名臣就是《天下长河》的主角靳辅与其僚属陈潢两人,但两人的治水之路并不是一帆风顺,而远比我们想象的要艰辛。

图片[2]-康熙王朝的头等大事,治河远比我们想象得精彩-一鸣资源网

影视剧中的靳辅(黄志忠饰)与陈潢(尹昉饰)。来源/电视剧《天下长河》截图

靳辅(1633-1692)字紫垣,盛京辽阳人,隶汉军镶黄旗。他在顺治朝时便担任内阁中书,康熙朝初,则从郎中迁内阁学士,康熙十年(1671)授安徽巡抚,参与平定三藩。可以说,靳辅仕途可谓一帆风顺,是名副其实的能臣。那么,为什么他会在担任安徽巡抚六年后,于康熙十六年(1677)三月被任命为河道总督来管理河工呢?这与明珠分不开关系

图片[3]-康熙王朝的头等大事,治河远比我们想象得精彩-一鸣资源网

影视剧中的明珠。来源/电视剧《天下长河》截图。

明珠是康熙朝前期最有影响力的重臣之一,历任内务府总管、六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武英殿大学士、太子太傅等要职。明珠全名纳兰明珠,叶赫那拉氏,隶属满洲正黄旗人,他也是我们熟知的清代词人纳兰容若之父。靳辅正是受时任吏部尚书明珠举荐,仕途顺遂当然毫无悬念。但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靳辅也就很自然地被划为明珠一党,这对他今后的人生产生了深刻影响。

陈潢(1637-1688)是浙江钱塘(今杭州,一说是浙江嘉兴)人,是靳辅的得力助手,精通地理之学。他不喜八股,屡试不第,年轻时多次前往宁夏、河套等地考察,为之后多年治河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靳辅结识之后陈潢,十分器重他,二人从此搭档,齐心治水。

当靳辅从安徽巡抚调任河道总督时,正值黄河、淮河泛滥严重,江南漕运米粮不能顺利运往北京。这种形势对本就对治河不甚了解的靳辅可谓是非常困难的开局。在陈潢的帮助下,二人调查走访,分析黄淮形势,向皇帝连上八疏,陈情自己的观点,即“治河之道,必当审其全局,将河道、运道为一体,彻首尾而合治之,而后可无弊也”。

靳辅的这一计划正好与当时的政治形势遥相呼应。靳辅任河道总督四年后的康熙二十年(1681),清廷逐渐将收复台湾提上日程。康熙二十二年(1683),施琅被任命为福建水师提督,出兵攻台,在澎湖大败刘国轩所率领的郑氏海军,随后明郑纳土归降。随着台湾的收复,其内已然大平,清朝的统治稳定了下来。内部环境的进一步安定促进了清朝对内治理的继续深入,而河工则是其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

就在康熙狠抓收复台湾前后的几年间,由于时间仓促、工程量浩大,靳辅的治河工作远未达到使黄河“尽复故道”的成果。例如,黄河某些地段的洪水仍未减退,靳辅为此请罪,结果在康熙十九年(1680)被夺官,但皇帝仍准他带罪督修。直到康熙二十二年(1683),诸大型河工告竣,黄河复故道,漕运畅行无阻,他才得以复官。经过六年的治理,淮河下游地区的水患有所减轻,治河成效显著。康熙二十三年(1684),康熙帝第一次南巡途中召见靳辅,褒奖其治水之功,还奖励了陈潢,并授予他职位。

经过前些年的经验积累,靳辅对治河的认知上升到了新的高度。靳辅认为,黄河河南段地处上游,如果河南河道不畅,连绵绝口,下游的江南河道一定会积淤不断,难以治理。如果只将目光放在下游地区,终究是治标不治本,难以解决黄河连年决口泛滥的问题。于是,靳辅将治河重心转移到黄、淮河的中游地区,从而使黄河中游决口危及淮河中、下游的威胁大为减轻。

靳辅首先在淮阴以东的黄河两岸修筑了坚固的河堤,河堤从岸边延伸到海岸20里以外,并在淮阴以西的淮河和洪泽湖一带修建了几道河堤和水坝,使其不会断流。这样一来,河水往前流的过程中增加了冲刷河底淤泥的力量,使黄河自我除沙的功能大大增强。靳辅为了不让黄河改道运河的河水溃决大堤,还得在淮阴至江都治运河各县兴筑若干“减水坝”。这样,不仅运河不会被淹没或出现缺口,还可以用来灌溉运河周围的农田。由于靳陈二人治河有方,黄河水患的次数大为减少。其实,他们的治水模式大致遵奉明代潘季驯“束水冲沙”之法,再结合具体形式进行了不同的改进。

