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报天天读:2022年11月29日 人民日报金句篇段摘编(第563期)

党报天天读:2022年11月29日 人民日报金句篇段摘编(第563期)

图片[1]-党报天天读:2022年11月29日 人民日报金句篇段摘编(第563期)-一鸣资源网

前进,光荣和梦想的远征

新时代十年,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阔征程中,书写出非凡篇章。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伟大事业,从来就孕育于伟大梦想。

敢于有梦,没有什么山峰不能攀登。勇于追梦,没有什么急流不能横渡。

“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继续付出辛勤劳动和艰苦努力”

“新时代的伟大成就是党和人民一道拼出来、干出来、奋斗出来的!”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春秋十载,习近平总书记以实际行动不断践行着这句对人民的真情告白。

中国梦,是强国梦、强军梦,也是航天梦、海洋梦,更是经济繁荣梦、政治民主梦、生态文明梦……如繁星组成银河,似涓滴汇成巨澜。无数个梦想叠加,描绘出新时代最为壮阔的图景。

与时代共同奔跑,以奋斗逐梦圆梦。每一张梦想成真的笑颜,都印刻在时代的华彩中。

“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

“让我们踏上新征程,向着新的奋斗目标,出发!”

是梦想,也是征途。

是蓝图,也是号角。

“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我们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现在,我们正意气风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习近平总书记在新一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庄严宣示。

是蓝图,也是号角。

追梦的脚步愈发坚实: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再奋斗15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圆梦的路径愈发清晰: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是信心,更是信念。

“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突破”“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未来五年,新征程上的每一个目标,都承载着人民的期盼。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亲历非凡十年的历史性成就、历史性变革,我们深切体认到,党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心愿,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

“新征程是充满光荣和梦想的远征。”抚今追昔,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掷地有声:“我们要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努力创造更加灿烂的明天”。

豪情满怀,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坚信——

只有创造过辉煌的民族,才懂得复兴的意义;只有经历过苦难的民族,才对复兴有如此深切的渴望。

十年来,梦想如号角,吹响亿万人民团结奋斗的时代旋律;梦想如画笔,绘写民族伟大复兴的万千气象。

这是砥砺奋进追梦的十年。十年来,多少涉滩之险,多少爬坡之艰,多少闯关之难,在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极不寻常、极不平凡。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亿万人民坚定信心、迎难而上,一仗接着一仗打,攻克了一个个看似不可攻克的难关险阻,创造了一个个令人刮目相看的人间奇迹。

这是团结奋斗圆梦的十年。全面小康创造奇迹,“太空出差”世界瞩目,“中国饭碗”端稳端牢,“国之重器”砥柱中流,中国建造遍布大地,核心技术加快攻关,生态文明引领潮流,“一带一路”联通四海……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党的旗帜下团结成“一块坚硬的钢铁”,一道拼、一道干、一道奋斗,党和国家事业实现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取得一系列标志性成果。我们以新时代十年的伟大成就宣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进入新时代,实现伟大梦想脚步坚定、足音铿锵。

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百年来,党领导人民不懈奋斗、不断进取,成功开辟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

只要我们坚定志不改、道不变的决心,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一定能够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梦想的航船,需要掌舵者;复兴的征程,需要领路人

实践充分表明,“两个确立”是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决定性因素,是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应对一切不确定性的最大确定性、最大底气、最大保证,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

今日之中国,一派欣欣向荣的气象,世界东方升腾起激荡人心的中国梦,奏出一个伟大民族走向复兴的交响乐章。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有力,正领导中国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信心百倍推进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行百里者半九十。

走过苦难辉煌的过去,走在日新月异的现在,走向光明宏大的未来,中国梦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

推动医疗卫生资源下沉

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吸引优秀人才扎根基层

良种、良田,配上好农机、好农艺,推动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粮食稳产增产有了保障,农业基本盘就能更加稳固

