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的“最有影响力学者排行榜”?教育部社科司已澄清与其无关

谁的“最有影响力学者排行榜”?教育部社科司已澄清与其无关

7月15日,教育部社会科学司发布声明称,“近期,某高校研究机构在网上发布了‘中国哲学社会科学最有影响力学者排行榜:基于中文学术成果的评价(2020版)’,现郑重声明:教育部社会科学司与该研究机构没有关联,从未授权其开展有关排行榜研究和发布活动。”

教育部社会科学司同时提醒:各地各高校不要盲目采信、引用和宣传此类排行榜,共同营造风清气正的学术生态。

图片[1]-谁的“最有影响力学者排行榜”?教育部社科司已澄清与其无关-一鸣资源网

那么,所谓“中国哲学社会科学最有影响力学者排行榜”究竟从何而来呢?

排行榜由长安大学一评价中心发布

7月16日,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从教育部工作人员处获悉,上述官方声明澄清的排行榜系长安大学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此前发布的《中国哲学社会科学最有影响力学者排行榜:基于中文论文的研究(2020版)》。

公开信息显示,长安大学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于今年6月12日发布了上述排行榜。该中心称,“长期以来,‘简单计数’科研评价方法导致了‘重数量、轻质量’等问题,学术评价急需破除‘五唯’,摒弃这种简单评价方法,转而关注科研成果本身的质量和产生的学术影响,据此科学合理地评价学者影响力。”

据介绍,排行榜数据“主要来源于中国引文数据库(CNKI)、超星发现等数据,共设置重要期刊发文量、受关注度、发文与被引综合指标、重要获奖情况、图书引用次数五个一级指标来综合衡量学者学术成果对其所在学术领域的影响贡献程度,向下设置九个二级指标,在对各指标数据在进行标准化处理之后,结合对应的权重计算每位学者的得分,最终形成学者学术影响力排名”。

最终,长安大学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称,今年年共形成了20个一级学科排行榜、81个二级学科排行榜以及5个交叉学科排行榜。每个排行榜榜单会显示上榜学者的地域分布、单位分布以及影响力得分排名。以文学为例,共有100位学者入选文学一级学科榜单,361位学者分别进入文学下设的3个二级学科榜单。

澎湃新闻记者注意到,截至7月16日,尽管已有部分高校官网删除了此前发布的本校教师入选长安大学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上述排行榜的消息,但仍有不少高校官网的类似“祝贺”信息仍清晰可见。

譬如,长安大学公路基础设施经济与管理研究中心6月13日发布消息称,“我中心主任徐海成教授、中心副主任樊建强教授成功上榜2020版中国哲学社会科学最有影响力学者经济学排行榜,标志着中心在经济学理论研究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特别是在交通运输经济学学术领域的贡献程度处于学科前列。”

评价中心6年前揭牌,校党委书记兼任主任

据长安大学官网介绍,该校是直属教育部、国家首批“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国家“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目标成为“我国交通运输、国土资源、城乡建设三大行业领域高层次人才培养、高水平科学研究、高质量社会服务的重要基地”。

长安大学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于2014年1月正式揭牌,时任校党委书记杜向民兼任了该中心主任。

据长安大学官方消息,杜向民在2014年1月举行的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揭牌仪式上介绍称,该中心“依托长安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图书馆、杂志社和社科处、发展研究中心等单位成立的一个跨学院、多学科、综合性研究机构”。

杜向民当时表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将立足我国实际,借鉴国际经验,本着‘夯实基础、加强应用、凝练特色、服务社会’的宗旨,坚持以创新、质量、贡献为导向,对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体系开展基础理论和实践研究,为繁荣发展我国人文社会科学服务。”

此外,由杜向民担任首席专家的人文社会科学重大项目“构建符合人文社会科学各学科特点的分类评价标准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开题报告会于揭牌仪式后举行。

机构成立次年,2015年11月,中国人文社会科学评价研究中心便发布了《中国哲学社会科学最有影响力学者排行榜:基于中文期刊的研究》。官方介绍称,“该排行榜首次以科研成果质量为基础,用定量化的综合性指标构建了一个反映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各学科科研工作者的科研成果影响力评价体系。”

公开资料显示,长安大学中国人文社会科学评价研究中心隶属于该校公共管理与法学院。2020年3月,长安大学在公共管理与法学院、文学艺术与传播学院的基础上组建成立了人文学院。

7月15日晚,教育部社会科学司上述声明发布后,长安大学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网站(evaluation.chd.edu.cn)已无法访问,网页显示“当前站点已停止,请稍后重试”。该中心值班工作人员16日在接受澎湃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不清楚(网站)情况,是由相关老师在负责。”

© 版权声明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