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加拿大称养不起熊猫提前送回?熊猫有多烧钱,1年吃700万?
2021年2月,加拿大卡尔加里动物园宣布,由于一只熊猫每年要吃掉约合700万元的竹子,但是由于国际航空运输业务受到疫情影响,无法保证大熊猫及时获得新鲜的竹叶,因而决定将大熊猫提前退还给中国。
消息一出,有国人为之扼腕叹息;有国人则是欢迎熊猫归国。
作为中国亲善形象的代言大使,熊猫一直是受外国欢迎的“香饽饽”。
在上世纪70年代,尼克松访问中国,在来到中国的第二天,为熊猫的魅力所深深着迷的帕特·尼克松便来到北京动物园参观大熊猫。
在访问活动即将结束之时,周恩来总理在答谢晚宴上宣布将把两只来自中国四川宝兴县的大熊猫——“玲玲”和“兴兴”,作为国礼赠送给美国。此举让尼克松夫妇欣喜不已。
在1979年,“玲玲”和“兴兴”每年就花费美国600多万美元,被美国人戏称为“吞金兽”。
那么,“养熊猫”到底有多烧钱?“熊猫外交”收获几何呢?“熊猫退货”真的是因为“养不起”吗?
(大熊猫)
一、养不起的“国宝”
熊猫,又名食铁兽,其作为我国独有的物种,在世界舞台上享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它有着圆滚滚的身体和黑白相间的毛发。鲜嫩的竹叶、竹枝才是这种可爱生灵的主要食物来源,但作为杂食动物,其亦捕食竹鼠等小动物。
且大多数时间里行动较为迟缓,总是在不经意间流露出懒散的神情。
与其他食肉动物截然不同,熊猫在大多数情况之下所表现出的虽然略显迟缓但依旧憨态可掬,且不具备攻击性的动物形象,往往更容易让人心生怜爱之情。
同时,熊猫的毛色以黑白两色为主,同时黑色色块又在眼睛、耳朵、大腿等身体部位重点分布,这样的配色在与其生活的竹林从颜色上形成了强烈的反差,这种强烈的视觉刺激不仅不会让人不适,还给人带来了独特的审美享受,并成为熊猫的特殊记忆点。
这样珍贵的物种,其养育过程自然是颇为繁杂。
以德国柏林动物园的大熊猫基地为例,其占地面积150亩,却只是为了养育“娇庆”、“梦梦”两只大熊猫,当初买地的费用就花了近2000万欧元,这般手笔,可谓是非凡!
此外,旅居海外的大熊猫如果发生人为意外死亡时则需要向中国缴纳50万美元的罚款,并归还熊猫遗体。
这一阶段中,从国际合作的角度出发不难发现,在林业部门的支持与调节之下,中国在涉及大熊猫保护的动物国际合作与科学研究中获得了相当丰厚的成果。
成都大熊猫繁育中心积极与日本、美国、西班牙等国外一流动物园和研究中心合作,繁育大熊猫幼崽15只,创下国际大熊猫合作繁殖产仔数量最多的优异成绩。
而此举帮助参与国都能获得一笔不菲的收益,“养不起”几乎是不可能出现的怪异现象。
那么,“养不起”难道另有原因吗?
三、扑朔迷离的真相
恰如前文所述,养熊猫很烧钱,同时,能不能养,还得看两国之间的关系——在国家双边关系开始出现摩擦与分歧时,“召回大熊猫”绝非戏言,熊猫外交便会陷入停滞。
因此,熊猫外交的成行与否也正是在这种不确定性中浮浮沉沉。
进入疫情时代后,由于受到新冠疫情的影响,在全球范围内资源的不公平分配的现状被更加分明地暴露出来。
2021年2月,加拿大卡尔加里动物园就宣布,由于国际航空运输业务受到疫情影响,无法保证大熊猫及时获得新鲜的竹叶,因而决定将大熊猫提前退还给中国;
同年12月,根据《华尔街日报》的相关新闻,台湾欲对捷克展开免费的穿山甲外交以对抗代价高昂的大陆熊猫外交;
2022年2月,美国众议院议员梅斯对外公开表示称将草拟议案,以应对熊猫租借条约中关于归还熊猫幼崽的条款,拒绝向中国归还在美降生的熊猫幼崽。
这些形形色色的新闻中尽管不排除部分动物园处于疫情时期的权宜之计,但更深层次地反映出在疫情肆虐的当下,保守主义风气盛行,“熊猫”也需要更多的智慧与手腕。
结语:
与澳大利亚曾进行的“鸭嘴兽外交”类似,中国作为熊猫唯一的来源地,两者之间形成了很强的对应关系,即提到熊猫便不可能绕开中国。
借助熊猫这一可爱的动物形象有助于在国际舆论中对于中国的国家形象展开正面联想,相比于龙、东北虎等动物形象,熊猫更容易让人产生稳重、温和、不偏激的影响,这对于塑造中国的舆论形象是很有帮助的。
此外,在野外生存的熊猫生存繁衍的历史悠久且数量稀少,因此作为一种极为珍稀的动物“活化石”,将其作为开展外交活动的重要桥梁,其中对于接受国的重视程度不言自明,亦是开展高级别外交活动的重要证明。
不论是1957年新中国对苏联开展第一次事实意义上的熊猫外交,还是在《人民日报》报道中首次提及的新闻报道中的新中国第一次熊猫外交。足以见得新中国在熊猫外交在实际应用中,在涉及对象选择问题上的规格与要求之高,珍贵的熊猫或是承载着中国修复对苏关系,或是在冷战新阶段开辟中美关系新局面的重要战略判断。
礼不轻,情谊亦重。
若因为“养不起”而退回,实属可惜至极!
参考资料:
蓝剑锋.中国国际传播活动中的“媒介”与“符号”——以“熊猫外交”为例[J].今传媒,2020,28(12):96-100.
罗小燕,王若愚,谢绝.解构主义视域下的大熊猫文化产业发展研究[J].产业创新研究,2020(12):20-24.
王智颖,洪优.中日熊猫外交与新媒体时代中国国家形象建构[J].传播力研究,2020,4(18):34-35.
张铮,刘钰潭.大熊猫是如何成为中国国家形象“代言”的——基于人民日报 1949-2019 年的报道分析[J].新闻与写作,2021(02):36-44.
刘晓晨.兄弟之盟:新中国同社会主义国家间的动物外交[J].史林,2015(02):166-174 221-222.
赵丽君,郑保卫.国家形象视角的“熊猫外交”研究[J].新闻爱好者,2017(12):15-19.
王士琛.积极运用“熊猫外交”对中国和平形象的提升[J].公共外交季刊,2016(02):20-24 124.
刘晓晨.从东方到西方:冷战背景下中国的熊猫外交[J].近现代国际关系史研究,2014(02):192-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