图片[4]-康熙王朝的头等大事,治河远比我们想象得精彩-一鸣资源网

靳辅提议的开中河引黄河水示意图。来源/纪录片《康熙大帝》片段

看起来康熙帝似乎对靳辅信任有加,但事实真是这样吗?康熙二十四年(1685),康熙以治理江苏中部湖区水害之名,提升安徽按察使小于成龙管理下河河务,令靳辅节制小于成龙。小于成龙执行的是康熙提出的浚深河床排水入海的方案。但是,靳辅认为该地区地势低于海平面,建议设置水闸,并以堤束水,使其改道兴化入海。靳辅治河多年,经验当然丰富,但小于成龙用的可是康熙提出的方案,二人甚至在朝堂上互相人身攻击,令康熙帝大为光火。

本来事情发展到此阶段,双方还只是治河意见分歧,处于技术层面。但是,科道官郭琇这时候却突然出现,胆敢上奏康熙帝,弹劾靳辅,甚至直接牵扯到了明珠本人与其党羽。郭琇是何人,他又为何这么做呢?

康熙一朝,科道官的职责是纠劾百官、稽考庶政。同时,康熙帝还授予他们“风闻言事”的职能,可以将未经证实的情况或传言上奏给皇帝,作为考察官吏的参考。因此,郭琇必须得体察上意,才能获得皇帝青眼,扶摇直上。

郭琇是个“聪明”人,他从靳辅与小于成龙的斗争中感受到了康熙帝对河政的不满。由于明珠提携靳辅成为河道总督,他便理所当然地认为河政一事应该掌握在明珠手中,而非康熙帝。显然,明珠这种将河政视作自留地的行为,引起了康熙帝的不满。郭琇察觉到了这一点,就利用两人间的矛盾,化为康熙帝的一把好刀。

郭琇借治河纠纷攻击靳辅与其恩主明珠的行为,将技术问题转化成一场政治风波。最终导致康熙二十七年(1688)以明珠为首的内阁成员或贬或废,明珠本人也因朋党之罪被罢黜,不再受重用。靳辅被攻击党附明珠,以“治河无绩”而招致弹劾,被罢去河道总督之任。陈潢也未能幸免,受弹劾下狱后病死狱中。康熙三十一年(1692),靳辅复职,当年病逝。病逝前,靳辅也没忘记为陈潢平反,但清初对黄河的治理终究还是随着二人生命的消逝而告一段落。

从靳辅继任河道总督到60岁身故,靳辅将人生的最后十五年都致力于治河之中。靳辅与陈潢未能一直致力于他们钟爱的治河事业之中,便被卷入了残酷的政治斗争中而丧身于此。然而,通过靳陈的治理,黄河夺淮之患大为减轻,淮河流域不少黄泛区得到了治理与开发。如苏北一带长期为水患所困,过去因黄河决口而淹没的大片农田经治理后,变成了沃土,改善了沿岸地区百姓的生产生活。二人虽已远去,但却给后世治河者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靳辅著有《治河方略》八卷与《治河奏绩书》四卷。陈潢虽含恨而终,但他的同乡张霭生将其治河论述编为《河防述要》一书,二人的精神也都承载在他们的著作中流传至今。学者总结认为,两人治河文献中“河防”“全河”“审势”“统行规画”“审全局”等概念在清初非常凸显,具有整体、辩证科学理念的色彩,推进了技术的创造和方法的实施,这些治河思想的指导意义折射出了清初社会经济发展的迫切需求。

康熙朝后期

靳陈远去,后继有人

一直以来,靳辅治河秉持着“治河当审全局”的观点,但囿于形势,其治河重点仍在于徐州至海口一带。康熙二十四年(1685)秋,靳辅才开始在河南兴工筑堤。但不久被罢职。康熙三十一年(1692),靳辅复职不久后去世,未能在河南开展治水工程,康熙帝虽多次换帅,然效果欠佳。