落实好各项惠农政策,进一步加强粮食生产能力、储备能力、流通能力建设,推动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我们一定能把粮食安全的基础夯得更实

粮食安全的根基是粮食生产能力安全,科技强农、机械强农是关键。

农民愿不愿意种粮、愿意种多少粮,关键就看种粮能带来多少收益。

落实好各项惠农政策,进一步加强粮食生产能力、储备能力、流通能力建设,推动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我们一定能把粮食安全的基础夯得更实,让“中国饭碗”端得更稳,让“大国粮仓”根基更牢。

开放是世界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创新是引领世界发展的重要动力。

创新不是“独角戏”,而是“大合唱”,开放为创新提供了重要基础。

开放不停步,创新无止境。

新时代新征程上,继续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定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我们定能让开放为全球发展带来新的光明前程,让创新成果惠及各国人民,为增进世界人民福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航天事业是神圣而光荣的事业,作为一名焊接工人,能够参与载人航天事业,为航天员建造安全可靠的“太空家园”,既是责任也是荣幸。我们会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担起应有的责任,大力弘扬“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勇于创新突破,为我国航天科技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再立新功。

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壮大,让民营经济创新源泉充分涌流,让民营企业创造活力充分迸发,民营经济必将走向更加广阔的舞台,为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注入新动力

着力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坚持向改革创新要动力。越是面对困难和挑战,越要不失时机推动改革,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发展中的问题。

以转型升级拓宽发展空间。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是增强企业发展后劲的必然选择。

把优化营商环境摆在更加突出位置。良好的营商环境是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

民营经济只能壮大、不能弱化。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壮大,让民营经济创新源泉充分涌流,让民营企业创造活力充分迸发,民营经济必将走向更加广阔的舞台,为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注入新动力。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今年是中国梦提出十周年。十年来,无数追梦者将人生理想融入中国梦,将个人追求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以不求回报的奉献和勇往直前的热爱,奔跑在追梦路上,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家风家教是一个家庭最宝贵的财富,是留给子孙后代最好的遗产。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推动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提高人民道德水准和文明素养。”用良好家风涵养青少年道德情操,不仅关乎青少年健康成长,也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后继有人。我们要大力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发挥其涵养道德、厚植文化、润泽心灵的作用,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把爱家和爱国统一起来,把实现个人梦融入国家梦、民族梦之中,努力成长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之才,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体现时代特征,创新内容形式。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既要传承弘扬中国传统优良家风和红色家风,也要顺应时代要求,在家庭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青少年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矢志追求更有高度、更有境界、更有品位的人生,推动形成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同时,要把握青少年特点,立足青少年认知习惯,优化教育方法。综合运用案例教育、互动教育等方式,用小故事讲大道理,让身边人讲身边事,引导青少年在深入思考和互动讨论中领会道理、启迪心灵。尊重青少年主体地位,加强体验式、融入式教育,让他们在参加志愿服务和家风主题朗诵、书画、文艺表演等实践活动中增强文化自信、增进家国情怀。创作开发青少年易于接受的网络教育产品,润物细无声地引导青少年把良好家风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促进家校社协同,打造全方位育人空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要承担起对青少年实施家庭教育的主体责任,以言传身教引导青少年养成良好思想、品行和习惯,帮助他们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迈好人生的第一个台阶。学校是青少年成长的摇篮,是立德树人的主阵地。可将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纳入学校工作计划,如针对不同年龄段青少年的特点,定期组织公益性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和实践活动,传授家庭教育理念、知识和方法,促进家校共育。社会是大家庭,也是大学校。要大力宣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重要论述,弘扬家庭美德和优秀家风。用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和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等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开发家庭教育类公共文化服务产品,设立社区家长学校、非营利性家庭教育服务机构等,组织开展文明家庭创建、普及家庭教育知识等实践活动,为家庭教育提供指导和帮助。

