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建“假古镇”的伟光汇通距离爆雷有多远?
四面楚歌,特色小镇专家没有了特色。
▲
栏目 | 文旅商业评论
领域 | 文旅地产
01
山东之殇
2022年,是文旅地产开发商流年不利的一年,以建设运营“假古镇”出名的文旅地产商伟光汇通众多项目也陷入困境。
进入7月,家在济南市长清区的当地人张国伟没能等来家门口济南宋风古城一期的如期营业,而这已经是这座“赝品古城”的第二次延期跳票。
公开信息显示,2019年8月1日宋风古城项目在济南开工奠基,由伟光汇通集团开发,投资额达40亿元,项目以宋代济南文化特色古城为核心,建成两年后将提供3000个就业岗位,实现年接待游客量500万人次以上。
“没有看到任何对古沂州府历史的讲述,”最令小亥不能接受的还是“打着古城的幌子卖别墅,景区内卖房的广告屡见不鲜。”
在伟光汇通全国各地兴建的“假古镇”、“假古城”中,类似的吐槽并不鲜见。
许昌曹魏古城
伟光汇通集团董事长陆学伟曾解释,今天的伟光汇通已经不是当年那个仅仅投资建设和运营彝人古镇的伟光汇通了,“以前我们可能是十年做一个项目,现在可能是一年做十个项目。“
过度的同质化,直接影响了这些古城项目的客流量,尤其是年后,当年假过去,年轻人纷纷回到工作的城市,古城往往一片冷清。
以郯国古城为例,郯国古城刚刚开放时,60元一个人的票价就劝退了很多人,不得已景区推出免门票活动,才吸引了当地人。临近过年,再次收费,降至20元,可年一过,看着骤减的客流量,该不该收费又成了一个问题。
这些年,上述问题一直在持续困扰伟光汇通旗下文旅项目。仅靠当地人,支撑不起古城的客流量,而过度的同质化又无法吸引更多的外地游客。
在伟光汇通的官方表述中,预计游客量一直颇为光鲜,往往500万游客/年起跳,但其项目产品缺乏IP,一旦收取门票,预计入园人数即断崖下降,游客的消费意愿与能力更是成疑。
事实上,伟光汇通全国各地修建的“假古镇”耗资巨大,不仅容易烂尾,且盈利变现能力不佳,但倘若撕开文旅这层“皮”,会发现伟光汇通终归是以文旅的名义“卖房子”。
还是以临沂为例,公开信息显示,伟光汇通与山东东方佳园房地产投资建设的沂州古城、郯国古城、鄪国古城均有配套房产项目出售,且均售价不菲,沂州古城房价更是以35000元领跑临沂房地产市场。
文旅项目乏人问津,地产却频频售出高价,这也难怪很多人质疑伟光汇通开发的古城到底是文旅项目还是地产项目了。
03
“退出潮”下的金蝉脱壳
近些年,烂尾、停贷、爆雷的民营开发商不在少数,伟光汇通也明显开始力不从心。
透过审计报告披露的惨淡经营数据可以清晰看到,伟光汇通2019年营收约6.08亿元,净利润亏损2.79亿元,资产总计52.37亿元,负债55.17亿元。
截止2020年10月31日,其营业收入直接降至1.33亿,净利润亏损扩大到3亿,资产总计63.73亿,负债总计68.9亿,所有者权益已进一步降至-5.15亿。
当伟光汇通的“假古镇 地产”模式进入瓶颈期,又接连遭遇国资撤资事件。
去年2月25日,全国产权行业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的一则公告,让行业再次聚焦伟光汇通。
公告显示,伟光汇通二股东——国开创新资本挂牌转让伟光汇通22%股权,底价为3.24亿元。
这并不是陆学伟第一次“临阵脱逃”。
作为伟光汇通发迹的文旅项目——彝人古镇项目操盘方云南汇通古镇文化旅游开发集团有限公司从2017年初开始,受资金链问题影响,接连陷入多家公司的金融借款合同纠纷,历史被执行总金额为8638.5万元。
陆学伟选择在2018年退出云南汇通集团股东,成功金蝉脱壳,躲过一劫。
只不过,2022年,陆学伟的“老家”也开始着火。
今年3月4日,伟光汇通旅游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成为被执行人,案号为(2022)京0108执2907号,执行标的为550.5万元。
躲得了初一躲不了十五,这一次陆学伟还会“幸运”逃离吗?
本文受访者皆为化名
今日话题:你认为伟光汇通距离爆雷还有多远?欢迎在下方留言框与旅界君互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