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云的“社区哲学”,为何留不住人了?
编辑导语:随着互联网的深度发展,内容社区早已是常态,相信网易云大家应该都不陌生,网易云作为音乐平台也有属于自己的音乐社区。建立社区目的就是为了增加用户粘性,留住用户。通过查询数据可知,音乐社区的用户粘性普遍下降,网易云音乐平台为什么会出现此种情况,那么又应该如何解决呢?本文围绕此话题展开了讲述,推荐对此感兴趣的伙伴阅读。
但随着大量普通用户涌入,评论区逐渐变味——编故事博同情、抖机灵的段子等与音乐无关的评论,越来越多。
比如,2017年,用户“房东的猫王子”在某歌曲评论区留言表示,自己不久后可能离世,谢谢歌手创作了这首歌,这迅速获得大量关注。但结果证明,这只是为博同情涨粉的骗局。
社区调性跑偏下,有用户总结出了平台博关注、获取流量的几大通用模式。随之而来的,是用户的用脚投票。
据问卷调查显示,“求赞骗赞”是用户最讨厌的评论类型,编故事次之。
而乐评社区内部氛围走偏时,外部的竞争环境也有了变化。
可以看到,网易云的歌单以及评论等功能,早就被老对手QQ音乐移植了过去。不仅如此,它还独家推出“音乐弹幕”功能,创造动态的评论体验。
平台着力打造,再加上独家版权时代的丰富音乐曲库加成下,QQ音乐的乐评板块发展迅速。
类似的竞争压力,还来自短视频类平台(QQ音乐也一样)。
从我们统计的网易云新歌榜排行前八名歌曲,分别在网易云音乐、QQ音乐、抖音、B站上的评论情况看:
网易云原唱歌手的歌曲讨论度,几乎被QQ音乐追平,而翻唱歌曲的讨论度,不及QQ音乐;同时,整体的歌曲讨论度,都和抖音有一定差距。
但值得注意的是,目前这一块在被竞争者“偷塔”。
我们在《网易云音乐IPO:雨淋湿了天空,毁得很讲究》一文曾论述过,独立音乐人的作品,最需要的是曝光以及版权收入。
就曝光推广来说,腾讯音乐的认可度排在第一,同时,拥有巨大流量的抖音、快手,也吸引力不小。
可以看到,爆款歌曲《漠河舞厅》、《世间美好与你环环相扣》、《学猫叫》等,虽是网易云的原创作品,但走红很大程度依赖抖快的助推。
至于收入方面,据《2020中国音乐人报告》,通过腾讯音乐获益的音乐人占比达到64.4%;网易云音乐的占比为24.9%。
而在抖音,拥有百万粉丝的音乐人,接翻唱和广告的年收入在10万-100万不等。
这样的竞争背景下,网易云对原创音乐人的吸引力减弱。
据《2020中国音乐人报告》,2019年头部原创音乐人(粉丝五万人以上),签约腾讯音乐比例为81%,签约网易云音乐的为61%。
而在网易云音乐火起来的歌手,隔壁老樊、房东的猫、花粥等,也都相继加入了抖音。
原创音乐人流失,意味着社区稳定性出现松动。为了留住原创音乐人(当然,也有平台战略考量),2018年网易云上线了LOOK直播,增加创收渠道。
四、直播社区流量来自平台内部
从披露的数据来看,2020年网易云LOOK直播的主播数突破50万;2021Q3社交娱乐收入(直播打赏)占到平台总收入的56.8%。
但就影响力而言,近一年来,LOOK直播的排名,始终落后于其他音乐平台的直播项目。
并且,截至目前,百度搜索指数也未收录“LOOK直播”。
但实际的引流效果,似乎并不太明显。如下图,从云圈成立到线上演唱会,网易云音乐MAU增速的修复效果不尽人意。
究其原因,问题或许出在社区生态的流动性上。
如下图的统计显示,明星在网易云音乐发布的动态,大多为新歌宣传内容,真人基本不与粉丝互动;与之相比,QQ音乐会有明星真人空降评论区互动。
另据资料,“财大气粗”的QQ音乐,每月会邀请明星真人,如偶像男团R1SE、知名音乐人简弘亦、热门说唱歌手直火帮Feezy等,空降兴趣小组,与粉丝互动。
一个可以和“哥哥”双向奔赴,一个只能单相思,粉丝会流向哪里可想而知。
真人上拼不过同行,而在追星路径上,更是和短视频等平台差着层级。不信,看看音乐圈明星抖快带货时,粉丝贡献的战力,就知道了。
综上来看,在内部吸引力不足,外部竞争的影响下,平台对原创音乐人吸引力减弱;而用以破圈的直播社区和明星社区,起步晚成长性存在不确定。
而音乐提供者扩展乏力,如何能留得住用户呢。
六、小结
将城市衰败的一般解释模型,代入音乐社区平台,可以发现网易云音乐的四类社区形态,呈现着以下情况:
基本盘乐评社区,内容质量下滑,平台用户粘性降低;音乐人社区吸引力减弱,音乐人持续出走;直播社区和明星社区,在当下的竞争环境下,缺乏成长空间想象力。
而这些综合因素,影响着音乐平台的用户粘性。
备注:猫扑生命周期拆解。
引入期:1997年成立时,主打游戏社区,用户聚焦小众化、精英化。成长期:千禧年前后,经过媒体“曝光”,大批新用户涌进,内容不再局限于游戏,社区从小众论坛转变为综合论坛。成熟期:2004年被千橡集团收购,用户数三年内从1000万增长至2868.5万。但商业化运营,使用体验下降,为老用户的离开埋下伏笔。衰退期:移动互联网趋势兴起,在微博、轻博客等崛起下,却转为门户网站,内容鱼龙混杂,对用户的竞争力持续下滑。
作者:汪慧敏 谢秤清,编辑 :付晓玲 闵知;公众号:表里表外
本文由 @表外表里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基于CC0协议。