探索长效机制,形成齐抓共管格局。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形成各方面齐抓共管格局,凝聚建设合力。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充分认识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重要性,完善领导机制,加强统筹谋划,把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工作摆上议事日程,制定出台相应政策措施,促进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有效衔接、互融互促。构建有关部门协同联动的工作机制,宣传、教育等部门以及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应结合自身特点,积极开展相关活动,把新时代家庭家教家风建设融入国民教育和青少年工作全过程。把新时代家庭观的要求体现到法律法规、制度规范和行为准则中,体现到各项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管理政策中,彰显公共政策价值导向。完善社会广泛参与的激励机制,加强宣传引导,强化社会协同育人的责任感,广泛动员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志愿者等社会各界力量参与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工作,引导青少年大力弘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培养良好个人品德,争当伟大理想的追梦人,争做伟大事业的生力军。

新征程上,我们要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持续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夯实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物质基础。

新时代十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经济实力实现历史性跃升。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一定的发展实践都是由一定的发展理念来引领的。新时代十年,我国经济发展之所以能够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根本在于有习近平总书记掌舵领航,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

积极创新,激发更多消费需求

以新场景、新业态、新模式激发更多新消费需求,是四川扩内需、促消费的重要抓手:

挖掘特色,不断释放消费潜能

政策助力,带动效应加速显现

世间事,作于细,成于严。严,是新时代管党治党的鲜明特点,也是党员干部自我修养的重要要求。

严于律己,要外见于行。不能做的事坚决不做是底线,应该做的事一往无前、做到最好才是担当。甘于挂“免战牌”、做“太平官”,不见担当底气和斗争锐气,这样的党员干部与时代气质格格不入,与事业要求相去甚远,与人民期盼严重不符。该做的事,知重负重、攻坚克难,顶着压力也要干;该负的责,挺身而出、冲锋在前,冒着风险也要担。这样的工作作风和状态,才是新时代党员干部应有的自我要求。

焦裕禄笃信“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一年多时间里跑了兰考县120多个大队,探寻治理“三害”的方法,即便身患重病,也要“拼上老命,大干一场,决心改变兰考面貌”。廖俊波干的都是“背石头上山”的重活累活,但他任劳任怨、永不懈怠,“能去现场就不在会场”,搞调研,摸底子、找路子,干部群众都说,“他走到哪里,哪里就会大变样”。

严于律己,从根本上说要磨砺党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更重要的是党性,这是党员的根与魂。党性强,则作风正、纪律严。当前,我们必须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不断加深对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个根本问题的理解认识,感悟初心使命、坚定理想信念。把“总开关”拧紧了,才不会放松要求、放纵自己。

“严于律己,出而见之事功。”奋进新征程、创造新伟业,严于律己是党员干部的必修课。人人朝乾夕惕,人人奋勇争先,我们的事业必将蒸蒸日上。

选优配强干部,吸纳优秀人才

提高抓党建水平,提高专业服务能力

实行事务准入制度,激发干事创业热情

心里有盼头,干得有劲头。昭晖已经连续3年被评定为“优秀”,“有激励、有保障,压力在肩,动力更足。未来还得铆足劲,为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推动社区工作‘更上一竿’。”

作为一名工业题材网络小说作家,我从中国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艰辛历程与辉煌成就中获得源源不断的创作灵感,并且深深地意识到,作家只有深耕时代,才能创作出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

要把深藏在文献中的故事转化为文艺作品,感动和激励今天的年轻人,需要作家进行富有想象力的提炼加工。但这不代表创作可以信马由缰,全凭想象,只有建立在生活真实和艺术真实的基础上,文艺作品才有生命力。

网络文学的创作方式与传播形式更加多元,更讲究与读者的互动。用网络文学讲述工业故事,可以让今天的年轻人了解国家的进步以及前辈的艰辛,增强他们对于中国道路、中国理论、中国制度、中国文化的信心。

图片[2]-党报天天读:2022年11月29日 人民日报金句篇段摘编(第563期)-一鸣资源网

来源:人民日报

© 版权声明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