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力付费会员,知乎能否走出独一无二的变现之路?
锋芒智库丨指月
2019年知乎在付费会员业务上明显下了更多功夫。此前不温不火的读书会员有了升级版,也开展了多个联名会员活动,颇有将付费会员作为下一个主要变现增长点的态势:
2019年3月8日宣布与京东达成合作,推出“京知联名会员”的联合会员业务,一次购买同时拥有双方会员权益;3月18日,知乎宣布上线新的会员体系——“盐选会员”,全平台内容与用户服务进行了多项升级,包括付费内容权益、社区功能权益及会员用户的身份权益三个维度;5月21日,知乎与线下书店品牌“言几又”共同推出联名“言盐会员”体系,再度拓宽了会员业务范围。
说起外界对知乎的质疑,通常围绕在两个方面:一是随着用户数量不断爆发,内容质量逐渐变成大杂烩、低质化;二是商业层面对其变现能力的质疑,似乎除了信息流广告之外,知乎并未建立起其他多元有效的盈利方式。
广告独木难支,会员付费能否像视频平台一样扛旗?
知乎的商业模式中,广告无疑是最主要的收入增长点。知乎的用户规模早已突破2亿,这个体量之下的巨大流量自然具备广告价值。据知乎去年融资发布的数据,2018年上半年,商业广告营收额相比去年同期增长达340%。在信息流中频繁出现的外部广告和知乎live、电子书广告层出不穷,内容也是五花八门,据知乎自己的广告介绍显示,知乎的信息流广告也是根据用户兴趣等大数据针对性投放的。
但相比两三年前的知乎广告,现在的知乎信息流广告有一个明显的特点:隐藏在问题信息流中,一不留神,你会以为是点击了一个普通的问答——几乎所有的信息流广告都以提问模式呈现,在边缘处有“XXX发布了广告的字样”作为提醒。
这体现的是知乎发掘出的具有“独占性”的效果广告优势,至于这样做的根本逻辑不难理解——“你有多少次在购买商品之前,去知乎搜索了相关品牌问题?”知乎建立在购买决策之上的动能是很强的,这也是知乎广告目前最大的稀缺性。
但这种广告的局限性在于,首先知乎在变得越来越大众化后,已经丧失了许多早期建立的“高端可靠”的口碑优势,谈起知乎,“人在美国,刚下飞机,谢邀”之类的调侃成了第一印象;其次,信息流广告对用户体验是有负面效果的,不可能无节制进行投放。
说到最后,我们一直难以清晰解释的问题是,知乎究竟在走一个什么样的模式?现在的知乎,刷推荐信息流的时候像今日头条;查资料的时候像百科;求助提问的时候像百度知道;讨论热点问题的时候像微博话题;刷想法的时候像微博 朋友圈。知乎好像在哪一块都有一定的流量规模,但又没有形成清晰的模式。
但或许更为公正的说法是——这是因为知乎是独一无二的。与它的外国前辈Quora不同,知乎在规模化、商业化上都早了一步,这其实也就意味着,会员也好、广告也好、卖书卖课也罢,知乎的商业化仍然需要更多的试探过程。
只是那个在公开信中表示“在垃圾泛滥的互联网信息海洋中,真正有价值的信息是绝对的稀缺品”的知乎可能真的一去不回了,或者更温和一点说,想要找回那样的体验,现在需要费更多的工夫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