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风月片”里,没有李翰祥三个字,将失去一半颜色
?丨本文首发于皮皮电影
世人皆知李翰祥是“风月片”大师,却鲜有人知,他也被称为“片厂变色龙”。
“我拍的那些喜剧呀,风月片呀,完全是为了卖钱。”
当年李翰祥说出这话的时候,也许他没有想到,20多年后的今天,他的电影正被越来越多的影迷认同。
一、不甘平凡的激进青年
1926年4月18日,李翰祥出生于中国辽宁锦西县,幼年时历经战乱之苦,后移居北平,在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攻读西画。
学画期间,李翰祥,思想激进,因多次参加学生运动,而被开学校开除。
一次偶然,他参演话剧《棠棣之花》,而被观看演出的戏剧学家马彦祥的赏识,进入上海市立戏剧学校功读。
同年他参演电影《满城风雨》,从此进入电影圈。
1949年,李翰祥进入长城公司成为签约演员,因表演天赋过人,不久他便拿下了第十七届亚洲影展影帝。
如果按照原有“演员”的路线发展下去,李翰祥一定会是一名名留影史的影星,但他志不在此。
拍戏的同时,李翰祥还肩负起了美术布景和广告看板的绘制,跟随王朝曦和陈翼青学习剪辑。后又师从严俊、但杜宇,终于他慢慢的从一名演员转型成了一名导演。
1955年,李翰祥为亚东电影公司执导了处女作《雪里红》,受到邵逸夫的赏识,转投邵氏,正式开启了他的邵氏电影生涯。
1996年,受挚友刘晓庆邀请,李翰祥重回内地,拍摄电视剧《火烧阿房宫》,不幸的是,李翰祥由于拍摄期间劳累过度,心脏病复发离世,享年70岁。
这也让邀请他来拍戏的刘晓庆,一直不能释怀,每思及此,都后悔自己不应该邀请他再到内地拍戏。
但李翰祥,一位将整个人生都放在艺术创作中的导演,其实影视作品就是他的生命啊!
回顾他这一生,他的创作“洒脱”,不管是细腻柔美的“风月片”,博君子一笑的“喜剧片”,还是恢弘深沉的“历史片”,他都能信手拈来。
香港风月片,没有他,将失去一半颜色,香港历史片,没有他,将丢失一半的深沉。
在与之现在相比,如今的香港导演里,恐在难觅,李翰祥这样的大师踪迹了……
文/皮皮电影编辑部:热血丹心
?原创丨文章著作权:皮皮电影(ppdianying)
未经授权请勿进行任何形式的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