康熙三十七年(1698),康熙帝平定准噶尔部的噶尔丹之乱,余内忧而无外患,继续着力解决国家内部事宜,更多的精力则在治河之上。同年,康熙帝任命小于成龙为河道总督。小于成龙虽素有清廉之名,且对康熙帝忠心耿耿,但并不精于河道之事。次年(1699)康熙帝第三次南巡,亲自制定了治河计划,但小于成龙却自恃清廉和治理永定河有功,对康熙帝态度不佳,对其旨意也糊弄了事。

图片[5]-康熙王朝的头等大事,治河远比我们想象得精彩-一鸣资源网

影视剧中曾有一位“于世龙”,被认为是于成龙(也不知是哪一个)的原型,充当着关键时刻救康熙的角色,经典台词:皇上,微臣来晚了。来源/电视剧《康熙微服私访记》截图

康熙三十九年(1700)小于成龙在任上病故,康熙帝便启用两江总督张鹏翮继任河督。张鹏翮则与前几任不同,他是一位能臣,他经常亲自深入地方考察,询问当地百姓河道的情况,从而积累丰富的第一手河道资料。同时,他还积极向前人学习治河经验。除靳辅之后,他还借鉴了李冰治理都江堰“遇弯截角,逢正抽心”的经验,运用了“逢弯取直”的治河方法。张鹏翮继承了靳辅的成果,并将治河经验写成《治河书》十卷,稳定了黄河下游地区的生产生活秩序,为“康乾盛世”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康熙帝晚年,因年龄原因,加之废太子事件的刺激,已无心力南巡视察黄河河工。他曾评价自己任用的三个河督:“治水如治天下,得其道而治,不可用巧妄行,靳辅善于治河,惟用人力;于成龙心计太过,张鹏翮但遵旧守成而已。”

康熙朝后期吏治松弛,河政也不例外,学者因此总结了靳陈张之后的河政乱象:康熙朝后期,整个黄、运两河河工已是制度败坏,官不懂河,夫不上堤,料物缺失,弊端丛丛,河防修守失时,险象环生。这种情况最终导致了黄河在康熙末年至雍正初年连续数年的泛滥成灾。康熙朝后期,黄河数度决口,堵修诸工,成效甚小,甚至甫堵又决,为患甚大。

图片[6]-康熙王朝的头等大事,治河远比我们想象得精彩-一鸣资源网

康熙朝后期,皇四子胤禛发现朝廷已无力赈灾。来源/电视剧《雍正王朝》截图

雍正帝即位后,河政情况并不乐观。他整顿吏治,改去积弊,任命齐苏勒作为新任河道总督。齐苏勒为官十分谨慎,他吸取了靳辅深陷康熙朝党争的教训,并未参与隆科多、年羹尧的朋党,也因此得以善终。

雍正二年(1725),嵇曾筠被任命为副总河,管理河南河务。嵇曾筠作为关键人物担负起了河工的大任,前往河南堵筑决口、抢修险工。靳陈之后,嵇曾筠成为新的治水大家,自他治理河南黄河后,几十年不再出现漫决一事,而他治理黄河的宝贵经验也没有浪费,演化为一套颇为完善的河工修守制度,经由清廷推广到山东以及江南等地,从而推动了清代河工制度的进一步发展。嵇曾筠之子嵇璜也是治水大家,父子二人同精于治河,可谓是一代佳话。庆幸的是,靳辅与陈潢没有被世人遗忘,他们未竟的事业中终有人接过棒来完成。

回顾康熙朝六十余年里,清廷始终关心河政,任用各类贤臣治理河患。然康熙朝治河的效果也与多次政治事件交织在一起,时好时坏。可以说,康熙朝几十年治河的历史由深受党争影响的一代代治河故事组成,生动地展现了治河人物与政治之间丰富的互动关系。

参考来源:

李辅斌:《清代直隶地区的水患和治理》,《中国农史》,1994年第13卷第4期。

卞利:《论清初淮河流域的自然灾害及其治理对策》,《安徽史学》,2001年第1期。

金诗灿:《嵇曾筠与雍正时期河南河工建设述论》,《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1期。

刘凤云:《两江总督与江南河务——兼论18 世纪行政官僚向技术官僚的转变》,《清史研究》,2010年第4期。

席会东:《河图、河患与河臣———台北故宫藏于成龙《江南黄河图》与康熙中期河政》,《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13年第28卷第4辑。

吴漫、王博:《清初黄河治理理念、技术与方略》,《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2期。

(来源:国家人文历史 作者:付喆)

© 版权声明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