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博物院“失传的宝物”系列旅游产品:文物文创体验更沉浸

河南博物院“失传的宝物”系列旅游产品:文物文创体验更沉浸

“失传的宝物”系列是河南博物院2020年底打造推出的考古盲盒文创产品,该产品一推出就受到国内外市场的热捧。它是河南博物院首次采用“动态文创”理念开发的一款文创产品,是新时代文旅融合背景下博物馆文创发展模式的创新。

河南博物院院长马萧林表示,考古盲盒的火爆,可以看出人民群众对传统文化消费的旺盛需求,这促使文博人以更加开放的思维跨界合作,不断探索让文物活起来的有效方式,使得文物能够更好融入生活、服务人民。

宅在家里“挖文物”

拿起精巧的洛阳铲,小心翼翼地剥土,随着土壤一点点脱落,轻轻扫去上面的浮尘,“文物”大将军虎符终于现出真容……“五一”前夕,河南郑州的王子熙收到妈妈赠送的河南博物院“失传的宝物”大礼包时惊喜万分。随后,化身“考古专家”弄得满身是泥的沉浸式体验,更让他在惊喜中感受了文物内涵。

“失传的宝物”考古盲盒文创产品,分为传承、史诗、传说三大种类,2021年9月更新的宝物中已经包含了河南博物院六大镇院之宝及80多款文物微缩仿制模型,其种类涉及青铜器、玉器、陶器、瓷器,品类繁多,十二生肖兽首印章、大将军虎符、武则天金简或杜岭方鼎等均包含在内。

“失传的宝物”考古盲盒深受欢迎,与它自身属性密不可分。为了模拟真实的考古体验,盲盒处处体现考古的专业性,盲盒中包裹“文物”的泥土是来自洛阳北邙充满千年古都文化气息的土壤,产品中包含了考古钻探神器洛阳铲(微缩版)、专用小刷子,连外包装上都印有考古地层标记。

“考古和开盲盒很像,你永远不知道下一秒会出现什么。”河南博物院文创办主任宋华称,河南博物院的考古盲盒并不是盲目跟从近年来兴起的盲盒热,而是充分考虑到盲盒理念和考古工作的共性。相较于普通盲盒开盒即结束,“失传的宝物”考古盲盒打开后需要消费者亲手发掘,最终获得宝物,这种互动体验让消费者可以在一个个独立的“考古现场”中感受探秘历史的瞬间。

“动态文创”助力提档升级

博物馆文创产品品类繁多,按其发展阶段来看,1.0时代主要是各种文物主题的纪念品,2.0时代注重将文创产品的感官体验。然而,随着博物馆文创产品开发日趋成熟,越来越多同质化产品开始出现。

“河南博物院文创团队(简称‘豫博文创’)在最初的探索阶段,也经历过追求同质化产品的时期。”宋华说,随着博物馆文创工作的深入发展,他们发现如果总是走别人走过的路、循着别人制定的规则就很难实现突破,于是开始探索一条属于豫博文创自己的创新之路,开启了文创产品的3.0时代,河南博物院也在升级之路中提出了“动态文创”的概念。

“动态文创”是指文创产品不再是静态的、孤立的,而是需要人参与其中,并通过各种互动等方式最后获得的文创产品。“以开放的姿态迎接公众,在产品的研发和改进过程中不断吸取意见,让公众感受到自己参与了这款产品的创作。”宋华说,考古盲盒是第一款在此概念下诞生的产品。

“失传的宝物”考古盲盒把考古代表的“传统”与盲盒象征的“时尚”结合起来,让大家体验到发现“文物”的惊喜感、代入感和满足感,激活了年轻人的好奇心、求知欲和兴奋点,一经推出便供不应求。

随后,河南博物院又推出了“散落的宝物”系列文物挖掘和文物修复盲盒、“雕刻的宝物”传拓盲盒,它们仍沿用“动态文创”的概念,沉浸感、代入感十足。

郑州大学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汪振军称,河南博物院的系列考古盲盒通过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让文化知识由被动灌输转变为主动探寻,进而实现文化传承和消费升级。

让更多的文物走进生活

为了“让文物活起来”,河南博物院始终鼓励文创产品积极“走出去”,打造“立体文创”新布局,让历史文化的传播和交流从一个单一的空间,向外发展形成一个开放包容、交流互动的立体新天地。

2021年7月,河南博物院首次将文创特展“搬”进购物场景,在郑州二七万达广场举办“探见博物馆之旅——河南博物院“失传的宝物”考古盲盒互动展”。2021年11月,河南博物院将复刻文物与考古盲盒搬进郑州市井文化主题街区“郑州1948”,打造“嗨!国宝”考古盲盒主题展馆,通过考古盲盒挖掘郑州文化的内驱力量。此外,“失传的宝物”系列考古盲盒先后入驻TOPTOY亚洲潮玩集合店和加拿大大型商超,在大洋彼岸也拥有了一批“忠实粉丝”。

看到考古盲盒的破圈效应,很多品牌希望与河南博物院达成联名合作。截至目前,豫博文创依托考古盲盒系列产品,先后与腾讯视频、百度百科、万达、支付宝、鸿星尔克、凯迪拉克、联想等品牌达成合作。

“其实从‘活’起来到‘潮’起来的不单单是文物和传统文化,更是我们心中的历史自信和文化自信。”马萧林介绍,河南正借文旅融合的东风,用活用好丰厚的文物资源,倾力塑造“行走河南·读懂中国”品牌,让更多沉睡千年的历史图景生动再现。(本报驻河南记者 张莹莹)

来源: 中国文化报

© 版权声明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